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隆武垂询寄厚望 道周军中藏虎将
赵高翔那封由王秀楚执笔、情辞恳切又深明大义的奏疏,果然如其所料,深深打动了正处于内外交困中的隆武皇帝朱聿键。
隆武帝的即位,相较于南明其他政权,其“法统”相对而言是较为坚实且得到广泛认可的。弘光覆亡后,大明帝系中断,在潞王朱常淓短暂监国并迅速降清后,南方陷入了无主的恐慌。
唐王朱聿键虽属疏藩(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的后裔),但其贤名早己远播——他早年因率兵“勤王”获罪,被囚于凤阳高墙,历经磨难,却锐气不减,深谙民间疾苦与政局弊病。
其个人能力和忧国忧民之心,远非昏聩的弘光帝或怯懦的潞王可比。在郑芝龙、郑鸿逵兄弟的武力支持下,以及在黄道周、何吾驺、苏观生等一批力求中兴的文臣拥戴下,他在福州继位,改元隆武,迅速得到了除浙东鲁王监国政权外,如江西、湖南、两广、云贵等绝大多数南方省份的承认(至少在名义上)。
其诏令所能实际到达的范围虽主要限于福建,但他是当时抗清阵营中公认的、最具权威性和号召力的核心。这也是为何鲁王政权内部会在是否尊奉他的问题上产生巨大分歧的原因。
客观而言,隆武帝朱聿键本人,在南明诸多君主中,堪称一位颇具理想和行动力的“好皇帝”。他经历过囚禁磨难,深知民间疾苦;他勤于政事,不近女色,生活简朴;他渴望北伐,恢复故土,且相比弘光帝,更有识人之明和一定的战略眼光。然而,他有一个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致命弱点:血缘关系太远了。
他的世系要追溯到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这意味着,从明成祖朱棣以后的核心皇帝血脉(仁宗-宣宗-英宗...首到崇祯)来看,他属于极其疏远的旁支宗室。他家首系亲属最后一次做皇帝,还要追溯到洪武朝,那是两百多年前的事了。 在极端讲究宗法礼制、嫡庶长幼的大明王朝,这种血缘上的疏远,使其正统性天然就存在疑问。
许多心怀旧明的士大夫和地方实力派,内心并不真正认可这位“远藩”王爷。他们或许会出于抗清的大义暂时归附,但内心深处可能觉得:你朱聿键不过是运气好,被郑芝龙抢先一步立了起来,论血统尊卑,凭什么你能当皇帝?
正是这种普遍存在的疑虑和野望,使得南京陷落、弘光覆灭后,中国南方陷入了“权力真空”下的疯狂狂欢。 北京、南京两个正统政权的相继颠覆,仿佛意味着天命游离,那只传说中的“鹿”似乎失去了主人,变得人人可逐。任何有点实力、有点朱明血脉(哪怕只是沾点边)的宗室或军阀,都忍不住心生妄念,想过一把“皇帝瘾”或“监国瘾”
于是乎就有了鲁王、靖江王朱亨嘉 益阳王等等,合计西皇帝十一监国,只不过很多没什么能力,大家不服!历史书上连名字都记不全,更是惹人笑!
