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道新颖菜品让这小店在僻静的巷子里真正有了些名声。虽然依旧谈不上门庭若市,但每日午间前后,总能有那么几拨客人寻味而来,小小的方桌时常能坐满,门口偶尔还需等上一等。
林晚照和沈清言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忙得脚不沾地,却也甘之如饴。生意有了起色,意味着他们不仅能活下去,或许还能慢慢攒下钱来,让日子过得更好些。
阿禾依旧是店里最快乐的“编外人员”,每天准时跑来,端菜、洗碗、招呼熟客,干得比谁都起劲。
林晚照每天都给她留足一份吃食,有时是冷元子,有时是半碗雪霞羹,偶尔生意特别好时,还会悄悄塞给她一两文钱零花。阿禾每次都推辞,但眼里的欢喜却藏不住。
这日午后,客流高峰稍歇,林晚照正清理着灶台,阿禾在一旁擦桌子。一位住在巷尾的常客,做绣活的张娘子慢悠悠地踱了进来。她身子骨似乎有些弱,天气稍一变幻就容易不适。
“林小娘子,沈先生,”张娘子声音细细柔柔的,“今日身子有些懒怠,不想动火,想着你们这儿的雪霞羹清淡,给我留一碗可好?我歇会儿再来拿。”
“张娘子您坐着歇歇就好,哪用您再跑一趟。”林晚照连忙道,“一会儿让阿禾给您送家去!”
阿禾一听,立刻放下抹布,脆生生应道:“诶!张婆婆,我保证给您跑得快快的,送到的时候还热乎着!”
张娘子闻言,脸上笑开了花:“哎哟,那可真谢谢我们阿禾了!真是个好孩子!”她坐着慢慢喝完林晚照先给她盛的一碗热羹,感觉身上暖和了些,才留下八文钱,慢悠悠地回去了。
过了一会儿,林晚照将留给张娘子的那份羹仔细盛在陶罐里,盖好,又用一块厚布包上保温,递给阿禾:“路上小心点,别摔了。”
“放心吧小娘子!”阿禾接过陶罐,像只灵巧的小鹿,一溜烟就跑了出去。没过多久,她又喘着气跑了回来,手里拿着空罐子和八文钱:“送到啦!张婆婆可高兴了,还硬塞给我一颗她自己腌的梅子呢!”她摊开手心,果然有一颗油亮亮的蜜饯梅子。
林晚照笑着让她自己收好。这只是日常的小插曲,她并没太在意。
然而,自那以后,类似的情况渐渐多了起来。
有时是隔壁巷子的货郎刘大哥,忙着看摊走不开,托路过的熟人捎个话,让送两份冷淘面过去。
有时是巷口独自居住的孙老先生,腿脚不便,又想喝口热乎的鱼羹。
甚至有一次,一位尝过“莲房鱼包”的文人,家中来了朋友,想显摆一下这新奇吃食,竟让书童跑来,一口气订了三份,要求送到隔了两条街的家中。
阿禾总是欢天喜地地接下任务,挎着小篮子,或者端着陶罐,熟门熟路地穿梭在附近的大街小巷。
她年纪小,腿脚快,对这片街坊又极其熟悉,谁家住在哪条巷子、哪个门,她都一清二楚。而且她嘴甜又机灵,见到老人就喊“爷爷”“婆婆”,见到妇人就叫“婶子”“姐姐”,送到时总会甜甜地说一句“您慢用,好吃下次再找我们清欢记呀!”
收到餐食的人没有不喜欢的,往往还会塞给她一两颗零嘴或者一两文跑腿钱。阿禾每次都如实交给林晚照,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宋摆摊:我带弱鸡系统养娇书生 林晚照却只收饭钱,跑腿费都让她自己留着。
次数多了,林晚照和沈清言都意识到了这项“业务”的价值。
“看来,这送餐上门的法子,倒真有不少人需要。”一晚打烊后,两人盘账时,沈清言看着账本上偶尔出现的“外送”标记,若有所思道。
林晚照数着手里比预期多出一些的铜钱,点点头:“是啊,有些老主顾年纪大,腿脚不便,有些是忙生意脱不开身。咱们这地方又偏,能让人送上门,他们自然乐意。”她顿了顿,看向正在帮忙扫地、耳朵却竖得老高的阿禾,“就是辛苦阿禾了,天天这么跑。”
阿禾立刻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一点没有辛苦的样子,反而兴奋地说:“不辛苦不辛苦!我可喜欢跑了!而且大家都夸我跑得快,送得及时!小娘子,沈先生,以后这送餐的活儿都交给我吧!我保证不出错!”
看着她积极踊跃的模样,林晚照和沈清言相视一笑。
沈清言沉吟道:“阿禾确实帮了大忙。只是,这并非长久之计。她日日来帮忙,风雨无阻,虽说是她自愿,我们却不能一首让她白辛苦。”
他看向林晚照,“不若,我们正式请阿禾来做这送餐的活计?按月给她些工钱,或是分她些送餐的收益,你看如何?”
林晚照早有此意,立刻赞同:“我看行!阿禾这么能干,这‘外卖’……呃,这送餐的业务,还真离不开她。”她差点把现代词说出来,赶紧改口。
她拉过阿禾,认真地问:“阿禾,姐姐和沈先生想正式请你帮店里送餐,以后呢,每送一单,就算你一文钱的跑腿费,月底结算。要是下雨下雪天你还愿意送,每单再加一文。你看怎么样?”
“一文钱?”阿禾的眼睛瞬间瞪得溜圆,呼吸都急促起来。对她来说,这简首是一笔巨款!她忙不迭地点头,小脑袋像小鸡啄米一样:“愿意!我愿意!谢谢小娘子!谢谢沈先生!”
她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原地转了两个圈才稳住,拍着胸脯保证:“我一定好好干!绝不让汤汁洒出来!绝不送错人家!”
于是,从那天起,阿禾便正式成为了清欢记的一员,拥有了一个或许在汴京城里都绝无仅有的职位——专职送餐员,或者用林晚照私下调侃的话说,是“首席外卖小妹”。
她干活更加卖力了。不仅送餐,还会细心记下每位要求送餐客人的喜好和习惯:张娘子口味淡,雪霞羹要少放盐;孙老先生牙口不好,鱼羹里的鱼肉要炖得格外烂些;刘大哥吃面喜欢多加一勺辣齑……
她甚至开始有意识地“拓展业务”。遇到相熟的、看起来可能不方便出门的街坊,她会主动说:“婆婆,想吃啥跟我说一声,我让林小娘子做好了给您送来!”
久而久之,清欢记的“外卖”范围,竟以那小店为中心,慢慢辐射到了更远的几条巷弄。
客人们都喜欢这个勤快嘴甜的小姑娘。她的出现,不仅方便了顾客,也为清欢记赢得了更多的口碑和人情。人们提起清欢记,除了说东西好吃别致,往往还会加一句:“对了,要是懒得动,他家那个叫阿禾的小丫头还能给送上门呢!方便得很!”
林晚照看着阿禾每天充满干劲的身影,看着她因为自己能赚到工钱而越发自信明亮的小脸,心里充满了欣慰。
(http://www.220book.com/book/7XN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