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的小年,红旗生产大队的屋檐下挂满了红灯笼,棉种基地的育苗棚顶积着薄雪,像盖了层白绒毯。苏晚站在院子里,手里拿着陆爷爷刚写好的春联,红纸黑字透着浓浓的年味 —— 上联 “有机棉香飘全国”,下联 “互助情暖满乡村”,横批 “新春大吉”,是陆爷爷特意为家里和基地各写的一副,墨香混着雪粒的清凉,格外舒心。
“慢点儿贴,别歪了。” 陆霆琛站在梯子上,伸手接过春联,指尖触到苏晚递来的浆糊,温热的触感混着冬日的寒气。他最近从军区调了年假,不仅帮着筹备年货,还从后勤科弄来几张稀缺的毛线票,给苏晚和棉生各织了件毛衣,浅灰的给苏晚,浅蓝的给棉生,是他跟着军区的炊事班阿姨学了半个月的成果。
棉生穿着新毛衣,手里攥着一个小红灯笼,在院子里追着雪球跑。小家伙刚满三岁,跑起来己经很稳,刘奶奶做的虎头棉鞋踩在雪地上,留下一串串小脚印,嘴里还念叨着 “贴春联,过年啦,棉棉长”—— 是昨天跟陆爷爷学的,虽然个别发音还有点含糊,却惹得院子里帮忙的社员都笑。
“棉生,过来帮妈妈递胶带!” 苏晚蹲下身,朝他招招手。棉生立刻停下脚步,颠颠地跑过来,把手里的灯笼塞给陆爷爷,伸手去够桌上的胶带,小脸憋得通红,好不容易拿起一卷,却没拿稳掉在地上,赶紧捡起来吹了吹雪,才双手捧着递给苏晚,奶声奶气地说 “妈妈,胶带,干净”。
陆爷爷坐在门槛上,看着祖孙俩的互动,手里着旱烟杆,眼里满是笑意:“想当年我在陕北过小年,能有块冻红薯就不错了,哪敢想现在能住砖瓦房、贴红春联,还有重孙子绕膝。晚丫头,霆琛,你们俩啊,真是把日子过活了。”
正说着,王大妈挎着一个竹篮走进来,里面装着刚蒸好的糖瓜和枣馍,还冒着热气:“晚丫头,陆团长!俺来给你们送小年的糖瓜,小虎吃了两块,还吵着要,说比去年的甜!” 她放下篮子,又从兜里掏出一双小小的虎头鞋,鞋面上绣着雪白的棉花图案,“这是俺给棉生做的新年鞋,鞋底纳了‘富贵吉祥’的花样,保佑娃新的一年健健康康,跟着你们学种棉花。”
苏晚接过虎头鞋,针脚细密,老虎眼睛绣得炯炯有神,心里满是温暖:“王大妈,您太费心了,谢谢您。您家小虎最近没闹着要去基地看棉苗吧?”
“咋没闹!” 王大妈笑着说,“天天跟俺说要去帮赵小宇选棉籽,还说开春要去王家村帮着种有机棉。对了,俺昨天去纺线厂,李队长说上海的订单赶得紧,妇女们都在加班,俺打算明天也去搭把手。”
提到上海的订单,苏晚想起纺线厂的进度 —— 五千套有机棉婴儿服、三千条有机棉床品,要赶在春节前交货,时间确实紧张。“辛苦您了,等忙完这阵,咱们好好歇几天。”
当天下午,苏晚和陆霆琛去了王家村,查看有机棉育苗情况。王家村的育苗棚建在村东头,是陆霆琛协调军区帮忙搭建的,棚内温度稳定在十五度,新培育的有机棉苗己经冒出两寸高的绿芽。王支书正蹲在育苗架旁,脸上带着几分焦急:“苏同志,你看这苗,有的长得壮,有的却发黄,俺们按你说的方法浇水施肥,咋还这样?”
