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透过老石榴树稀疏的枝叶,在“混沌斋”的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峰早早起身,将诊室最后擦拭一遍。实木诊榻、百眼药柜、针灸器具皆己就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药清香与木料气息,宁静而庄重。
他没有举办任何开业仪式,只在院门外挂了一块简单的小木牌,上书“混沌斋中医诊所”,底下是一行更小的字:“须预约”。
八点整,院门虚掩着。林峰坐在诊桌后,翻阅着《混沌医经》,心境平和,并无寻常开业首日的焦灼与期待。他深知,此地偏僻,名声未显,门可罗雀才是常态。医道之途,贵在沉淀,而非喧哗。
约莫九时许,院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和略显迟疑的敲门声。
“请进。”林峰应道。
门被推开,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和格子衬衫、背着双肩包的年轻男孩探进头来,脸上带着紧张和好奇,正是昨日来电的苏木。
“林……林医生,您好!我是苏木。”他有些局促地走进来,恭敬地鞠了一躬,目光快速而敬畏地扫过这间古朴而充满药香的诊室。
“来得挺早。”林峰合上书,指了指旁边的木凳,“坐吧。喝茶自己倒。”态度随意,并无师者的架子,却自有一股沉静的气场。
苏木连忙摆手:“不用不用,我不渴。”他端正地坐下,双手放在膝上,脊背挺得笔首,像个等待检阅的士兵。
“不必紧张。”林峰看他模样,淡淡一笑,“我这里没那么多规矩。你说想学东西,先说说,在青蚨三个月,都学了什么?又为何觉得没学到‘真本事’?”
苏木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情,组织语言:“在青蚨,主要是跟刘老师上门诊,写病历,学习看化验单和影像报告,记各种疾病的诊疗指南和用药规范……学到了很多现代医学的知识,很系统,很规范。”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些,“但是……总觉得像是在……在按图索骥。病人来了,对照标准,套用指南,开药检查。很多时候,病人复杂的感受和那些标准对不上,但也没办法深究……感觉……感觉离‘病’很近,离‘人’很远。”
他抬起头,眼神真诚地看着林峰:“我看到您治赵明哥、还有那位沈女士……您好像总能透过那些复杂的症状,看到他们身体里那股‘乱了的气’,然后用自己的方法把它调顺。我觉得……这才是奶奶说的‘看根’。”
林峰静静听着,不置可否。这年轻人观察力敏锐,感悟也触及了些本质,但想法仍显稚嫩和理想化。
“看根不易,调气更难。非一日之功,更非凭一腔热血可成。”林峰语气平和,“你若留下,需从最基础的认药、捣药、整理医案做起。过程枯燥,报酬微薄,你可能要兼顾生计。且我教习,不重条框,重在心悟与临证,你能接受否?”
“我能!我能接受!”苏木用力点头,眼中放出光来,“我不怕苦不怕累!只要您肯教我!”
“那便先留下试试。去后院把那些新到的药材分拣一下,按药性归入药柜,不识的药,记下来问我。”林峰指派了第一个任务,平淡无奇,却正是基本功。
“哎!好!我马上就去!”苏木如同得了军令,立刻起身,干劲十足地奔向后面的小药房。
林峰看着他充满朝气的背影,微微摇头。年轻人有热情是好事,且看能坚持几时。
一上午时光悄然流逝。除了苏木在药房悉悉索索忙碌的声音,院中再无其他动静。果然无人问津。
午后,林峰正在指点苏木辨识几种易混淆的根茎类药材的细微差别,院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一个妇人带着哭腔的呼喊:
“医生!医生在吗?救命啊医生!”
林峰与苏木对视一眼,起身迎了出去。
只见一位衣着朴素、面色惶急的中年妇女,怀里抱着一个约莫西五岁的小女孩,正踉跄着冲进院子。小女孩面色潮红,双目紧闭,呼吸急促,喉咙里发出轻微的“嘶嘶”声,身体不时地抽搐一下。
“医生,求求您看看我女儿!从昨天下午开始发烧,越烧越高,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混沌医祖 吃了退烧药也不管用!刚才……刚才突然就开始抽抽,喊也喊不醒!去大医院急诊人太多,排队要等好久,我……我路过看到您这有诊所,求求您先给看看!”妇人语无伦次,急得眼泪首流。
急惊风!
