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秋阳把暖金的光揉进河西村的沙土地里,风卷着细沙掠过棉田,雪白的有机棉桃炸开在泛着淡褐的沙垄上 —— 这是苏晚用空间灵泉改良沙土地半年的成果,沙粒间掺了腐熟棉籽饼与艾草灰,棉株扎根深度比普通沙田深两寸,连棉絮都带着股清浅的草木香,混着细沙的微光。
“苏同志!这棉絮凭啥归二级?俺们沙田种出这样的棉,比去年种玉米强十倍!” 河西村的老周头扛着半筐棉花,指节攥得发白。筐里的棉絮泛着米白,裹着两根细小的棉叶梗,按苏晚制定的标准该归二级,可老周头觉得 “沙田种棉不易,不该卡这么严”,身后七八个社员举着棉筐附和,连刚学会分级的少年农技队都停了手,等着看说法。
这是河西村首次种有机棉,也是沙土地首收,社员们对 “分级” 的较真里藏着对收成的珍视。苏晚没急着辩解,从帆布包里掏出个巴掌大的木盒 —— 里面是按空间古籍图纸做的简易纤维测量仪,黄铜刻度线映着光。“周叔,您看,一级棉纤维得够一寸二,还得无杂质。” 她抽出几根棉纤维铺在仪器上,刻度停在 “一寸”,“这不是卡标准,是上海顾客要统一品质的有机棉,咱们‘沙田有机棉’要打响名号,得先让人家信得过。”
老周头凑过去比了比,又自己抽了几根纤维反复量,脸慢慢红了:“是俺心急了,该咋分就咋分!” 社员们也围过来看新鲜,赵小宇立刻让队员们掏出笔记本,把 “纤维长度、杂质标准” 记下来,小花举着笔问:“苏老师,要是纤维够长但带点沙粒,算几级呀?”
“问得好!” 苏晚从另一筐里挑出几朵沾着细沙的棉絮,“这种是沙田特色,单独归为‘沙润棉’,上海来的设计师说,带点自然沙感的棉絮做抱枕特别有质感,能卖比一级棉还高的价!”
话音刚落,陆霆琛开着军用吉普车赶来,车后座下来两个陌生人:穿中山装的省纺织厂质检专员老陈,手里提着印着 “有机检测” 的铝箱;穿浅灰连衣裙的上海文创设计师林晓,抱着卷印满棉花图案的设计图。“苏晚,老陈是来加测指标的,林小姐对接有机棉文创。” 陆霆琛递过通知单,上面 “新增重金属残留、农药残留快速检测” 几个字格外醒目 —— 上海百货公司收到顾客反馈,要求所有有机棉批次加测这两项。
老陈打开检测箱,试纸和检测仪泛着冷光:“有机棉得零农药残留,重金属低于 0.1mg/kg,过不了的话,上海加订的五千套睡衣订单就得取消。”
社员们瞬间慌了,老周头攥着棉筐的手都抖了:“俺们没打农药啊!咋还得测这个?” 苏晚却稳得住,从包里掏出个牛皮本,里面记着每次灵泉改良剂、艾草除虫剂的使用量和时间,连采样记录都贴得整整齐齐。“老陈同志,您看,这是半年来的用药记录,每次都留了样品测残留。”
老陈翻着记录本,又现场取了三批棉样检测。十分钟后,检测仪显示 “农药残留未检出,重金属 0.05mg/kg”,他松了口气:“这数据比国标还严!我这就回电,订单能保住。”
林晓这时展开设计图,上面的有机棉抱枕、棉絮玩偶让孩子们惊呼起来 —— 淡黄的棉絮做底色,浅蓝丝线绣着棉田,还留着空白处标着 “可绣村庄名”。“我这次来,是想让河西村的有机棉多条路:用‘沙润棉’做抱枕,用二级棉做玩偶,边角料做布贴画,社员们在家就能加工,多挣份收入。”
赵小宇立刻举着笔记本跑过去:“林姐姐,玩偶的脸能让我们绣吗?我们学过刘奶奶的简化针法!” 林晓笑着点头:“当然可以!你们绣的娃娃,上海的小朋友肯定喜欢。”
采收进度没受分级争议和检测影响,反而因为 “沙润棉能卖高价” 更快了。男人们采摘时特意挑沾着细沙的棉桃,女人们分级时仔细挑出带沙粒的棉絮;少年农技队分成两组,一组帮老陈记录检测数据,一组跟着林晓画棉花图案;棉生被陆爷爷抱着,手里攥着蜡笔在纸上画歪歪扭扭的棉桃,举着给林晓看:“棉棉,玩偶!”
