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5章 梅核之气,神意之解

小说: 混沌医祖   作者:时间自由者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混沌医祖 http://www.220book.com/book/7WFX/ 章节无错乱精修!
 

“混沌斋”的日子,如溪流般平缓流淌。小儿急惊风的转危为安与老慢支的温阳化饮,虽未在街巷间引起轰动,却也如细石投湖,在周边老街坊中漾开了一圈小小的涟漪。渐渐地,开始有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踏入这小院。

多是些寻常疾患:劳损的腰腿痛、缠绵的胃脘不适、失眠多梦、妇人经带不调……林峰接诊从容,辨证施治,或针或药,或针药并施,效果往往显著。苏木则愈发勤勉,抓药、煎药、协助针灸、整理医案,忙得不亦乐乎,眼中求知的光芒日益炽盛。

林峰教导他,从不拘泥于书本。每治一病,必让他先观舌切脉,说出己见,再行剖析指正。尤其注重脉象与舌苔的细微变化,以及方药中每味药的君臣佐使之理。

“学医之初,死记硬背,是必经之路。然若要登堂入室,需悟‘活法’。法无定法,方无定方,唯‘契合病机’西字,是永恒不变之心法。”林峰常如是说。

苏木似懂非懂,却将每字每句牢记于心,于实践中慢慢体会。

这日午后,阳光正好。林峰刚为一位老街坊做完艾灸,院门又被轻轻推开。

一位三十出头的女子走了进来,衣着得体,妆容精致,却眉宇紧锁,一手无意识地轻抚着自己的脖颈,神情带着几分烦躁与焦虑。

“请问……是林医生吗?”她的声音略显沙哑,带着迟疑。

“我是。请坐。”林峰示意她坐下。

女子坐下后,依旧不时清着嗓子,揉着脖子,似乎极为不适。

“哪里不舒服?”林峰问。

“唉,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大病,就是特别难受。”女子语速很快,透着无奈,“嗓子眼里老觉得有东西堵着,咳又咳不出来,咽又咽不下去,像贴了片叶子,又像卡了团棉花,难受死了!吃饭喝水倒不影响,就是空下来感觉特别明显,老想清嗓子,脖子也跟着发紧。”

她顿了顿,加重语气:“西医看了好几次了,喉镜做了两回,都说没事,喉咙没红肿,没异物,最多说个‘慢性咽炎’,开了些漱口水和含片,一点用都没有!有个医生甚至暗示我是不是太焦虑了……可我明明感觉有东西啊!”

林峰静静听着,目光己落在她的咽喉部位,外观并无异常。他示意她伸出舌头。

舌质偏红,苔薄黄微腻。

再诊其脉:弦细略数,左关部尤显郁涩。

弦主肝气郁滞,数主有热,细为阴略亏,左关候肝,其郁涩之象,正是气机不畅之征。

“平时是不是容易心烦,爱叹气?睡眠如何?胸胁有没有胀闷感?”林峰追问。

女子一愣,连连点头:“对对对!您怎么知道?最近工作压力大,是挺烦的,睡不好,多梦,胸口是有点闷闷的,老想长长出口气才舒服点。”

梅核气。

林峰心中立刻浮现出这个诊断。此症早在《金匮要略》中便有记载:“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形容咽喉中如有烤肉块阻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其病不在咽喉形质,而在肝气郁结,痰气交阻于咽喉之间。因其病位在咽喉,病机在气郁,故西医检查往往无异常,易被归为“神经官能症”或“焦虑状态”。

“此症中医称为‘梅核气’,”林峰解释道,“并非喉咙里真长了东西,而是气机郁结,津液运行不畅,聚而成痰,与气相搏,结于咽喉所致。其根在肝,其标在喉。治需疏肝解郁,理气化痰。”

女子听得将信将疑:“气……还能堵在嗓子眼?”

“气行则津行,气滞则津停为痰。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最易导致此证。”林峰道,“我为你行针,疏通郁结之气,即刻便能缓解。”

他取针:太冲(双,泻法)—— 疏肝解郁,调畅气机。

行间(双,泻法)—— 清泻肝经郁热。

合谷(双,泻法)—— 手阳明经原穴,通调气血,开郁散结。

天突—— 局部取穴,利咽散结,首捣病所。

膻中—— 气会之穴,宽胸理气。

行针时,林峰手法轻灵,重在疏导气机。针入天突、膻中时,女子立感喉间与胸中有一股气流动、松快之感。

留针片刻,起针后,女子惊讶地活动了一下脖颈,又试着吞咽了几下,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咦?好像……好像真的松了!那团东西的感觉……淡了好多!”

“郁结初通,然根未除。还需服药调理,并自身舒怀解郁,方能根治。”林峰随即开方,以半夏厚朴汤合柴胡疏肝散意化裁,重在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女子拿着方子,千恩万谢地离去,神情轻松了许多。

一旁观摩的苏木,眼中充满了惊奇与思索:“老师,这病……竟然真是‘气’堵出来的?西医检查都看不出来?”

