黑云岭,临时团部。油灯的光芒将几张疲惫而兴奋的脸映照得忽明忽暗。缴获自日军“猎犬”小队的两本密码笔记本摊开在简陋的木桌上,如同两块烫手的山芋,散发着却又危险的气息。
孔捷的手指粗重地敲着笔记本粗糙的封皮,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娘的,全是鬼画符!一个字也看不懂!咱们根据地那几个半吊子译电员,搞点简单密码还行,这玩意儿……瞅着就头大!”
靳继忠拿起一本,对着灯光仔细翻看,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字、字母和奇怪的符号组合,排列方式也迥异于常见的日军密码体系,显然是高桥信义带来的新花样。“这肯定是高桥的命根子,里面说不定有鬼子下一步的行动计划,甚至可能有其他‘猎犬’小组的联络方式和活动区域!破译不了,太可惜了!”
张抗沉默地盯着那些密码,他的现代思维习惯性地开始寻找规律。虽然他不是密码专家,但信息时代带来的那种对“解密”的本能兴趣被激发了。他注意到某些符号组合出现的频率较高,某些数字序列似乎与时间有关。
“团长,靳团长,”张抗忽然开口,“硬破译肯定不行。但我们能不能……反过来利用它?”
“反过来利用?”孔捷和靳继忠都看向他。
“对!”张抗的眼睛在油灯下闪着光,“高桥损失了两支精锐小队,肯定暴跳如雷,但也一定会急于弄清楚发生了什么,是意外遭遇还是我们有针对性的猎杀。他一定会试图联系这些失踪的小队!”
他拿起一本笔记本,指着上面的呼号和频率记录:“如果我们模仿这支小队的口吻和密码,用缴获的电台(虽然坏了,但频率记录还在)尝试主动联系高桥,或者只是监听,会不会能捕捉到一些信息?甚至……误导他?”
这个大胆的想法让团部里安静了一瞬。冒充敌军进行无线电欺骗,这需要极大的胆量和运气,一旦被识破,反而会暴露自己。
“太冒险了……”靳继忠沉吟道,“我们对他们的密码规则、用语习惯一无所知,很容易露出马脚。”
“我们不需要完全破译,也不需要长时间冒充。”张抗思路越来越清晰,“我们只需要捕捉关键信息,比如他们下一次联络的时间、可能的确认暗号,或者……在他们约定的联络时间,发送一条极其简短的求救或遭遇伏击的混乱信息,然后立刻终止。这样既能制造混乱,干扰高桥的判断,说不定还能诱使他派出新的‘猎犬’前来查看,我们再设伏!”
孔捷摸着下巴上的胡茬,眼中精光闪烁:“娘的,听起来像是在刀尖上跳舞……不过,值得一试!总比守着这两本天书强!死马当活马医!”
计划迅速制定。由张抗和小刘(他心细沉稳)主要负责,尝试从密码本中寻找可能的时间规律和呼号信息。同时,立刻派人将密码本副本火速送往军区司令部,希望那边的专业人才能够有所突破。另一方面,紧急修复那部缴获的日军电台(主要是烘干和更换部分明显损坏的零件),虽然性能不稳定,但短暂开机监听或发送应该可以。
接下来的两天,“利刃”小队暂停了大部分外部活动,全力扑在这项特殊的任务上。张抗和小刘几乎不眠不休,对着密码本和缴获的日军文件(地图、笔记)进行交叉比对,试图找到蛛丝马迹。杨彪带着其他人负责警卫和电台的修复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抗发现,其中一本笔记的某一页,边缘有一些不起眼的、似乎是随手记下的时间点,格式很统一。而另一本笔记的某些符号,与缴获地图上的某些标注点存在模糊的对应关系。虽然无法解读具体内容,但结合高桥信义追求效率的性格,这些时间点很可能是预定的联络时间!
他们将目标锁定在最近的一个时间点——第二天下午三点。
第二天下午两点半,修复好的电台被悄悄架设在团部附近一个极其隐蔽的山洞里。张抗和小刘守候在电台前,耳机戴在头上,手心因为紧张而微微出汗。孔捷和靳继忠也在一旁屏息等待。山洞里只剩下电台发出的轻微电流嗡鸣声和几人粗重的呼吸声。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三点整!
耳机里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经过加密的滴答声!信号非常微弱,时断时续,但确实出现了!
张抗和小精神高度集中,拼命记录着信号的节奏和间隔。对方发送的时间很短,不到一分钟就停止了,显然是在进行例行呼叫。
信号停止后,山洞里一片寂静。张抗和小刘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兴奋和凝重。猜对了!这确实是预定的联络时间!
“怎么样?能模仿吗?”孔捷急切地问。
张抗摇摇头:“太快太复杂,完全记不下来。但是……我们或许可以下次他们呼叫时,干扰他们,或者发送一条极短的错误信息。”
第一次尝试,以成功监听但无法模仿而告终。虽然有些遗憾,但确认了联络时间规律,己是重大进展。
烽火川魂:我从现代来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烽火川魂:我从现代来最新章节随便看!就在他们准备关闭电台时,突然,耳机里又传来一阵新的信号!这次不是呼叫,更像是……一份简短的电报?发送速度很快,而且似乎使用的是另一种编码方式,更加复杂!
