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D129·全天
地点:张江孵化器·MindBridge危机应对中心
凌尘从昨天强制深接入的虚脱中醒来时,发现自己的数据视野又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坐在电脑前,他习惯性地启动了V2.0系统来查看网络上关于发布会的反响。但这次,屏幕上滚动的评论不再以普通文字的形式出现,而是转化为奇特的代码流。
**弹幕的代码化:**
"这是什么情况?"凌尘眨了眨眼,确认自己没有看错。
网络评论在他的数据视野中呈现为流动的红蓝字串:
```
支持评论 >> [BLUE_STRING]: 0x4F60 0x771F 0x68C4 0x68A0 "奇迹赞叹"
质疑评论 >> [RED_STRING]: 0x5371 0x9669 0x8B66 0x544A "风险担忧"
中性评论 >> [GREEN_STRING]: 0x4E2D 0x7ACB 0x89C2 0x70B9 "观望态度"
```
更令人惊异的是,这些代码化的评论开始首接插入他的脑海,就像植入式的字幕一样:
*[插入思绪]: "技术很棒但安全性堪忧" >> 置信度 73.2%*
*[插入思绪]: "这是医学革命的开始" >> 置信度 81.7%*
*[插入思绪]: "需要更严格的监管" >> 置信度 65.4%*
**痛感的加剧:**
"系统负荷警告,"大牛在监控台后提醒,"你的神经活动强度又在上升。"
每次凌尘切换数据视野模式时,头痛变得更加剧烈。昨天的强制深接入显然对他的神经系统造成了更大的损伤,但新增的"舆论感知"能力让他能够实时感受到整个网络空间的情绪波动。
"我能看到...整个城市对我们的看法,"凌尘按着太阳穴,"就像看到他们大脑里的想法一样。"
**主流媒体的支持:**
官方新闻机构上午10点发布了题为《医疗奇迹:脑机接口技术助力瘫痪患者重新站立》的深度报道:
*"昨日,在魔都中心医院,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脑机接口技术演示成功举行。退伍军人赵建国在十年瘫痪后重新站立,标志着我国在医疗康复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多家权威媒体紧随其后,发布了专题报道《从轮椅到站立:科技向善的创新实践》。
电视新闻也用了重要时段详细报道了这一"科技奇迹",专家点评称其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医疗创新"。
**境外媒体的质疑:**
但与国内媒体的积极报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境外媒体的报道基调却截然不同:
某国际科技媒体标题:《灰色地带实验:脑机接口技术的风险考量》
另一家健康频道:《未受监管的神经技术引发担忧》
这些报道重点强调了技术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对演示过程中出现的"抖动"现象进行了放大解读。
社交媒体热搜榜上同时出现了两个对立的话题:
**#科技向善# - 1.2亿讨论**
- "看到老赵站起来的那一刻,我哭了"
-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给绝望的人带来希望"
- "支持医疗科技创新!"
- "那些质疑的人,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人类小白鼠# - 0.8亿讨论**
- "技术不成熟就用人体实验,这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 "看到那个工程师流鼻血了吗?明显有安全问题"
- "脑机接口的长期副作用完全未知,这是不负责任的"
- "我们需要的是严格监管,不是冒险创新"
**中立观察者的声音:**
除了这两种极端观点,还有一些理性的中立声音:
- "技术进步需要过程,关键是要有足够的安全保障"
- "希望能看到更多的临床数据和长期跟踪"
- "支持创新,但也要重视风险管控"
- "给技术一些时间,也给监管一些空间"
下午2点,幽灵在后台监控中发现了异常:
"不对劲,"他指着数据分析图表,"昨天那个'抖动'视频的转发量在过去2小时内激增了300%,而且转发账号的行为模式高度相似。"
深入分析后发现,大量的转发来自于:
- 注册时间集中在最近3个月
- 头像和用户名具有批量生成的特征
- 转发时间间隔呈现机械化规律
- IP地址集中在特定的几个区域
"这是有组织的水军操作,"幽灵得出结论,"有人在故意放大负面声音。"
**投资人的压力:**
更令人担心的是,几个重要投资人开始打电话质询:
某知名风投的张总:"苏总,我们需要一个解释。昨天的演示中确实出现了设备故障吗?你们是否隐瞒了安全隐患?"
另一家投资机构的李总:"网上的视频我们都看到了,那个工程师流鼻血的画面很不好看。我们的投资决策需要基于完整的风险评估。"
第三方投资人王总:"虽然我们相信团队的技术实力,但舆论风险也是投资风险。你们有应对计划吗?"
**舆情团队的溃败:**
面对突然爆发的舆论危机,临时组建的舆情应对小组显得力不从心:
小雨负责社交媒体回应,但面对海量的质疑评论,根本无法逐一应对。
外聘的公关顾问建议"低调处理,等风头过去",但这种消极策略显然不适合当前的激烈态势。
法务团队虽然准备了一些辟谣声明,但在网络的信息洪流中显得微不足道。
"我们需要更专业的危机公关团队,"苏清瑶在紧急会议上承认,"目前的应对能力严重不足。"
深夜11点,精疲力竭的凌尘独自走在空荡的街头。
一天的舆论风暴让他身心俱疲,头痛依然持续,数据视野偶尔会自动开启,让他看到路边霓虹灯后面的电磁信号流。
经过一个深夜营业的生煎摊时,熟悉的香味让他停下脚步。
"小伙子,这么晚了还在外面?"摊主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叔,满脸慈祥。
"买4个生煎,谢谢。"凌尘的声音有些沙哑。
摊主看出了他的疲惫:"累坏了吧?我多给你一个,不收钱。"
说着,他在袋子里额外装了一个热腾腾的生煎。
凌尘接过袋子,咬下第一口生煎时,汤汁在嘴里爆开。那一瞬间,眼泪不受控制地涌了出来,和生煎的油汁一起滑落。
不是因为疼痛,也不是因为委屈,而是因为这简单的温暖让他确认了一件事:
"还算人,还能尝到味道。"
无论数据视野如何改变他的感知,无论网络上的争议如何激烈,他依然能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善意。这个发现让他重新找到了继续前行的动力。
就在凌尘在街头感受温暖的同时,天穹集团的反击开始了。
天穹集团的官方账号突然转发了那个质疑视频,并配上了看似中性实则充满暗示的文字:
*"技术创新需要严谨,更需要责任。当我们追求突破的时候,责任在哪里?安全在哪里?患者的利益在哪里?我们愿意与所有同行一起,为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负责任的创新#"*
这条消息迅速获得了大量转发和点赞,评论区也被精心组织的"理性质疑"占据。
随着天穹集团的入场,整个舆论战的级别瞬间提升。他们不是首接攻击MindBridge,而是以"行业自律"和"患者安全"的名义,将矛头指向所谓的"不负责任的技术冒险"。
这种策略比首接的商业攻击更加危险,因为它占据了道德制高点,让MindBridge团队很难首接反驳。
白水糖粥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7VK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