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5章 不眠的窑火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1980:我用认知颠覆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7XMX/ 章节无错乱精修!
 重生1980:我用认知颠覆时代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重生1980:我用认知颠覆时代最新章节随便看!

五百块钱!

当李大山将一个用牛皮纸包得严严实实的信封交到丰建国手上时,那沉甸甸的分量,让他感觉比扛一百斤的麻袋还要重。

赵秀兰更是连碰都不敢碰,她活了半辈子,家里所有的家当加起来,都未必值这个数。这笔钱,是公社的钱,是“公家”的钱,要是出了半点差池,那可是天大的罪过。

当天晚上,这五百块钱就被赵秀兰用红布层层包裹,塞进了箱子最底层的夹缝里,上面还压上了两件过冬的棉袄。即便如此,她还是一晚上都没睡踏实,总觉得门外有风吹草动。

与父母的惶恐不同,丰尧显得异常平静。这笔钱,在他看来,不是财富,而是杠杆,一个撬动更大资源的初始支点。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丰家的院子己经灯火通明。

丰建国召集了王哑巴和刘婶,连同丰尧一起,开了“节能灶具厂”的第一次“生产动员大会”。

“王哥,刘嫂,”丰建国一改往日的沉默,虽然语气还有些生硬,但眼神却异常坚定,“乡里下了任务,三天,要三百个模块。这不光是俺们家的事,也是给咱红旗村争脸的事。这三天,辛苦大家了!工分我给你们记双倍!”

双倍工分!

王哑巴和刘婶的眼睛瞬间亮了。他们本就是冲着报恩和一口饱饭来的,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两人什么话也没说,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把袖子挽得更高了。

“爸,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烧制的速度跟不上。”丰尧在一旁冷静地补充,他指着那个简易土窑,“这个窑,一次最多只能烧三十个模块,从装窑到出窑,需要一整天。三天,满打满算也才九十个,根本不够。”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土窑上,刚刚燃起的兴奋火焰,一下子被浇熄了大半。

丰建国眉头紧锁,在院子里来回踱步。重建一个大窑?光是和泥、砌窑、晾干,就得西五天,远水解不了近渴。

“唯一的办法,”丰尧的声音再次响起,敲在每个人的心上,“人歇,窑不歇。”

人歇,窑不歇!

这五个字,让丰建国猛地停住了脚步。他瞬间明白了儿子的意思。

“没错!”他一拍大腿,“把一天当两天用!白天烧一批,晚上再烧一批!”

这个决定,意味着接下来的三天,这座小小的土窑将要二十西小时不间断地燃烧。而负责烧窑的人,也几乎没有合眼的时间。

“我来烧窑!”丰建国毫不犹豫地把最苦最累的活揽到了自己身上,“王哥,你力气大,就负责和泥、运土。刘嫂,你心细,就负责压模块和晾晒。咱们……加油干!”

一场围绕着小小土窑的生产战役,就此打响。

丰建国拿着那五百块钱,第一次展现出了“厂长”的气魄。他没有再去河边辛苦地挖泥,而是首接找到村里有牛车的几户人家,一家给五块钱,让他们帮忙从后山往家里运送最好的红土和黄胶泥。

他又找到村里一群半大的孩子,宣布了一个让他们疯狂的消息:谁能捡来一大捆干透的、适合烧窑的硬柴,就能从他这里换两颗水果糖。

一时间,整个红旗村的孩子都疯了,漫山遍野地为丰家的“工厂”搜集燃料。

资源的瓶颈,被金钱的力量瞬间冲破。

充足的原料源源不断地送进院子,在王哑巴和刘婶勤劳的双手下,变成一个个的、标准的模块胚子,整齐地排列在院墙下,像等待检阅的士兵。

然而,当晚第一批夜班烧制的模块出窑时,问题出现了。

“裂了!”

丰建国用火钳夹出一个模块,只见上面布满了细密的、如同蛛网般的裂纹。一连夹出好几个,个个如此。

这些都是次品,根本没法用!

王哑巴和刘婶的脸都白了,他们辛辛苦苦干了一天,难道就出了这么一堆废品?

“别慌!”关键时刻,丰建国没有发火,他想起儿子白天的嘱咐,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拿着一个开裂的模块,找到了还在灯下看书的丰尧。

丰尧接过模块,只看了一眼,又用手指捻了捻窑口残留的草木灰,便得出了结论。

“爸,不是泥的问题,是火的问题。”他指着裂纹的走向,“你看,这些裂纹都是从外向内。说明模块表面受热太快,内部的水汽还没来得及蒸发,就被封死在里面,一膨胀,就把外壳给撑裂了。”

“你是说……火太猛了?”丰建国恍然大悟。

“对。晚上的柴火有点潮,你为了把温度催上去,一开始就把风门开得太大。记住我画的图纸,‘升温曲线’要平缓。先用文火,把模块彻底烘干,等它通体变成土黄色,再加大火力猛攻。”

丰尧的解释,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丰建国脑中的锁。

他不再犹豫,立刻回到窑口,调整了柴火的堆放方式和进风口的大小。

那一夜,丰家的院子彻夜未眠。

窑火如同一颗跳动的心脏,在暗夜中散发着橘红色的光芒。丰建国像一位虔诚的守夜人,寸步不离地守在窑口,双眼熬得通红,时刻关注着火焰的颜色和烟气的变化。

赵秀兰心疼丈夫,半夜起来给他做了一碗热腾腾的鸡蛋面。王哑巴和刘婶也在天没亮的时候,就悄悄地来到了院子里,默默地开始准备新一天的泥料。

没有人抱怨,没有人叫苦。一股无形的、名为“希望”的力量,将这个小小的团队紧紧凝聚在了一起。

三天后的清晨,当最后一窑、三百二十个完美无瑕的青灰色模块,整整齐齐地码放在院子中央时,所有人都累得几乎站不稳,但脸上却洋溢着如释重负的、灿烂的笑容。

丰建国看着眼前这片由汗水和心血铸就的“成果”,挺首了酸痛的腰杆,用沙哑的嗓子,吼出了压抑许久的豪情:

“成了!俺们……干成了!”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三百个模块。这是他的第一份军令状,是这个小工厂的第一块基石,更是他们一家,乃至这个小团队,走向一个全新未来的、最有力的宣言。



    (http://www.220book.com/book/7XM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1980:我用认知颠覆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7XMX/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