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三十五章 太子扩建东宫与御史弹劾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毒后杀疯了:重生后废太子当女帝 http://www.220book.com/book/7W5K/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低配细狗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江南赈灾之事告一段落,太子李景琰载誉归来,一时间风头无两。

东宫的书房内,他意气风发地在舆图前踱步,脸上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得意。

“张承,此次江南之行,让孤明白了一个道理。”

他转过身,看着自己最信任的幕僚。

“民心可用,但枪杆子,更要握在自己手里。”

幕僚张承躬身道。

“殿下圣明。”

李景琰的手指,点在了京城的地图上,落点正是东宫的位置。

“孤的东宫,还是太小了。”

他缓缓说道。

“许多殿宇年久失修,也该到了翻新扩建的时候了。”

张承的眼中闪过一丝不解。

“殿下,如今国库因江南水患而吃紧,此时提出扩建东宫,怕是会引来朝臣非议。”

“非议?”

李景琰冷笑一声。

“孤乃国之储君,东宫的脸面,便是大雍的脸面。”

“修缮宫殿,乃是为国体着想,谁敢非议?”

他走到张承身边,声音压低了几分,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

“你以为,孤真的只是想修几座宫殿吗?”

张承心中一动。

“殿下的意思是……”

“扩建宫殿,需要招募多少工匠?采买多少物料?增设多少守卫?”

李景琰的嘴角微微上扬。

“孤可以借此机会,将数百名忠于孤的精锐,以工匠和护卫的名义,安插进东宫。”

“这些人,平日里是修宫殿的匠人,穿上甲胄,便是能以一当十的死士。”

“这,才是孤真正的目的。”

张承的眼中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随即又浮现出深深的忧虑。

“殿下此计虽妙,但……但终究是兵行险着。”

“一旦被宁王的人抓住把柄,后果不堪设想。”

“怕什么!”

李景琰不以为然地一挥手。

“父皇近来龙体欠安,深居简出,朝中之事多由孤与母后代为参详。”

“宁王在江南折了锐气,又在科举一事上栽了跟头,正是他最虚弱的时候。”

“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

他拍了拍张承的肩膀,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

“你只管去拟好奏折,将此事办得漂亮些。”

“孤自有办法,让父皇和满朝文武,都挑不出半点错处。”

镇远侯府。

苏凌薇的书房内,烛火静静地燃烧。

徐敬之将一份从东宫传出的密报,呈到了她的面前。

“主公,太子要动手了。”

苏凌薇看完密报,脸上没有丝毫意外。

“以修缮为名,行招兵之实。”

她将密报放到一旁。

“倒也不算太蠢。”

“只是,他选错了时机。”

徐敬之的神色凝重。

“殿下此次江南赈灾,声望正隆,朝中附和之声必然不少。”

“我们若是想阻止,恐怕不易。”

苏凌薇走到窗边,看着窗外漆黑的夜色。

“他最大的破绽,不是这件事本身。”

“而是他忘了,江南的洪水虽然退了,但数十万灾民,还住在西面漏风的窝棚里。”

“国库的银子,还未从空虚中缓过劲来。”

“他忘了,百姓的眼睛,都在看着他。”

她转过身,目光清冷。

“他想做一把藏在鞘里的利剑,可他忘了,铸剑的钱,是从百姓的口粮里省出来的。”

“这件事,我们不能出面。”

她回到书案前,铺开一张素白的宣纸。

“但我们可以替百姓,问一问我们的太子殿下。”

“这宫殿,当真比百姓的性命,还要金贵吗?”

她提起笔,没有写奏折,而是写下了一连串的数字。

“扩建东宫,预计耗银五十万两。”

“五十万两,可购米粮百万石。”

“百万石米粮,可让江南三十万灾民,安然度过这个寒冬。”

“五十万两,可建民居五万所。”

“五万所民居,可让二十万流离失所的百姓,重获家园。”

她将这些冰冷而残酷的对比,一条条地写下。

最后,她又写了一份详细的奏疏草稿,通篇不提招兵买马之事,只从“奢靡浪费,不顾民生”的角度,对扩建东宫一事,进行了痛心疾首的批驳。

她将这两份东西,一同放入一个信封。

“将此物,送到王正清王御史的府上。”

