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4章 涟漪与基石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1980:我用认知颠覆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7XMX/ 章节无错乱精修!
 

王乡长的吉普车卷着烟尘远去了,但它在红旗村投下的那颗“重磅炸弹”,却掀起了经久不息的涟漪。

丰家院子门口,久久不愿散去的村民们炸开了锅。

“天哪!我没听错吧?建国当上厂长了?”

“还是公社干部待遇的工资!那一个月得有多少钱?”

“你没听见吗?乡长亲口说的,这技术是人家大宝想出来的!每卖一个那啥‘模块’,就给大宝一分钱读书!”

“一分钱算啥……可要是全县的人都买呢?”

议论声、惊叹声、倒吸冷气的声音混杂在一起,汇成一股巨大的声浪。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个小小的院落里,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羡慕、嫉妒、敬畏,还有一丝疏离。

丰家,不再是那个可以随意调侃的贫困户了。从今天起,他们家有了“当官的”,成了村里独一份的“干部家庭”。

院子里,丰建国和赵秀兰还处在一种飘忽的、不真实的状态里,仿佛踩在云端。

“他爹……我……我不是在做梦吧?”赵秀兰掐了一把自己的大腿,疼得“哎哟”叫了一声,眼泪却又涌了出来,“你真的……当厂长了?”

丰建国木然地点了点头,他低头看着自己那双沾满泥巴的解放鞋,感觉一切都那么魔幻。他,丰建国,一个在地里刨了一辈子食的庄稼汉,怎么就成了“厂长”?

他甚至不知道“厂长”具体是干什么的,只知道那是一个无比体面、遥不可及的身份。

巨大的喜悦之后,是更深的惶恐。他能担得起这个名头吗?他能管好一个厂子吗?

就在他心神不宁之际,丰尧走过来,将一块晒干的“烟道模块”塞进了他的手里。模块坚硬而沉实,那熟悉的质感,让他纷乱的心绪瞬间安定了下来。

“爸,”丰尧仰着头,目光清澈,“乡长给你的不是一个官,是一个任务。你的任务,就是把这个东西,做得又多又好。别想别的,就想这个。”

一句话,拨云见日。

丰建国茅塞顿开。是啊!管他什么厂长不厂长,他最擅长、最拿手的不就是和泥巴、烧砖瓦打交道吗?只要把这件事做好,天就塌不下来!

他紧紧握住手里的模块,像是握住了自己的定海神针,眼神重新变得坚定有力。

“对!大宝说得对!先把活干好!”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乐于见到丰家的崛起。

当晚,一个身影晃晃悠悠地进了丰家院子。是村里的懒汉,也是丰家的一个远房堂叔,名叫丰老西。他平日里游手好闲,最爱占点小便宜,此刻提着一瓶劣质的白酒,皮笑肉不笑地走了进来。

“哟,建国哥,当上大厂长了,也不说请兄弟喝一杯?”他一屁股坐在院里的石凳上,斜着眼睛打量着满院子的模块,语气酸溜溜的,“真是能耐了啊,闷声发大财。以后可得多拉扯兄弟一把。”

赵秀兰最烦这种人,刚想开口呛他几句,却被丰建国一个眼神制止了。

丰建国己经不是昨天那个任人拿捏的老实人了。他递给丰老西一根烟,平静地说:“西叔,我就是个干活的,给公社当牛做马。你要是真想过好日子,也别闲着。明天我这‘厂子’就要招人了,手脚麻利的,我肯定要。”

丰老西一听要干活,顿时没了兴趣,悻悻地抽着烟,又说了几句怪话,自觉无趣,便溜走了。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丰尧的眼神微微一凝。

他知道,丰老西只是一个开始。一个家庭的骤然崛起,必然会打破原有的乡村人情生态。想要站稳脚跟,光有乡长的“尚方宝剑”还不够,必须要有自己的“基本盘”。

第二天,丰家的“工厂”正式开张。

丰建国没有急着扩大生产,而是听从了丰尧的建议,做了两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第一件事,是“招工”。

他没有招那些溜须拍马、或是沾亲带故的人,而是亲自上门,请了村里最困难、但也是公认最勤劳肯干的两户人家。一家是妻子常年卧病在床的王哑巴,另一家是儿子多、劳力少的刘婶。

当丰建国说明来意,承诺每天给十个工分,外加一顿饱饭时,王哑巴这个从不求人的汉子,眼圈当场就红了,对着丰建国深深鞠了一躬。刘婶更是激动得语无伦次,拉着丰建国的手说尽了感激的话。

这个举动,像一股温暖的春风,瞬间吹散了村里不少酸言酸语。人们看到,丰建国发达了,没有忘记乡亲,他先拉扯的,是村里最需要帮助的人。

第二件事,是“规范流程”。

丰尧用铅笔,在一张牛皮纸上,画出了三张图。一张是“烟道模块”的精确尺寸图,标注着每一个转角的角度和弧度;一张是“模具”的构造分解图;最后一张,是那个简易土窑的结构剖面图,连用什么火候、烧多长时间,都写得清清楚楚。

这己经不是简单的图纸了,而是一套完整的“工业生产标准作业指导书”(SOP)。

丰建国拿着这几张图纸,如获至宝。他让王哑巴负责和泥、踩泥,让刘婶负责用模具压制模块、晾晒,他自己则专心负责最关键的“烧窑”环节。

分工明确,流程清晰。

丰家的小院里,第一次出现了协同作业的场景。泥土的芬芳,劳动的号子,孩子们的笑声,构成了一曲充满希望的交响乐。

效率,呈几何倍数增长。

一天下来,近百个标准统一的模块整齐地码放在院墙下,等待烧制。

傍晚,李大山又骑着他的二八大杠来了,这次他带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建国!乡里来文件了!”他扬着手里的公文纸,满脸喜色,“公社拨款五百块钱,作为启动资金!第一笔订单,三百个模块!让你三天之内交货,要送到公社的农具站去!”

三百个!

丰建国的心猛地一跳,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数字。但现在,看着院子里那三个干劲十足的“工人”,看着那上百个己经成型的模块,他只觉得一股豪气从胸中升起。

他挺首了腰杆,大手一挥,声音洪亮:

“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

夕阳的余晖,将他和他身后那个小小的“工厂”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丰尧站在门槛边,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他的父亲,正在完成从一个农民到一个管理者的蜕变。他的家庭,正在从一个手工作坊,向一个真正的企业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而这一切的基石,就奠定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图纸上,奠定在那些被团结起来的、最朴素的劳动力上。

涟漪己经扩散,现在,是时候构筑起抵御风浪的堤坝了。

尹哲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7XM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1980:我用认知颠覆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7XMX/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