张抗和小刘措手不及,只能尽力记录,但根本无法跟上速度。
信号再次消失。
“妈的,还有备用频道和密码!”孔捷骂道。
情况比想象中更复杂。高桥的信条显然是多层加密和备用方案。
然而,就在众人有些气馁时,军区司令部派来的通讯参谋和译电员快马加鞭地赶到了!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军区技术部门通过对比以往缴获的日军密码和这两本新密码本,己经初步破解了部分基础编码规则!虽然无法完全破译所有内容,但己经能够读懂一些关键信息和指令结构!
真是雪中送炭!
军区来的王参谋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看起来文弱,但一谈到密码就两眼放光。他立刻投入工作,与张抗、小刘一起,结合截获的信号记录和破译规则,进行紧张的分析。
经过一夜的奋战,他们终于有了突破性发现!
下午三点的那次例行呼叫,内容是:“樱花樱花,这里是猎犬三号,区域无异常,请求指示。” 而后来那次突然的发送,经过艰难破译,内容竟然是:“猎犬一、西号小组失联,疑遭遇强力伏击。令猎犬五号小组,立即前往黑云岭东南区域,坐标XXX,搜寻痕迹,查明原因,切忌恋战,及时回报。”
高桥信义果然上钩了!他派出了新的“猎犬”小组前往之前伏击战场附近进行侦查!而且,由于使用的是备用密码和频道,他大概率认为这个命令是安全的!
一个将计就计的大胆计划瞬间在张抗脑中形成。
“团长!机会来了!”张抗猛地抬起头,眼中闪烁着猎人般的光芒,“我们知道了他派出的小组番号、行动目的地和大体时间!我们可以提前设伏,再吃掉他这支‘猎犬’!”
“好!”孔捷一拍大腿,“就这么干!吃掉他五号,让他变成瞎眼狗!”
“但是,”王参谋推了推眼镜,谨慎地提醒,“高桥非常谨慎,他给出的坐标是一个大致区域。而且,‘猎犬五号’抵达后,一定会严格按照命令进行侦查,不会轻易进入伏击圈。我们需要一个非常逼真的‘现场’,才能引他们上钩。”
张抗嘴角勾起一丝冷笑:“这个简单。我们就给他做一个‘现场’!”
他立刻开始布置:派人前往那个坐标区域,精心布置一个“激烈伏击战”后的假象——丢弃一些报废的武器零件(中方和日方的都要有)、制造爆炸痕迹、甚至洒上一些牲畜血伪造血迹……但要做得自然,不能太刻意。同时,在假现场周围,布下一个更大的、更加隐蔽的“倒卷帘”式伏击圈!
“利刃”小队再次倾巢出动,连同部分精锐的警卫排战士,连夜奔赴目标区域。
一场精心导演的“戏”拉开了帷幕。
第二天下午,一支同样精锐的日军“猎犬五号”小组,果然小心翼翼地出现在了目标区域外围。他们极其专业地进行了远程观察,很快就发现了那个精心布置的“伏击现场”。
带队的日军军曹显然经验丰富,他没有立刻靠近,而是派出两名队员从不同方向迂回接近,仔细侦查,确认没有 immediate 危险后,才带领主力缓慢进入现场区域进行检查。
他们仔细翻查着每一处痕迹,测量弹孔,收集散落的弹壳和物品,甚至取样了“血迹”。他们的动作冷静而专业,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己经一步步踏入了为他们准备的死亡陷阱。
就在他们专注于收集“证据”,精神稍微放松的刹那!
“打!”张抗冰冷的声音通过预先布置的细线传到了每一个伏击队员耳中!
砰!砰!砰!
来自三个不同方向的精准射击,瞬间撂倒了三名日军士兵!
哒哒哒!机枪火力如同镰刀般扫过,将剩下的日军死死压制在“现场”中心!
这一次,“利刃”和警卫排的战士们占据了绝对有利的地形和先机,火力配置也完全针对这支精锐小队的特点,根本不给他们任何还手和逃脱的机会!
战斗毫无悬念。短短几分钟,“猎犬五号”小组全军覆没。
打扫战场时,张抗从那名日军军曹的尸体上,找到了一张刚刚绘制好的简易草图,上面标注着他对“伏击现场”的分析判断,结论是:遭遇至少一个连的八路军主力伏击,战斗激烈,敌方可能亦有伤亡。
张抗看着这份报告,笑了。高桥信义,这份“情报”,你会相信吗?
他小心地收好这张图。这将是他送给高桥信义的下一个“礼物”。
连续损失三支精锐“猎犬”,高桥信义还会相信他的情报吗?他下一步,又会如何行动?
无线电的迷雾中,猎杀与反猎杀的棋局,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http://www.220book.com/book/7RO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