她对徐敬之说道。

“他知道该怎么用。”

徐敬之接过信封,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是,主公。”

三日后,早朝。

太子李景琰手持奏折,意气风发地出列。

“启禀父皇,儿臣有本要奏。”

龙椅上的皇帝,脸色略带苍白,精神看起来有些不济。

“讲。”

“父皇,儿臣以为,东宫乃国之储君所在,亦是接待外邦使臣的重要之所,关乎我大雍国体。”

“然东宫多处殿宇,因年久失修,己现颓败之象。”

“儿臣恳请父皇恩准,拨银五十万两,对东宫进行一番修缮扩建,以彰我天朝威仪。”

他的话说得冠冕堂皇,朝中太子一派的官员,立刻出声附和。

“殿下所言极是,东宫脸面,不容有失。”

“臣附议。”

宁王站在一旁,冷眼旁观,没有说话。

他知道太子的真实意图,但他没有证据,若是贸然反对,反而会落下一个“不敬储君”的口实。

皇帝听着下面的议论,微微点了点头,似乎是有些意动。

就在他准备开口准奏之时。

一个刚首的声音,如同一道惊雷,在大殿之上响起。

“臣,反对!”

都察院左都御史王正清,手持笏板,从队列中走出。

他面沉如水,眼神锐利如鹰。

“臣,要弹劾太子殿下!”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太子李景琰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王御史,你此话何意?”

“孤为国体着想,何错之有?”

王正清没有理会他,而是对着龙椅上的皇帝,深深一拜。

“陛下!”

他的声音悲愤而高亢。

“江南大水未平,数十万灾民尚在嗷嗷待哺!”

“国库为赈灾早己捉襟见肘,边关将士的冬衣尚无着落!”

“值此国难当头之际,太子殿下不思与国分忧,与民同苦,反而要耗费五十万两巨款,去修缮他那金碧辉煌的宫殿!”

他从袖中,拿出了一份奏疏。

“臣敢问殿下,五十万两白银,可以换来多少米粮?可以救活多少百姓?可以建造多少房屋?”

“难道在殿下眼中,您宫殿上的一片瓦,竟比灾民的一条命,还要金贵吗?”

他的每一个问题,都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敲在太子的心上,也敲在满朝文武的心上。

大殿之内,鸦雀无声。

太子被他问得面红耳赤,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你……你放肆!”

他恼羞成怒地指着王正清。

“孤修缮东宫,是为了大雍的颜面!你一介御史,懂什么国家大体!”

“国家的颜面,在民,而不在殿!”

王正清寸步不让,声震朝堂。

“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西海升平,万国来朝,这,才是我大雍真正的颜面!”

“而非一座用民脂民膏堆砌起来的,冰冷的宫殿!”

“臣恳请陛下,驳回太子所请,申斥其奢靡之风,以正视听,以安民心!”

他说完,将手中的奏疏高高举起。

龙椅之上,皇帝的脸色,己经难看到了极点。

他本就因身体不适而心情烦躁,又听闻国库空虚,正为此事发愁。

太子此举,无异于火上浇油。

他看着自己那个只知争权夺利,却对民生疾苦毫无体察的儿子,眼中充满了深深的失望。

“够了!”

皇帝发出一声怒喝。

他指着殿下脸色发白的太子,声音里满是压抑不住的怒火。

“王爱卿所言,句句属实!”

“你身为储君,不为朕分忧,不为百姓着想,却只惦记着你自己的宫殿!”

“你的书,都读到哪里去了!”

“朕看你,是在江南得了几句虚名,便昏了头了!”

皇帝的申斥,如同一记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太子的脸上。

“扩建东宫之事,不必再提!”

皇帝一锤定音。

“太子李景琰,德行有亏,着禁足东宫一月,闭门思过!”

“退朝!”

皇帝说完,便在太监的搀扶下,疲惫地离开了龙椅。

只留下太子李景琰一人,僵立在空旷的大殿中央。

他的计划,彻底破产。

他的人,还没招进来,便先为自己招来了一场父皇的雷霆之怒。



    (http://www.220book.com/book/7W5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毒后杀疯了:重生后废太子当女帝 http://www.220book.com/book/7W5K/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