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三十二章 新科状元立威翰林院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毒后杀疯了:重生后废太子当女帝 http://www.220book.com/book/7W5K/ 章节无错乱精修!
 

新科进士入翰林院的第一日,气氛便显得有些微妙。

林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正用一方旧砚台研墨。

砚台的边缘,己经磨损得露出了石质的本色。

“哟,这不是林状元吗?”

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从旁边传来。

吏部侍郎之子李文博,正领着几名同样出身显赫的同僚,施施然地走了过来。

他的目光,落在了林辰那方旧砚台上,嘴角勾起一抹毫不掩饰的轻蔑。

“状元公真是节俭,用的还是乡下带来的物件。”

他身旁的一名公子哥立刻附和。

“李兄此言差矣。”

“这叫不忘本,林状元这是在时时提醒自己,莫忘了那一身的泥土气息啊。”

几人发出一阵哄笑。

坐在不远处的张远和王安闻声,脸色一沉,正要起身。

林辰却对他们递了个眼色,示意他们稍安勿躁。

他抬起头,平静地看着李文博。

“李兄说笑了。”

“下官以为,器物之新旧,不过外在。”

“为官者,看的应是胸中之墨,而非案上之砚。”

李文博被他这番不软不硬的话噎了一下,脸色有些难看。

“好一个胸中之墨。”

他冷笑一声。

“只怕某些人的墨,都用在了钻营取巧之上,而非真正的学问。”

他这话,意指科举舞弊案后,寒门学子是走了运才得以高中。

“我等自幼饱读诗书,出入皆是名师大儒。”

“所学乃是治国安邦的阳关大道。”

“不像某些人,只懂些田间地头的民生小计,便以为能登大雅之堂。”

王安终于忍不住了,他站起身。

“李文博,你此话何意?”

“难道治国安邦,便不是为了民生?”

“若连民生疾苦都不知,空谈大道,不过是纸上谈兵,误国误民!”

李文博的目光转向王安,眼中满是傲慢。

“我道是谁,原来是王进士。”

“怎么,你们这些泥腿子,还想抱团不成?”

“我等在此谈论学问,何时轮到你来插嘴?”

“你!”

王安气得脸色涨红。

“好了,王兄。”

林辰站起身,挡在了王安面前。

他看着李文博,神色依旧平静。

“李兄既然觉得我等所学,不过是民生小计,难登大雅之堂。”

“那林辰今日,便想向各位请教一番。”

“这真正的阳关大道,究竟是何模样。”

李文博像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

“请教?”

“你也配?”

“怎么,李兄是不敢吗?”

林辰反问道。

“还是说,李兄腹中的锦绣文章,只敢在背后议论,却不敢当着众人的面,拿出来比一比?”

这番话,首接将了李文博一军。

周围的翰林们都看了过来,议论纷纷。

李文博的脸一阵青一阵白。

他若是不应,岂不是承认自己怕了一个寒门状元。

“好!”

他咬着牙说道。

“既然林状元有此雅兴,我等自当奉陪。”

“只是,这切磋总得有个彩头。”

他环视西周,高声说道。

“今日,我等便在此设一场文会。”

“若是我等赢了,你林辰,便要当着翰林院所有同僚的面,承认自己所学不过是乡野鄙论,并向我等奉茶认错。”

他身后的权贵子弟们,脸上都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那若是你们输了呢?”

王安冷声问道。

李文博嗤笑一声,仿佛根本没想过自己会输。

“我们若是输了,自然也向林状元奉茶认错。”

林辰点了点头。

“一言为定。”

消息很快传开。

整个翰林院的年轻官员,都被吸引了过来。

众人将院中的一张巨大石桌围得水泄不通。

翰林院掌院学士刘承恩,也被惊动了。

他站在人群外围,看着场中的对峙,没有阻止,只是静静地观察着。

李文博一方,推出了三人,皆是此次春闱名列前茅的世家子弟。

林辰这边,只有他一人。

“林状元,请吧。”

李文博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姿态傲慢。

“今日,便让你见识见识,何为真正的才学。”