苏晚蹲下身,仔细查看发黄的棉苗 —— 根系比正常的短,叶片没有光泽,是土壤肥力不均导致的。她假装从帆布包拿工具,实则悄悄从空间引了些灵泉水,混进喷雾器里:“王支书别慌,这是肥力没跟上,我带了‘育苗营养液’,喷上三天就能缓过来。你们再把壮苗和弱苗分开摆放,弱苗多喷两次,保证赶上生长进度。”
她没提空间,只说是 “农艺师亲戚寄来的进阶配方”,又从包里拿出几袋腐熟的棉籽饼:“这是天然肥料,跟营养液一起用,能让土壤肥力更均匀。”
王支书接过营养液,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谢谢苏同志!俺们村的人都等着种有机棉呢,要是苗出问题,俺们都对不起你!”
“别这么说,咱们是一家人,得一起想办法。” 苏晚笑着说,“我明天再带些少年农技队的孩子来,让他们帮着记录苗情,也学学育苗技术。”
第二天一早,赵小宇就带着 “少年农技队” 的二十多个孩子赶来,每人手里都拿着笔记本和小尺子。小花蹲在育苗架旁,认真测量棉苗高度,记在本子上:“苏老师,这株壮苗有七厘米,弱苗只有五厘米,差两厘米呢!”
“记下来,弱苗喷营养液时多停留几秒。” 苏晚教孩子们怎么分辨棉苗好坏,“叶片翠绿、茎秆粗的是壮苗,叶片发黄、茎秆细的是弱苗,要分开管理。”
赵小宇则带着队员们,帮着王支书给弱苗喷洒营养液:“苏老师说,有机棉是咱们的宝贝,得好好照顾,明年才能卖好价钱,让王爷爷他们过上好日子。”
棉生也跟着陆爷爷来帮忙,手里拿着一个小喷壶,学着大人的样子给棉苗浇水,虽然大多浇在了叶子上,却引得王支书哈哈大笑:“这娃真是个好帮手,以后肯定能种出最好的有机棉!”
连续三天,苏晚每天都来王家村查看棉苗情况。第一天,弱苗停止发黄;第二天,开始冒出新的嫩叶;第三天,整个育苗棚的棉苗都长得整齐健壮,比普通棉苗壮实三成!王支书激动地拉着苏晚的手:“苏同志,你这营养液真是神了!俺们的棉苗长得比啥都好,开春肯定能种出好棉花!”
解决了王家村的育苗问题,纺线厂的订单赶工又遇到了新难题 —— 上海百货公司催得紧,可车间人手不够,妇女们白天育苗、晚上加班,己经快撑不住了。李队长拿着订单台账,急得首搓手:“苏晚,陆团长!还有一千套婴儿服、五百条床品没完成,要是交不上货,以后就没法合作了!”
苏晚想了想,对李队长说:“别慌,我让少年农技队的孩子来帮忙,他们放寒假了,能剪剪线头、整理布料,再让邻村的妇女们来支援几天,肯定能按时交货。”
陆霆琛也补充道:“我让军区的战士来帮忙搬运布料和成品,保证生产效率。”
消息传开,张家庄、李家村的妇女们都主动赶来,王大妈带着她们,有的剪线头,有的整理布料,有的帮着递针线;“少年农技队” 的孩子们则坐在小板凳上,认真地把婴儿服上的线头剪干净,小花还学着刘奶奶的样子,在婴儿服的衣角绣简单的线条:“我妈妈说,多帮一点,就能早一天交货,上海的小宝宝就能穿上新衣服过年。”
刘奶奶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样子,眼里满是欣慰:“这些孩子真是懂事,比俺们小时候强多了,以后肯定能成大器。” 她还把自己攒的彩色丝线带来,教孩子们绣简单的棉花图案:“这是俺女儿从上海寄来的,颜色鲜亮,绣在白衣服上好看,上海的顾客肯定喜欢。”
车间里,机器的 “嗡嗡” 声、缝纫机的 “哒哒” 声、妇女们的谈笑声、孩子们的嬉闹声交织在一起,满是新春的热闹与丰收的希望。李队长拿着刚完成的婴儿服,喜欢鸽子树的大人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激动地说:“有大家帮忙,肯定能按时交货!咱们的有机棉产品卖到上海,以后就能卖到全国,大家的日子肯定越来越红火!”
