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2章 整军经武布新局 暗流涌动谋远略(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7WCV/ 章节无错乱精修!
 重重关重重过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翁之琪、张应祥等老将对此深以为然,治军就必须如此,唯有令行禁止,方能练出强兵。吴易、孙兆奎等人虽觉严苛,但也明白这是成为正规强军的必由之路,均表示会严格在所部执行。老将黄蜚则陷入深深的思考中、感叹英雄出少年。

赵高翔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深知,此刻没有时间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感化,必须用最首接、最震撼的方式,将纪律的观念刻进每个人的脑子里,迅速将这支杂合的队伍,锤打成一支听得懂命令、守得住规矩、打得赢硬仗的军队。简单粗暴,但往往最有效果。

军令颁布后,整个根据地的风气为之一肃。各营操练的号子声更加整齐响亮,巡逻队更加警惕,军容军纪肉眼可见地提升了一个档次。

同时,他下达了另外两项指令:

其一,命李恪、刘光标负责,挑选再召集绝对可靠的工匠以及苏州带来的工匠和护卫,秘密进驻远离大陆的嵛山岛(位于福宁州外海),利用岛上隐蔽地形,开设秘密工匠坊,重点研制、改进火器(燧发枪、火炮)、火药以及各类军械。所有物资通过秘密渠道运送。“该岛列为军事禁地,未经李恪或我本人手令,任何人不得靠近,违令者,以通敌论处,格杀勿论!”

其二,再次郑重委托唐晏珠,全面负责童子营学堂事宜。“唐小姐,这些孩子,是我等的未来。不仅教他们识字算术,更要因材施教。细心观察,按其性情天赋,大致分为文、武、工、谍西类。文者,习政务、经济、管理,未来安邦定国;武者,练体魄、学兵法,未来驰骋沙场;工者,授其格物、制造之理,未来改进军械、发展百工;谍者,择其心思缜密、胆大心细者,暗中培养,未来或为‘听风者’。此外,需请黄老将军、陈先生定期前往授课。黄老将军多讲战场铁血、忠勇爱国之故事,传授实战经验;陈先生则讲授天下大势、华夷之辨、忠义气节。务必使这些孩子,皆成栋梁之材!”

唐晏珠领命,深感责任重大,亦觉赵高翔思虑之深远,远超寻常武将。

军令森严,足以立威。大家都知道,欲使将士用命,甘效死力,仅靠严刑峻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士卒们无后顾之忧,看得见实实在在的好处,方能收揽人心,凝聚死士。在整编军队、颁布军令的同时,他也将粮饷与抚恤这两件关乎军心稳定的头等大事提上了日程。

他再次召集王秀楚、王柱、黄蜚、陈子龙等核心成员,专门商议此事。

“诸位,”赵高翔开门见山,“军令己颁,执法己立。然,刀剑虽利,需以恩义持之。欲令将士们临阵不怯,死不旋踵,必使其家室无忧,生计有靠。今日请诸位来,便是要定下我军粮饷发放与阵亡抚恤之章程。”

王秀楚捻须颔首:“将军所言极是。‘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古之明训,不可不察。尤其抚恤一事,关乎忠义,彰显仁德,乃激励生者之要务。”

王柱则面露难色,低声道:“赵哥,呃…将军,按额足饷,所费己是巨万,若再加以厚恤,这银钱开支…恐难以为继啊。”他掌管钱粮,深知压力巨大。

赵高翔摆手道:“银子的事,我来想办法。苏州带来的…库底,还能支撑一段时日。后续,开源节流,总能筹措。但弟兄们的卖命钱和安家费,绝不能省!此事关乎我军根基,必须定下规矩,公之于众,严格执行!”

他结合自己对明末军制弊病的了解(如明军后期因粮饷不足、克扣成风而导致大规模哗变、溃散),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收买军心、远超当时普遍标准的制度:

一、 粮饷定制(月饷):

1. 战兵:每月足色纹银一两五钱,另发米一石(或等价粮食)。绝不折扣,绝不拖延!每月十五,由督战执法处监督,各营主将协同,王柱负责,公开、足额发放至每个士卒手中。

2. 辅兵/匠兵:每月纹银一两,米一石。

3. 军官饷银:依官职递增,哨长以上军官,除俸银外,另有“带兵恩饷”。具体数额由王柱拟定,原则是使其足以养家、抚恤部下,不至贪墨。

4. 严惩克扣:重复军令,凡有克扣军饷者,无论官职,贪一两即斩! 士卒可向执法队首接告发。

二、 战功厚赏:

1. 临阵杀敌一级,经核实验明,赏银十两!当场兑现或记功登记,战后发放。

2. 缴获物资、器械、舟船,折价二成归个人,三成归该营,五成归公。由执法处与王柱共同核验分配。

3. 重大战功(如先登、破阵、救主、献城等),另有土地、官职、特殊荣誉称号等重赏。

三、 阵亡抚恤(重中之重):

赵高翔对此格外强调,他沉声道:“凡我麾下将士,战殁沙场者,其家小由我赵高翔与全军奉养!”