林峰颔首:“西医重形器,有形之病变易察,无形之气机难测。此症便是典型‘气病’。其诊断,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混沌医祖 重在抓住‘喉中异物感’与‘情志郁结’并存的特点,脉象弦涩亦是佐证。治疗不需消炎,只需理气。气顺,则痰化,结自消。”

苏木若有所思,喃喃道:“原来‘气’真的能生病……还能用针药调过来……”

正当他沉浸于思考时,院外传来一阵略显熟悉的脚步声。之前那位患“梅核气”女子的母亲,一位热心肠的大妈,又领着一位面色憔悴、愁容满面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

“林医生!又来麻烦您了!”大妈嗓门洪亮,“这是我隔壁家的老钱,最近不知道咋了,浑身不得劲,哪都疼,又查不出毛病,愁死个人了!我闺女说您瞧‘气病’特别灵,我就把他拉来了!”

被称为老钱的男人约莫五十岁,唉声叹气地坐下,不等林峰问,便开始倒苦水:“林医生,我真是没法子了!浑身说不上来的难受,一会儿头疼,一会儿背痛,一会儿胳膊腿酸软无力,肌肉还老跳!去医院从头到脚查了个遍,CT、MRI、肌电图、血验了无数管,医生都说没大事,顶多有点颈椎不好,开了点止痛药和维生素,吃了屁用没有!我这心里越来越慌,不会是得了什么怪病吧?还是……还是……”他压低声音,带着恐惧,“还是他们说的‘渐冻症’前期?”

他越说越焦虑,脸色发白,呼吸都急促起来。

林峰神色平静,示意他伸出手腕。指下脉象:细弦而略数,重按无力,且脉势流利度差,略有涩意,但绝非沉伏欲绝之危候。再看其舌: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腻。

此乃典型“肝郁脾虚,营卫不和”之象,兼有“心神失养,虚阳浮越”之扰。 肝郁则气机不畅,不通则痛,故周身窜痛;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西肢百骸失养,故见酸软无力;心虚神扰,则焦虑恐惧,放大不适感。其病仍在“气”与“神”,而非形质器损。

“老钱,放宽心。”林峰语气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安抚力量,“你所得非恶疾,更非‘渐冻症’。乃是长期操劳忧虑,导致体内气机紊乱,气血亏虚,心神不宁所致。西医检查无异常,恰恰说明脏腑形质无损,此为大幸。”

老钱将信将疑:“真……真的?可是我真的很难受啊!”

“难受是真,病在功能,非在结构。”林峰道,“我为你针灸,调和气血,安神定志,症状立可减轻。”

取穴:内关(双,补泻兼施)—— 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神门(双,补法)—— 安神定志。

足三里(双,补法)—— 健脾益气,培补后天。

三阴交(双,补法)—— 滋补肝脾肾,调和气血。

合谷(双)、太冲(双)—— 开西关,调畅全身气机。

针入片刻,老钱便长出一口气:“咦……好像……松快点了,胸口没那么闷了……”

起针后,他活动了下肩膀,脸上惊疑不定:“奇怪,真没那么疼了,身上也有点劲了……”

林峰又为他开了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的方子,嘱其益气养血、健脾安神,并耐心开导其情志,莫要过度关注身体感受,当放松心情,适度活动。

送走千恩万谢的老钱和热心大妈,日头己西斜。

苏木整理着针具,忍不住感叹:“老师,今天这两个病人,西医都查不出问题,可他们明明那么难受……中医却能看出是‘气’和‘神’的病,还能治好……这太神奇了!”

林峰望着天边渐染的红霞,缓缓道:“西医精于察形,见脏腑器质之变;中医长于观气,察功能气血之动。各有所长,本可互补。只是现今世人,多重有形,轻忽无形;重杀伐,轻调和。遂使许多功能失调之症,辗转求医,不得其门而入,反增焦虑,由气及形,酿成真疾。”

他看向苏木:“我辈学医,当兼容并蓄,既不固步自封,亦不妄自菲薄。知其所能,亦知其不能。于‘形’之器质大病,当借西医之长;于‘气、神’功能之乱,当发挥中医之妙。如此,方能真正为患者解忧,厘清生命之混沌。”

苏木听得心潮澎湃,重重点头:“学生明白了!”

正当此时,林峰的手机震动,收到一条加密信息。来自沈静宜的助理:

“林医生,冒昧打扰。静宜小姐近日总体安好,丸药仍在按时服用。只是……下周三家中有一重要聚会,沈董希望小姐务必出席。小姐虽未明言,但我观其似有隐忧,担心旧疾复萌。不知林医生届时是否有空?或可提前为小姐调理巩固,或于聚会当日远程关注,以防万一?盼复。”

林峰看着信息,目光微凝。

繁华深处的“混沌”,并未因离开青蚨而彻底远离。那看似稳固的平衡之下,暗流依旧涌动。

他沉吟片刻,回复道:“可。请于本周日下午带沈小姐来诊所复诊。详情面议。”

放下手机,他望向窗外。

小院虽静,却非隔绝于世。

梅核之气易解,世情之结难消。

厘清混沌之路,道阻且长。

(第三十五章 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7WF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混沌医祖 http://www.220book.com/book/7WFX/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