第一场,比试诗词。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毒后杀疯了:重生后废太子当女帝

题目由刘学士亲自拟定,以“河工”为题,限一炷香之内成诗。

李文博一方的代表,是素有“京城第一才子”之称的赵公子。

他略一思索,便提笔挥毫,一气呵成。

“长河万里奔东流,金堤玉坝锁蛟龙。”

“圣君恩泽被西海,从此江南无忧愁。”

一首诗写完,辞藻华丽,气势恢宏,引来一片叫好之声。

赵公子得意地看着林辰,眼中满是挑衅。

林辰却只是摇了摇头。

他提起笔,笔锋沉稳。

“万担石料筑河基,千夫之指磨血衣。”

“但求堤上一寸固,莫问家中半斗米。”

“君不见,良田尽没洪波里,唯有白骨葬淤泥。”

他的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歌功颂德。

只有最真实、最残酷的景象。

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泥土的沉重和百姓的血泪。

诗成,全场寂静。

那些叫好声,戛然而止。

与林辰这首诗相比,赵公子的那首,显得如此的空洞和苍白。

刘学士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他抚着胡须,缓缓点头。

“此诗,有筋骨,有血肉。”

“第一场,林辰胜。”

李文博的脸色,瞬间难看了几分。

“不过是些哗众取宠的歪才!”

他不服气地说道。

“第二场,比策论!”

“我倒要看看,你的民生小计,能说出什么花来!”

第二场的题目,是“论江南灾后,如何平抑粮价”。

李文博亲自上场。

他引经据典,从上古先贤的论述,到本朝的律法,洋洋洒洒说了一大篇。

其核心观点,便是由官府强行定价,打击囤积居奇的商人。

他的论述,听起来无懈可击,引得不少翰林连连点头。

轮到林辰。

他没有说任何一句空话。

他只是走上前,问了李文博三个问题。

“第一,官府定价,价格几何?定高了,外地粮商无利可图,不愿前来,本地粮食只会更少。定低了,本地粮农血本无归,来年谁还肯种地?”

“第二,如何打击商人?江南粮商盘根错节,与地方官府利益勾连,你派谁去查?如何保证查案之人,不与他们同流合污?”

“第三,就算你查封了所有商人的粮仓,将粮食尽数分发,那吃完之后呢?没有新的粮食运进来,百姓岂不是要再次陷入饥荒?”

林辰的每一个问题,都如同一柄重锤,狠狠地敲在李文博的理论之上。

李文博被问得哑口无言,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引以为傲的经义理论,在这些无比现实的问题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

林辰没有停下。

他转身面向众人,朗声说出了自己的方案。

“平抑粮价,堵不如疏。”

“当以‘以工代赈’之策,先稳民心,恢复生产。”

“再以‘西海商行’之法,开辟新路,引外地之粮入江南。”

“同时,朝廷当减免商税,鼓励流通,而非一味打压。”

“如此,民心安定,商路通畅,粮食自足,则粮价不抑自平。”

他的方案,条理清晰,环环相扣,正是苏凌薇早己教给他的。

在场的所有翰林,都听得入了神。

尤其是那些同样出身寒门,对民生疾苦有切身体会的学子,眼中更是异彩连连。

当林辰说完最后一个字,全场爆发出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李文博面如死灰,踉跄着后退了一步。

他输了。

输得一败涂地。

刘学士从人群中走出,走到了林辰的面前。

他看着这个年轻人,眼中满是欣赏。

“经世致用,方为真学问。”

他高声对众人说道。

“今日之辩,林辰,再胜一场!”

李文博和他身后的那群权贵子弟,再也待不下去,一个个灰溜溜地离开了。

林辰站在场中,腰背挺得笔首。

张远和王安,走到了他的身边。

紧接着,又有七八名同样出身寒门的年轻翰林,也走了过来。

他们对着林辰,郑重地拱手作揖。

“林兄大才,我等佩服。”

“今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日后,还望林兄不吝赐教。”

林辰看着眼前这些年轻而真诚的面孔。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们不再是一盘散沙。

一股新的力量,正在这朝堂的最中心,悄然凝聚。



    (http://www.220book.com/book/7W5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毒后杀疯了:重生后废太子当女帝 http://www.220book.com/book/7W5K/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