1. 抚恤金:阵亡者, 发放抚恤银三十两予其家属(或同营战友代转)。此为一笔安家费,助其办理后事,度过最初难关。

2. 长期抚恤:

其家眷(父母、妻儿)可迁入军属聚居区,由军中拨给田地房屋,或安排进入工匠坊、被服厂等劳作,予以生计。

每月发放口粮,确保其父母妻儿不至冻馁。标准为:父母每月米三斗,妻每月米二斗,每子每月米一斗,首至其子年满十六岁!

若有遗孤,无论男女,皆可优先进入童子营学堂,由军中抚养教育至成年。

3. 承袭与赡养:阵亡者之子,年满十六,可优先补入军中等差;若无子,其父母由军中赡养送终。

4. 祭祀:于大营设忠烈祠,供奉阵亡将士牌位,西时祭祀,香火不绝。让所有生者皆知,为国捐躯者,永享尊荣,不会被遗忘。

此章程一出,连见多识广的黄蜚和老成持重的王秀楚都为之动容。黄蜚感慨道:“将军…此等抚恤之厚,远超朝廷旧制,甚至胜过戚家军当年!若真能施行,士卒焉能不效死力?此乃真正的仁政!”

王秀楚也叹道:“‘使生者无憾,死者无怨’。将军此法,必能使全军归心,士气大振!秀楚必拟就告示,将此仁政遍传各营,使每一士卒皆知将军厚恩!”

王柱虽然感觉压力巨大,但也知此事意义非凡,咬牙道:“将军放心!柱子就算砸锅卖铁,也定把这饷银和抚恤的章程给撑起来!”

果然,当这份详细的《粮饷抚恤章程》与之前的严苛军令一同张贴各营,并由军官反复宣读后,在整个军营中引发了巨大的震动。

士卒们最初听闻严苛军令时的些许紧张和压抑,瞬间被这实实在在的“恩义”所冲淡、取代。尤其是那“战死有靠,子女有养”的抚恤政策,让这些大多出身贫苦、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挣饭吃的士卒们真正放下了最大的后顾之忧。

“三十两现银!每月还有米粮首到娃儿十六岁!娃娃还能进军学堂读书?”

“真的假的?当官的能不克扣?”

“没听执法队的爷说吗?克扣一两就砍头!提督大人这是动真格的!”

“娘的!跟着这样的将军,死了值!至少家里婆娘娃儿饿不死,还有出息!”

“以后打仗,谁特么敢后退,老子第一个剁了他!不能对不起这饷银和安家费!”

军心士气,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迅猛高涨。操练时更加卖力,执行命令更加坚决。因为他们知道,遵守军令、奋勇杀敌,不仅能活命挣钱,就算不幸战死,家人也有依靠和未来。这支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恩威并施”之下,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赵高翔看着军营中焕然一新的气象,心中稍安。他知道,自己正在用超越时代的理念和巨大的资金投入,打造一支真正属于自己、且愿意为自己和“复明”事业死战的铁血之师。这条路很烧钱,但很值得。

赵高翔又私下与陈子龙深谈:“先生,联络浙东之事,至关重要。此外,先生旧友门生遍布江南,可否暗中修书,试探其意?愿来共举大业者,我虚位以待;暂不能来者,亦可保持情谊,或……可请其留意当地官绅动向、清军布防,以为他日之需?”此言无异于请陈子龙发展情报网络。陈子龙沉吟片刻,郑重答应:“为国为民,义不容辞。子龙会谨慎行事。”

最后,赵高翔抛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想法:“先生,如今局势,单凭我方自身之力,恢复恐艰难异常。听闻湖广等地,仍有大顺军余部,如李过(李锦)、高一功等,拥兵数万,与清虏血战不休。彼等虽曾为流寇,然今时不同往日,国仇当前,或可争取?我想请先生,设法以我等之名义,尝试与之联络,探其口风,以为日后联合,甚至收编做准备。此事需绝对机密,先生可有门路?”

陈子龙闻言,心中巨震,没想到赵高翔竟有如此魄力和眼界,欲联合昔日的“流寇”。他思索良久,道:“此事……确实千难万险,且易招物议。然将军之见,实为打破困局之策。子龙虽无首接门路,但可透过一些江湖旧友、或是曾被俘后逃归的士子,尝试迂回接触,必竭尽全力。”

.....

大家伙各司其职,正在有条不紊的练兵时,

就在赵高翔忙于内部整合与长远布局之时,大家伙各司其职,正在有条不紊的练兵时。外部的消息通过林锐的情报网络陆续传来。

这天亲兵周猛报告:林锐回来了。

赵高翔心头一震...... 要有什么大事发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7WC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7WC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