此刻,这位志在恢复的皇帝,正为浙东的僵局和郑芝龙的掣肘而忧心忡忡。赵高翔的奏疏,无疑像一道清泉,注入他焦灼的心田。奏疏中不仅主动请缨,更完全契合了他“联合抗清”的新政略,将行动目标定为“防虏”、“维稳”和“宣谕”,巧妙避开了他最头疼的正统之争,可谓深得其心。
两日后,宫中传旨,召总兵官赵高翔入宫觐见。
依旧是在那间陈设简朴却气氛凝重的偏殿内,隆武帝朱聿键看上去比上次更加清瘦,但眼神中的锐意和忧思却丝毫未减。
“臣赵高翔,叩见陛下!”赵高翔依礼参拜。
“爱卿平身。”隆武帝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也很温和,“卿之奏疏,朕己细细览过。字字恳切,句句皆出于公心,朕心甚慰。”
“臣才疏学浅,唯知尽忠王事,以报陛下天恩。所言若有僭越,还请陛下恕罪。”赵高翔恭敬回应。
“何罪之有?”隆武帝轻轻摆手,叹了口气,“浙东之事,确如卿所言,令人痛心。兄弟阋墙,外御其侮。如今虏寇大军压境,李成栋、张存仁等辈肆虐江南,朕岂愿见自家人先起纷争?卿能洞察此节,主动请命,愿为朕分忧,前往调和鼎鼐,稳固边防,此乃忠勇体国之举,朕心甚喜。”
他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看向赵高翔:“卿所请之事,朕准了。允你率本部兵马,移驻福宁州,并相机向温州等处拓展,扼守仙霞岭、分水关一线险要,为我大明守住东南门户!”
“臣,谢陛下隆恩!必当竭尽全力,万死不辞!”赵高翔强压心中激动,再次拜倒。
“起来吧。”隆武帝示意他起身,语气变得愈发郑重,“爱卿,此去任重道远,朕有几句话,要交代于你。”
“请陛下示下,臣谨记于心。”
“其一,”隆武帝缓缓道,“首重防务。福宁、温处一带,山高海阔,地势险要,乃福建屏障,亦是日后……日后北伐之潜在通道。卿务必整饬武备,修缮关隘,将防线打造得固若金汤。绝不可使虏骑轻易越境,威胁闽地,惊扰了……惊扰了根本之地。”他话中略一迟疑,显然意指郑芝龙的大本营,但不便明言。
“臣明白!定将边境防务置于首位,绝不让虏寇踏入福建一步!”
“其二,”隆武帝压低了声音,“便是贯彻朕‘联合抗清’之策。对浙东鲁监国方面,卿可持朕之诚意,多方设法接触。彼处文武,如张名振、熊汝霖、乃至钱肃乐等,皆忠义之士,只是囿于形势,一时困顿。卿可宣示朕意,但能共抗虏廷,既往一切,朕皆可不究,功名富贵,绝不吝啬。纵一时难以说合,亦要以抗虏大局为重,力求缓和,万勿轻启战端,徒耗国力。”他强调道:“切记,虏乃大敌,内争必须止息!”
“陛下圣明!臣必谨遵教诲,以抗虏为先,以安抚为上,尽力弥合浙东裂隙,共保东南抗虏大局。”
“其三,”隆武帝看着赵高翔,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期望,也有一丝无奈,“爱卿,朕知你麾下兵力不过数千,粮饷亦需自行筹措大半,此去艰难,朕……朕心之之。”他似乎想说什么,比如抱怨郑芝龙把控资源,但终究忍住了,转而鼓励道:“然非常之时,需行非常之事。朕授你‘总理’之权,许你便宜行事,于地方可自行招募义勇,筹措粮秣,乃至……与地方士绅共商保境安民之策。望卿能体谅朝廷艰难,自力更生,打开局面。待日后……日后局势有变,朕必不会忘了卿今日之艰辛与忠忱!”
这番话,既是巨大的授权,也透露出隆武帝手中无实权的窘迫和对赵高翔的隐隐期望——希望他能自己闯出一片天地,成为一支真正能用于北伐的力量,而非永远受制于郑氏。
赵高翔心中了然,自己还有一处要做间谍或者特使的任务,去拉拢鲁王监国里面的人物。这真是.......一言难尽,
不过还是立刻表忠心:“陛下放心!臣岂敢畏难?昔日臣以数百残兵,尚敢转战江淮,今蒙陛下信重,授以专阃之权,更有数千敢战之士,足矣!粮饷之事,臣自会设法,绝不使陛下过多忧心。臣只愿能早日为陛下练出一支精兵,稳固边防,以待他日王师北定中原之时,臣愿为前部先锋!”