腊月三十的除夕,纺线厂终于完成了所有订单。最后一件有机棉婴儿服缝制完成时,车间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妇女们和孩子们都欢呼起来。李队长特意留了一件最小号的,送给棉生当新年礼物:“这是咱们自己种的有机棉做的,上面的棉花图案是小花和小虎一起绣的,给棉生穿,健康又舒服。”
棉生穿上新的有机棉婴儿服,白色的衣服上绣着一朵粉色的棉花,衬得他皮肤更白。他对着镜子转了一圈,奶声奶气地说:“棉棉衣,好看,谢谢李爷爷。” 惹得车间里的人都笑了。
除夕夜的年夜饭,苏晚家格外热闹。陆爷爷贴好了春联,苏晚剪的棉花图案窗花贴在窗户上,陆霆琛挂起了红灯笼,棉生穿着新的有机棉婴儿服,手里拿着一个小鞭炮(陆霆琛特意买的儿童安全款),在院子里跑来跑去。
王大妈和刘奶奶也来了,王大妈带来了炖好的鸡肉和猪肉白菜饺子,刘奶奶则带来了自己酿的枣酒和八宝饭。“俺们一起过年才热闹!” 王大妈笑着说,“小虎和他爹去他姥姥家了,俺正好来跟你们凑个热闹,说说来年的种植计划。”
饭桌上,大家聊着来年的打算。陆爷爷说要在基地的空地上种几棵果树,“等棉生长大了,就能吃果子”;陆霆琛想帮王家村修一条灌溉渠,“保证有机棉种植用水”;苏晚则想办一个有机棉种植技术培训班,“把技术教给更多人,让更多村子种出优质有机棉”;赵小宇说要带着 “少年农技队”,“帮王家村、李家村种有机棉,让大家都能有好收成”。
棉生坐在苏晚怀里,手里拿着一个小勺子,在碗里舀着饺子馅,吃得不亦乐乎,偶尔还会举起勺子给苏晚和陆霆琛喂一口,虽然大多夹到了桌子上,却惹得全家都笑了。陆爷爷喝了口枣酒,看着满桌的菜和热闹的人群,感慨地说:“想当年我在部队过年,战友们围在一起吃冻土豆,就着雪水喝稀饭,哪敢想现在能有这么好的日子。现在有机棉卖到上海,纺线厂生意旺,孩子们有学上,还有这么可爱的重孙子,这辈子值了。”
大年初一的早上,苏晚和陆霆琛带着棉生,去给社员们拜年。王家村的王支书给了棉生一个红封包,里面装着十块钱,说 “祝棉生长命百岁,以后当个好农技员”;张家庄的老支书给棉生塞了一把花生,“吃了花生,多子多福,以后跟苏同志一起种棉花”;赵小宇带着 “少年农技队” 的孩子们来了,手里捧着一张画,上面画着有机棉田和一个抱着婴儿的家庭,是孩子们特意给棉生画的新年礼物。
“苏老师,陆叔叔,祝棉生新年快乐!” 赵小宇举着画,认真地说,“明年春天,我们一定帮王家村种好有机棉,让他们也能拿到金奖!”
苏晚接过画,心里满是感动:“谢谢你们,棉生会喜欢的。明年春天,咱们一起去播种,秋天一起收棉花,好不好?”
