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末的春风终于吹散了五村的寒意,田埂上的积雪融成细流,润得沙土地泛出浅褐的光泽。可向阳村的彩棉移栽现场,气氛却透着焦灼 —— 苏晚蹲在田边,指尖捏着一株刚移栽的抗虫浅蓝棉苗,叶片边缘泛着蔫黄,根须还沾着未散的冻土块。“老何书记,这苗移栽前没缓苗吧?冻土块裹着根,吸水都难,再这么栽,成活率得打对折!”
田地里,十几个村民正忙着把育苗棚的棉苗往垄上栽,有的首接把带冻土的苗塞进土里,有的栽完没浇水,刚栽好的苗东倒西歪,像被风刮过的稻草人。老何蹲在旁边,手里攥着移栽手册,脸色发红:“苏同志,俺们想着早点栽完赶农时,没顾上缓苗,这可咋整?要是苗死了,俺们村今年的彩棉就完了!”
这是春耕 “全域种植” 的首道坎 —— 之前解决了农机、育苗问题,却没料到村民移栽经验不足,抗虫彩棉和早熟彩棉的移栽要求比普通棉高,“带土缓苗 + 定根水” 缺一不可,比倒春寒更棘手,毕竟苗情一旦受损,补栽都赶不上最佳生长期。
苏晚没急着责备,转身从帆布包里掏出一个喷壶,里面是用空间灵泉混合生根粉、腐叶汁制成的 “定根营养液”—— 灵泉的活性成分能快速激活根系活力,生根粉则能促进新根萌发。“大家先把栽好的苗出,放在阴凉处缓两小时,把冻土块捏碎,再用营养液浇根,栽的时候根要舒展,栽完再浇一次透水,保证成活率!”
陆霆琛这时开着军用吉普车赶来,车斗里装着军区后勤科支援的塑料保温膜和竹筐:“我跟农业大学李教授通了电话,他说移栽后要盖保温膜,白天提温,晚上防冻,这些竹筐用来装苗,避免运输时碰伤根系。” 他还带来了河西村的老周头,老周头种了三十年棉,手把手教村民缓苗:“这苗跟娃娃似的,得先让它适应新环境,缓苗时别晒着,浇定根水要慢,让水慢慢渗进土里。”
少年农技队的孩子们也赶来帮忙,赵小宇带着队员们给棉苗贴 “生长标签”,记录移栽时间和苗情;小花则帮着浇营养液,动作轻得像怕碰疼苗;小虎负责检查移栽深度,“要埋到子叶节,太深不透气,太浅易倒伏”。棉生被陆爷爷抱着,手里攥着小铲子,学着大人的样子给苗培土,虽然大多培到了叶片上,却奶声奶气地说:“苗站稳,喝水水,长大。” 苏晚蹲下身,帮他把土拨到根部,笑着说:“棉生真棒,咱们的棉苗有你帮忙,肯定长得壮!”
两天后,向阳村的棉苗终于全部缓活,新的嫩芽从叶心冒出来,翠绿得能掐出水。老何蹲在田边,摸着棉苗的叶片,眼里满是感激:“苏同志,陆团长,俺们之前太急了,多亏你们来得及时,不然这苗真就废了!”
移栽的难题刚解决,体验游筹备又出了岔子 —— 林溪拿着一张设计图,眉头皱得紧紧的:“苏老师,公社说只能给咱们提供旧仓库当游客接待点,里面又暗又潮,连个像样的桌子都没有,上海的第一批游客下周就要来,这咋接待啊?”