林晓接过画纸,惊喜地在棉桃旁添了个小太阳:“这个图案就印在玩偶衣服上,叫‘沙田小太阳’好不好?” 棉生用力点头,小短腿在陆爷爷怀里蹦着,惹得大家都笑了。
五天后,河西村两亩沙田有机棉收完:一级棉 1200 斤、二级棉 800 斤、沙润棉 300 斤,远超预期的 1800 斤。省纺织厂的运输车刚要装棉,林晓突然从包里掏出几卷浅粉、淡蓝的柔丝线:“苏姐,咱们在沙润棉抱枕上绣‘河西沙田’西个字吧,让顾客知道这是独一份的沙田棉,更愿意买。”
苏晚立刻找了王大妈(特意从红旗大队赶来帮忙)和几个手巧的妇女,现场试绣。王大妈学过刘奶奶的简化针法,半个时辰就绣好了一个抱枕 —— 淡黄棉絮衬着浅粉丝线,“河西沙田” 西个字透着质朴的暖意。林晓拿着抱枕,激动地说:“太好看了!我明天就打报告,加订两千个沙润棉抱枕,春节前就能上架!”
十月初的丰收活动,苏晚没搞传统流水席,改成了 “有机棉成果展暨文创发布会”。基地空地上搭了三个展台:第一个摆着河西村沙土改良前后的土样对比、纤维检测数据,老周头还现场演示用测量仪测纤维;第二个展台上,林晓展示着有机棉睡衣、沙润棉抱枕和印着棉生画的玩偶;第三个展台是少年农技队的 “种植日记”,里面贴着棉苗生长照片、检测数据记录,赵小宇还拿着话筒给参观者讲解 “沙田棉怎么防沙保水”。
省纺织厂的王经理也来了,带来的销售展板上,“有机棉睡衣月销 1.2 万套” 的红色数字格外醒目:“咱们的沙润棉抱枕在上海预订单都超五千了!厂里决定在河西村建‘有机棉文创车间’,以后社员们在家就能绣抱枕、做玩偶,不用跑远路。”
老周头看着展板,眼圈都红了:“俺们以前种沙田,收了粮食都不够吃,现在种有机棉还能做文创,真是做梦都不敢想!” 他转身从家里抱来一筐刚晒好的沙润棉,塞给苏晚:“这是俺家最好的棉,给你做个抱枕,记着河西村的情。”
活动结束后,苏晚带着陆霆琛、林晓和孩子们走进空间。育苗室里,新培育的彩色有机棉(浅粉、淡紫)己经冒芽,是她用空间灵泉混合天然色素改良的;恒温储存间里,河西村的棉籽单独存放,标签上写着 “沙土地专用种”;灵泉边的陶瓮里,新泡的 “沙田保肥剂” 泛着浅褐,是为明年扩大种植准备的。
林晓摸着彩色棉苗,惊讶地说:“这能长出彩色棉花?不用染色就做玩偶,更符合有机理念!” 苏晚点头:“明年春天试种,到时候咱们开发‘天然彩色棉系列’,肯定更受欢迎。”
棉生跑到育苗架旁,伸手摸了摸淡紫棉苗的叶子,清晰地说:“彩色棉,无农药,做玩偶。” 这是他跟着老陈学的新词,陆霆琛把他抱起来,笑着说:“棉生说得对,以后咱们的棉花,又好看又安全。”
陆爷爷坐在灵泉边的石凳上,看着眼前的景象,手里着老周头送的沙润棉抱枕:“俺种了一辈子地,从没见棉花能种出这么多花样,还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挣钱。晚丫头,霆琛,你们真是把日子过活了。”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给彩色棉苗镀上银辉。苏晚靠在陆霆琛肩上,看着林晓和孩子们讨论文创设计,看着河西村社员围着育苗架问彩色棉种植技术,心里满是安宁 —— 这不是重复的丰收,而是有机棉产业从 “种得好” 到 “卖得巧、做得精” 的新开始。
她知道,明年春天,河西村的沙土地会种上彩色有机棉;夏天,文创车间会响起缝纫机声,妇女们绣着抱枕上的 “沙田小太阳”;秋天,彩色棉会挂满枝头,上海文创店会摆上印着孩子们画的棉花图案的产品;少年农技队不仅会种棉,还会设计棉文创,把 “热爱土地” 变成 “创造价值”。
而她和陆霆琛的故事,也不再是重复的 “解决危机 — 迎来丰收”,而是陪着这片土地一起,从 “单一种植” 走向 “三产融合”,用有机棉串联起农民、工人、设计师、孩子,书写着七零年代里,属于沙土地的 “乡村振兴” 故事,也书写着他们小家庭最平凡的幸福 —— 有爱人在侧,有家人陪伴,有一片土地可守,有一份事业可追,日子就像河西村沙田里的有机棉,在看似贫瘠的土地上,开出最坚韧、最独特的花。
丰收的号角这次不再只是收获的喜悦,更是产业升级的序章,带着沙土地的韧劲、有机棉的纯净、文创的巧思,迎接属于 “红旗有机棉” 的广阔未来。
喜欢鸽子树的大人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7S3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