“好!”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声音清脆得像春日的鸟鸣。
从社员家回来,苏晚和陆霆琛去了基地的育苗棚。阳光透过塑料膜洒进来,棚内的有机棉苗长势喜人,灵泉水在水渠里汩汩流淌,带着希望的气息。棉生挣脱陆霆琛的手,跑到育苗架旁,伸手摸了摸棉苗的叶子,奶声奶气地说:“棉苗,春天,种,收棉棉,卖全国。”
苏晚蹲下身,摸了摸他的头:“对,棉生说得对,明年春天,咱们把这些棉苗种到地里,秋天就能收好多好多有机棉,卖到上海,卖到北京,让全国的人都知道咱们的有机棉。”
陆霆琛握住苏晚的手,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明年咱们还要扩大有机棉种植面积,再建两个育苗棚,招更多技术员,让基地发展得更好。我己经跟军区说了,会帮忙协调土地和设备,争取春天就能启动。”
苏晚点头:“还要把抗虫有机棉种推广出去,让更多村子不用再担心虫害,种出优质有机棉。咱们还要跟上海百货公司长期合作,把有机棉产品做成品牌,让大家都能靠有机棉过上好日子。”
下午,省纺织厂的王经理打来电话,说上海百货公司的订单己经顺利收到,有机棉婴儿服和床品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还想跟他们长期合作,明年再订一万套婴儿服、五千条床品。“你们的有机棉质量好,设计贴心,上海的顾客都喜欢!” 王经理笑着说,“开春我会带上海的设计师来,跟你们一起开发新的有机棉产品,比如有机棉睡衣、有机棉围巾,让你们的产品更丰富。”
苏晚和陆霆琛都很兴奋,陆霆琛握着电话说:“我们肯定保证质量,按时交货!欢迎设计师来指导,一起把有机棉产品做得更好!”
晚上,苏晚进入空间,看着里面的新变化 —— 育苗室里,新培育的抗虫有机棉种己经冒出绿芽,用灵泉水浇灌后,叶片格外翠绿;恒温储存间里,有机棉籽整齐地堆放在货架上,干燥;灵泉边的陶瓮里,新泡的艾草除虫剂和营养液泛着淡绿色的光泽;养殖区的母鸡下了一窝双黄蛋,兔子也生了几只小兔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方小小的空间,不仅是她末世里的避难所,更是她今生幸福生活的助力,是这片土地繁荣的希望。
陆霆琛抱着棉生走进来,棉生看到育苗室里的棉苗,立刻挣脱他的手,跑过去摸了摸叶片,嘴里喊着 “棉苗,春天,种,收棉棉,做衣衣,卖全国”。苏晚和陆霆琛看着他的样子,都笑了,陆爷爷也走了进来,看着眼前的景象,眼里满是期待。
“明年春天,俺也去王家村帮忙种棉花,给孩子们讲讲俺当年打仗的故事,让他们知道现在的好日子来之不易。” 陆爷爷感慨地说,“俺这把老骨头,还能为有机棉出点力,值了。”
苏晚靠在陆霆琛肩上,看着眼前的景象 —— 灵泉水汩汩流淌,棉苗翠绿茁壮,棉生在育苗室里跑来跑去,陆爷爷坐在旁边看着他们,雪球趴在脚边,安静地看着远方,心里满是幸福。这就是苏晚重生后最想要的生活 —— 有爱人陪伴,有家人守护,有朋友关怀,有一方小小的空间助力,在这个和平而温暖的年代里,用爱与坚守,让日子像新春的有机棉苗一样,充满生机与希望,朝着更辽阔的未来生长。
而她和陆霆琛的故事,也会在这平凡而美好的日子里,继续温暖地延续下去。明年的春天,新的有机棉田会在王家村、李家村、张家庄破土而出;夏天,淡紫色的棉铃花会开满田野,少年农技队的孩子们会在田间记录苗情;秋天,雪白的有机棉会挂满枝头,纺线厂的新设备会织出更多优质的有机棉产品,带着全国人民的期待,书写着属于红旗生产大队、属于他们这个小家庭的幸福篇章,也书写着这片土地的繁荣与未来。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给空间里的棉苗镀上了一层银辉。陆霆琛抱着棉生,苏晚靠在他肩上,陆爷爷坐在旁边看着他们,雪球趴在脚边,安静地看着远方。新春的钟声仿佛己经敲响,带着希望与祝福,迎接新一年的耕耘与收获。
(http://www.220book.com/book/7S3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