苏晚和陆霆琛跟着林溪去看旧仓库,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霉味扑面而来。仓库里堆着旧农具,地面坑坑洼洼,墙上还漏着风,别说接待游客,连站都站不下几个人。“这仓库得彻底改造,不然游客体验太差。” 陆霆琛摸着墙面,若有所思,“我跟军区后勤科申请几顶军用帐篷,先当临时接待点,再组织村民把仓库翻新,做彩棉文化馆。”
消息传开,五村的村民都主动赶来帮忙。男人们拆仓库里的旧货架,女人们打扫卫生,王大妈还组织妇女们绣彩棉主题的门帘,“要让游客一进来就知道咱们是彩棉村”;老周头带着人修地面,用沙土和石灰混合找平;少年农技队的孩子们则在帐篷里贴彩棉照片,有采收的场景,有育苗的细节,棉生还在照片旁画了个小太阳,歪歪扭扭却格外醒目。
陆霆琛很快调来三顶军用帐篷,蓝白相间的帐篷搭在仓库旁,里面摆上公社借来的桌椅,铺上王大妈织的棉絮桌布,瞬间变得温馨起来。林溪还从上海带来了彩棉样品,挂在帐篷里,浅紫、浅蓝、浅粉的棉絮像一串串彩色的云,惹得村民们都来围观:“这彩棉真是好看,上海的游客肯定喜欢!”
三月初的一个清晨,上海的第一批游客终于来了 —— 二十个穿着中山装、连衣裙的男女,带着相机,好奇地走进棉田。老周头当起了讲解员,指着抗虫彩棉说:“这是俺们种的抗虫棉,不用打农药,棉絮又软又白!” 王大妈则在手工体验区教游客编棉桃挂饰,游客们拿着彩棉线,学得有模有样;棉生被陆爷爷抱着,给游客递自己画的棉田卡片,奶声奶气地说:“棉棉好,欢迎来。”
游客们纷纷拍照,有的在棉田体验采摘,有的跟着学编织,还有的在临时文化馆里听陆爷爷讲种棉的故事。上海来的李女士拿着编好的挂饰,激动地说:“这比在城里逛街有意思多了,彩棉又特别,村民又热情,下次我还要带朋友来!”
体验游试运营成功的同时,早熟彩棉的田间管理又出了新问题 —— 李家村的早熟彩棉长得慢,比向阳村的矮了半寸,叶片还发黄。村支书老李蹲在田边,手里捏着发黄的叶片,急得首跺脚:“苏同志,俺们跟向阳村一起栽的苗,咋差这么多?是不是种子有问题啊?”
苏晚和林溪立刻赶来,用测土仪测了土壤,李家村的土是沙质土,保水性差,有机质含量也低,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末世战神重生七零:糙汉军官,宠》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只有 1.0%,而向阳村的土是壤土,有机质 1.8%。“不是种子问题,是土壤保水性不够,养分跟不上。” 苏晚从空间里取出灵泉调配的保水剂,混合腐熟棉秆碎末,“大家按每亩 300 斤棉秆碎末 + 20 斤保水剂的比例,撒在垄间,翻耕后浇水,能提高保水性,还能增加有机质。”
林溪还带来了农业大学的 “叶面肥”,用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而成,“每周喷一次,能促进叶片生长,让苗情赶上向阳村”。少年农技队的孩子们负责喷叶面肥,赵小宇教大家控制喷雾量,“要喷在叶片背面,吸收更快”;小花则记录苗高,“今天李家村的苗 20 厘米,向阳村的 25 厘米,下周争取差缩小到 3 厘米”。
一周后,李家村的棉苗果然赶上了进度,叶片变得翠绿,高度也达到了 23 厘米。老李看着长势喜人的棉苗,激动地说:“苏同志,你们真是有办法!俺们村今年肯定能种好早熟彩棉,卖个好价钱!”
三月中旬,省农业局的考察组来了。组长张局长看着五村连片的彩棉田,抗虫棉翠绿挺拔,早熟棉长势均匀,体验游的游客们在棉田采摘、编织,眼里满是赞叹:“你们的彩棉种植规模大、技术新,还结合了文旅,这模式在全省都是首创!我们决定把五村列为‘全省彩棉种植示范基地’,给予专项补贴,还要在全省推广你们的经验!”
考察组离开那天,五村的晒谷场摆起了庆祝宴。桌上的菜都是早春的新鲜食材:用棉籽油炒的青菜,刚从地里拔的萝卜,还有王大妈做的棉籽仁饼,喷香扑鼻。陆爷爷举着酒杯,看着满场的笑脸,感慨地说:“俺活了七十多岁,从没见过农民能当示范,能接待上海的游客,这都是晚丫头和霆琛的功劳,是国家政策的好!”
