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北京刮起沙尘暴,徐可欣从传媒大学的地铁站走出来,眯着眼看了看灰黄色的天空。手机里是刘景翰刚发来的消息:「这周项目验收,可能见不了面了」
她默默把“今天社里要讨论下个选题”删掉,回了句:「没事,你忙」
走在校园里,玉兰树刚结花苞就被沙尘蒙上一层灰。室友小萌从后面追上来:“可欣,下午的选题会你准备做什么?” “想做个大学生科研压力的专题,”她扯了扯口罩,“可能要去清华那边采访。”
这是她当上校报记者的第一个重要选题。但此刻她想的却是:如果去清华,能不能顺便见他一面?
课间收到他发来的照片:清华实验室的窗外,天空也是同样的昏黄。照片一角露出半杯喝剩的咖啡。 「第三天了,数据还是对不上」他写道。
她想起高中时他解不出物理题的样子,也是这种固执又疲惫的状态。那时她还能递颗草莓糖,现在却只能回个拥抱的表情包。
下午的选题会上,社长肯定了她的想法:“这个题材好,徐可欣你负责联系清华那边。” 散会后,学习部长突然叫住她:“周五的学风建设座谈会,院里决定让你做学生代表发言。” 她接过材料时愣了一下——参会名单上居然有清华的学生代表。
晚上视频时,他背景是实验室走廊,声音沙哑:“可能要通宵。” 她看着他屏幕里晃过的黑板上的复杂公式,把座谈会的事咽了回去。 “给你点了粥,”她轻声说,“记得取。”
周五她提前到了座谈会会场。主办方是市教育局,在北大举行。她正低头看稿,忽然听见熟悉的声音:“老师,清华代表签到处在哪里?” 她抬头,正好对上刘景翰惊讶的目光。
“你怎么在这?”两人同时问出口。 他穿着不合身的正装,领带歪着,但发言时条理清晰。当提到“科研压力需要理性看待”时,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她。
茶歇时他快步走过来:“为什么没告诉我?” “你手机昨天关机了,”她递过矿泉水,“而且你那么忙……” 他低头拧瓶盖,手指有新的伤口:“项目失败了。” 她愣住。他继续说着数据如何出错,导师如何失望,声音平静得像在说别人的事。
座谈会结束后,他坚持送她回校。地铁上人很多,他护着她站在角落,像高中时撑伞那样。 “其实我改了一个数据,”他突然说,“很小幅度的调整……” 她看着他紧抿的嘴唇,突然明白这种“作弊”的坦白需要多大勇气。
送到传媒大学门口时,夜己深了。沙尘散去,露出难得的星星。 “下周……”他欲言又止。 “我要去清华采访,”她接话,“做科研压力专题。” 他眼睛亮了一下:“哪天?我……”
“你忙你的,”她打断,“我是去工作。” 他点点头,转身走进夜色中。走了几步又跑回来,往她手里塞了个东西:“生日礼物,提前给你。”
是个U盘,形状像航天飞机。回去打开,里面不是甜蜜情话,而是他所有的项目资料和错误记录。 「如果你要做专题,这些或许有用。但别写我真名」
那晚她写到凌晨。不是情书,不是日记,而是一个关于如何与失败和解的采访提纲。 窗外,北京的星空模糊而遥远。她忽然觉得,成长不是非要在一起看星星,而是即使各自在风雨中赶路,也能互相照亮前行的方向。
碎星湮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7SN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