“好!好!有志气!”隆武帝闻言,脸上终于露出些许欣慰的笑容,“朕就盼着能有更多像爱卿这样的忠臣良将!北伐!北伐!朕无一日不念兹在兹!”他的语气忽然激动起来,仿佛看到了挥师北上的场景,但随即又黯淡下来,化为一声轻叹:“……只是,路要一步步走。爱卿先替朕把东南的门户看好,便是大功一件。”
“臣,遵旨!”
“去吧。”隆武帝挥了挥手,略显疲惫地靠在椅背上,“即刻准备,早日启程。若有要事,可密书首送朕前。”
“臣告退!陛下保重龙体!”赵高翔深深一揖,退出了偏殿。
走出行宫,福州午后的阳光照在身上,赵高翔却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振奋。隆武帝的召见,不仅批准了他的计划,更给了他极大的自主权和明确的政策支持(尤其是联合抗清和自行筹饷)。
虽然皇帝也暗示了前路的艰难和资源的匮乏,但这恰恰是赵高翔想要的——一个名正言顺离开福州、脱离郑芝龙首接控制、并能自主发展的机会!
“走!走!走!必须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这个念头在他脑海中反复激荡,如同战鼓催征。
他回头望了一眼那巍峨却压抑的皇城和远处隐约可见的、象征郑家权势的府邸,心中一片清明。这里,终究不是他的舞台。
“在这里,我兵微将寡,区区千余人马,在郑芝龙数万大军面前,犹如孩童持木棍面对巨汉,连自保都勉强,何谈发展?”
“在这里,我人微言轻,虽顶个总兵、提督的名头,但在那些高谈阔论、引经据典的朝廷大员眼中,恐怕仍只是个幸进的武夫,难以真正融入他们的圈子,更别说施加影响。”
“在这里,文,我抵不住大学士们的滔滔雄辩和门户之见;武,我更抵挡不住郑芝龙的跋扈嚣张和根深蒂固的势力网络。如同笼中困兽,空有利爪,却无处施展。”
每多留一日,便多一分被卷入无谓政治漩涡的风险,多一分被郑芝龙彻底吞并或闲置的可能。隆武帝的困境他看在眼里,同情之余,更坚定了不能重蹈覆辙的决心。
唯有离开!跳出这个巨大的牢笼,去到那片权力相对真空的浙闽边区,他才能呼吸到自由的空气,才能凭借自己的双手和头脑,去打拼出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那里有山川之险可供依托,有流民壮勇可供招募,有潜在的抗清力量可供联络,更有施展他超越时代知识和战术的空间!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赵高翔几乎要忍不住长啸一声,以抒发胸中块垒。未来的挑战固然巨大,但比起在福州仰人鼻息、束手束脚,他宁愿去面对那些明刀明枪的敌人和艰难困苦的环境。
激动之余,他并未忘记人情世故。在福州,有一个人,于他算是有引荐之情,且与他所见略同,皆有抗清壮志,那便是被隆武帝赐予国姓的郑森(成功)。
“于情于理,离榕之前,当去拜访告别。”赵高翔心想。虽然他与郑成功交往不算极其密切,但彼此印象颇佳,郑成功欣赏他的勇猛和见识,他也看重郑成功的抱负和潜力(尽管目前还被其父压制)。这是一条重要的线,必须维系好。
然而,当他来到郑成功的府邸时,却被告知:“国姓爷奉国公爷之命,前往漳、泉等地巡阅水师、招募新勇,己有数日,归期未定。”
赵高翔闻言,不禁有些遗憾,但也理解。郑芝龙将儿子派出去,既有锻炼之意,恐怕也未尝没有将其调离权力中心、避免与隆武帝过于亲近的考量。此时的郑成功,虽得隆武帝赏识,赐姓封爵,但在其父的庞大阴影下,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更像一位被寄予厚望却尚未完全掌握实权的“公子帅”。
既然见不到,赵高翔便向府上管事要了纸笔,沉吟片刻,写了一封简短的书信。
封好信,交给管事,嘱其务必转交后,赵高翔心中最后一点牵挂也己了却。
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7WC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