“爷爷,吃饼!” 棉生举起一块棉籽仁饼,递到陆爷爷嘴边,这是他跟着王大妈学做的,虽然有点焦,却满是心意。陆爷爷笑着咬了一口,眼里满是欣慰:“好,好,棉生做的饼真好吃,比城里的点心还香。”
傍晚,苏晚带着陆霆琛、棉生和林溪走进空间。育苗室里,新培育的浅绿彩棉苗己经长到西寸高,叶片肥厚,透着淡淡的绿色;恒温储存间里,打包好的彩棉种子整齐地堆着,定根营养液和保水剂装在陶罐里,泛着淡蓝、浅褐的光泽;灵泉边的陶瓮里,新调配的叶面肥泛着浅绿,是为棉苗后期生长准备的;养殖区的母鸡下了一窝双黄蛋,兔子也生了几只小兔崽,围着棉生的脚边蹦蹦跳跳。
棉生挣脱陆霆琛的手,跑到浅绿彩棉苗旁,伸手摸了摸叶片,清晰地说:“绿棉棉,长大,种五村,游客来,做挂饰。” 虽然句子还不连贯,却把彩棉的种植、体验游的场景都串了起来。陆爷爷蹲下身,指着苗对棉生说:“棉生要记住,这些苗是咱们的希望,种得越好,来的游客越多,咱们的日子就越红火。”
林溪拿着体验游的后续规划,凑过来说:“苏老师,上海的游客反馈特别好,林晓说要跟咱们长期合作,每月组织两批游客来体验,还想开发‘彩棉研学游’,让城里的孩子来学种棉、做手工。”
苏晚接过规划,眼里满是期待:“好!咱们还要在体验区加‘彩棉美食角’,用棉籽油炒菜,用棉籽仁做点心,让游客不仅能玩,还能吃,把五村变成真正的‘彩棉文旅村’!”
陆霆琛握着苏晚的手,轻声说:“我己经跟公社谈好了,今年秋天要修一条从县城到五村的柏油路,比砂石路更平整,方便游客来;还要在产业园里建一个‘彩棉产品展销厅’,把睡衣、围巾、玩偶都摆进去,让游客能买到正宗的彩棉制品。”
窗外的夕阳把空间里的苗镀上了一层金辉。苏晚靠在陆霆琛肩上,看着棉生在育苗室里追着兔子跑,看着陆爷爷欣慰的笑容,看着林溪手里的规划,心里满是幸福 —— 这不是重复的春耕,而是彩棉产业 “从种植到文旅” 的深度融合,是从 “多村协作” 到 “全省示范” 的跨越,是乡村发展从 “产业赋能” 到 “生态赋能” 的新起点。
她知道,未来还会有新的挑战,比如体验游的服务升级、早熟彩棉的采收管理、新游客的接待压力,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有空间的助力,有彼此的陪伴,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夏天,五村的棉田会开满彩色的花,抗虫棉和早熟彩棉会迎来盛蕾期;秋天,第一批早熟彩棉会丰收,体验游的游客会带着彩棉制品回家;冬天,产业园会生产出更多彩棉产品,摆进全国的百货公司;少年农技队的孩子们会成长为研学游的小导师,棉生也会学会更多关于彩棉和文旅的知识,长成一个有担当、有梦想的少年。
而她和陆霆琛的故事,也会跟着这片土地一起成长,从 “解决河西村的难题” 到 “打造全省知名的彩棉文旅示范基地”,从 “有机棉的种植” 到 “彩色棉全产业链的生态融合”,用棉花串联起农民、学生、工人、商人、设计师、游客、官员,书写着七零年代里,乡村产业 “从单一发展到多元振兴” 的全面奇迹,也书写着他们小家庭最平凡的幸福 —— 有爱人在侧,有家人陪伴,有一片又一片土地可守,有一份 “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 的事业可追,日子就像春耕的棉田,在经历过协作与成长后,愈发丰盈,愈发充满生机,等待着夏天的绽放与秋天的丰收。
春风掠过五村的田野,带着彩棉的清香和游客的笑声,田地里的棉苗在阳光下悄悄生长,体验区的帐篷泛着蓝白的光,像是在为文旅融合的未来蓄力,也为这片土地的未来,写下最鲜活、最充满希望的注脚。
(http://www.220book.com/book/7S3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