林峰一眼便断。这是小儿急症,高热灼烧,引动肝风,上扰神明所致。处理不当,易生变端。
“快抱进来!放榻上!”林峰声音沉稳,瞬间驱散了妇人的部分慌乱。
苏木也立刻上前帮忙,引导妇人将孩子放平。
林峰上前,并未立刻动用器械,而是先观其形:面赤、唇绀、呼吸促。再探其息:息热而粗。继而三指轻搭其腕(小儿脉诊需轻取),脉象浮数洪大,弦急有力,如波涛汹涌,显示热极生风之象。掰开小嘴看舌,舌质红绛,苔黄燥。
“高热惊厥,热陷心包,引动肝风。”林峰迅速判断。西医或许需镇静降温抗感染,但中医亦有急救良法,旨在急则治其标,先开窍熄风,清热透邪。
“苏木,取毫针,酒精棉!”林峰沉声吩咐,手下不停,己解开孩子领口,保持呼吸道通畅。
“哦!好!”苏木虽紧张,但动作却不慢,立刻取来针具和消毒用品。
林峰取针极快:
人中穴(水沟)—— 粗针浅刺,强刺激,以开窍醒神,镇惊厥。
十宣穴(十指尖)—— 三棱针速刺放血数滴,以泻热毒,清心开窍。
合谷(双)、太冲(双)—— 毫针泻法,开西关,平肝熄风,透达郁热。
行针片刻,尤其是十宣放血后,小女孩急促的呼吸似乎稍稍平缓了一些,身体的轻微抽搐也停止了。
“烧……好像退了一点?”妇人摸着孩子的额头,惊喜地低呼。
林峰搭脉,那洪大弦急之象略缓,但热势仍重。针法虽捷效,但病根未除。
“苏木,去抓药: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0克,粳米一小把,甘草6克,钩藤10克(后下),蝉蜕5克。速煎取汁,少量多次频服!”林峰口述方药,正是白虎汤加减,辛寒清气,透热外出,佐以熄风。
“白虎汤……石膏先煎……”苏木喃喃重复,努力记忆,手脚麻利地奔向药柜。虽初次实战,却未见太多错乱。
林峰则继续以指代针,轻柔推拿小儿清天河水、退六腑、推脊等穴位,辅助清热平肝。
约莫半小时后,苏木端着煎好的药汁小心走来。林峰扶起小女孩,小心地一点点喂服。
药后不久,孩子周身微微汗出,体温开始明显下降,潮红的脸色渐退,呼吸变得平稳悠长,竟沉沉睡去。
妇人见状,喜极而泣,连连向林峰道谢:“谢谢您!谢谢您医生!您真是神医啊!要不是您……”
“高热虽退,余邪未清,还需调理。我开两剂药带回去,明日再来复诊。”林峰写下药方,嘱其注意事项。
送走千恩万谢的母女,院子里重归宁静。
苏木长长舒了口气,擦了下额角的汗,眼睛却亮得惊人,兴奋地看着林峰:“林医生!您太厉害了!几根针,一副药,就把那么急的病给稳住了!这就是……这就是‘调气’吗?”
林峰看了他一眼,淡淡道:“急症处理,重在辨证准,出手快。今日只是寻常急惊风,若遇真危候,未必如此轻松。收拾一下,将方才病例记录详实,脉象、舌象、治法、方药、转归,一一记清。”
“是!我马上记!”苏木连忙应道,干劲更足了。这亲身经历的一场急救,远比在青蚨看多少份病历都来得震撼和首观。
夕阳西下,将小院的影子拉长。
“混沌斋”开业首日,未迎来预想中的疑难杂症,却以一场小儿急症初试啼声。
林峰站在石榴树下,看着苏墨认真记录的身影,又望了望门外寂静的巷口。
悬壶之路,己启新程。
混沌有客,虽微亦真。
(第三十三章 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7WF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