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里的风,一日凉过一日。这日清晨,林晚照推开店门,便见巷口那棵老榆树的叶子己染上了深浅不一的黄,风一过,便打着旋儿飘落几片。
“再过几日,便是重阳了。”沈清言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今日换了件稍厚些的青色长衫,更衬得身形清瘦挺拔。
林晚照回头,见他正望着街巷尽头隐约可见的城外山峦轮廓,目光里带着些许文人特有的、对节气的敏感。
“是啊,重阳节。”林晚照应道,心里也开始活络起来。登高、赏菊、佩茱萸、食糕饮菊酒……这是宋人重阳的雅事。对于开食肆的而言,这更是个不容错过的时节。
“沈先生,”她心中有了个雏形,便开口道,“你说,我们清欢记,是不是也该应应景?”
沈清言收回目光,看向她:“你有何想法?”
“登高望远,少不了吃喝。我们可否做些方便携带、又应节气的吃食,装在食盒里,让客人买了带去山上?”
林晚照一边思忖一边说,“比如重阳糕肯定要有,菊花酒也得备些,前些日子做的芝麻酥饼反响好,酥香顶饿,也能放进去……再想想还能搭配点什么。”
沈清言眼中流露出赞赏之色:“此议甚好。重阳食盒,既应景,又便民。糕喻‘高’,酒助兴,饼可果腹,颇为周全。”他略一沉吟,“若是再添一味腌渍的茱萸果或几块菊花糖,或许更添风雅趣味。”
“茱萸果怕是来不及寻了,菊花糖倒可以试试。”林晚照觉得这主意不错,“食盒的样式也得想想,既要方便提拿上山,又不能太简陋。”
“此事交予我。”沈清言主动请缨,“我可绘制一图样,寻相熟的木匠赶制几个简约耐用的提盒,内分数格,以避串味。”
“那太好了!”林晚照笑道,“笔墨纸砚你比我精通,食盒的样式就劳你费心。我来琢磨里面的吃食。”
两人一拍即合,分头忙碌起来。
林晚照首先盘算的是重阳糕。这虽是节令必有的吃食,但各家做法不同,要想出彩,还得费些心思。她想起《梦粱录》等书中提及的重阳糕,多用糖、粟粉、枣、栗等蒸制。
新栗子正当季,陈三哥前日才送来一筐,甘甜。茯苓粉也还剩一些,加入少许,既能增香,也更显养生。蜂蜜亦是必不可少。
她取来的栗子,上锅蒸熟后,耐心地去壳剥皮,再用石臼细细捣成柔滑的栗泥。接着将糯米粉与粘米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蜂蜜、清水以及一点点调开的茯苓粉,再掺入栗泥,慢慢揉成一个均匀、略带粘性的浅黄色米团。
这米团需醒发一段时间。趁着这个功夫,她又将红枣去核切丁,一些留作点缀,一些准备混入糕中增加口感。
模具是现成的,周婆婆听说她要蒸重阳糕,早几日就把自家一套刻着如意纹和寿桃图案的木模送了过来。林晚照在模具里薄薄刷上一层素油,然后将醒好的米团填入,轻轻压实,表面嵌上几颗红枣丁作为装饰。
上笼蒸制时,火候是关键。需得大火足气,蒸出的糕体才蓬松不粘牙。灶膛里的火哔剥作响,水汽氤氲而上,带着栗子、蜂蜜和米粮混合的温暖甜香,渐渐弥漫开来。
阿禾吸着鼻子跑进灶房:“小娘子,好香啊!是重阳糕吗?”
“就你鼻子灵。”林晚照笑道,“快了,再等一刻钟就好。”
蒸好的重阳糕出锅,色泽温润微黄,口感蓬松软糯,栗子的甘香与蜂蜜的清甜完美融合,茯苓的存在若有似无,只余一份扎实绵厚的口感,顶上红艳的枣丁更添几分喜气。
“唔!好吃!比去年我娘做的还软和香甜!”阿禾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小块,烫得首呵气也不肯停下。
林晚照自己也满意地点点头。这重阳糕,成功了。
接下来是菊花酒。正经酿造自是来不及,但泡制一些菊花风味饮品却是不难。
她买来品质尚可的清淡米酒,又将集市上购得的干杭白菊取出一部分,加入少量冰糖,一同装入洗净拭干的陶罐中密封浸泡。不过两三日,清澈的酒液便渐渐染上淡淡的鹅黄色,菊花的清雅香气也丝丝渗入酒中。
至于菊花糖,她试着将鲜菊花瓣洗净晾干,熬了稀稠适中的糖浆,将花瓣放入均匀裹上糖浆,再捞出放在抹了油的平盘上晾干。成品晶莹剔透,花瓣形态依稀可见,入口清甜中带着一丝微苦的菊香,倒是别致。
芝麻酥饼是现成的招牌,只需多做一些便是。最后,林晚照又炒制了一些盐炒杏仁和花生,用小油纸包分装好,酥香耐放,吃着也有趣。
沈清言那边的食盒也送来了。是那种最简单的提梁式双层食盒,原木色泽,打磨得光滑,内里分成大小不等的格子,刚好可以分开放置糕、饼、酒瓶和小食,不会互相挤压沾染异味,提在手里也轻便结实。
“这食盒甚好,简单实用。”林晚照打量着食盒,很是满意。
“仓促之间,只能做成这般了。”沈清言语气谦逊,但眼中亦有几分成就感。他还拿来几张裁好的红纸,“我己拟好了食盒内所含物件的名目,可贴于盒盖内侧,以便客人查看。”
只见红纸上用他那一手漂亮的小楷写着:“重阳登高食盒”,下面分列着:栗香重阳糕、菊花浸酒、桂花芝麻酥饼、香脆果仁、菊花糖。字迹工整清雅,看着就令人心生欢喜。
“太好了!”林晚照接过红纸,“有这名目,更显用心。”
重阳节前两日,林晚照便将写有“重阳登高食盒,即日起可预定”的小木牌挂在了店门外。
消息一出,果然引来不少关注。尤其是那些平日喜好风雅、又嫌自家制备麻烦的文人客商,对此颇感兴趣。
“林小娘子,这食盒预定几何?内含哪些好东西?”一位熟客书生饶有兴致地问道。
林晚照便笑着将食盒内的配置一一介绍给他听。
“哦?还有菊花糖和特制的重阳糕?听着便有趣。”书生点头,“给我预定一盒,后日一早我来取,正好与同窗约了去城外登高赋诗。”
“好嘞!定给您留好!”阿禾机灵地应下,拿出个小本子记下。
陆续又有几位客人预定了食盒。有像书生一样与友人相约的,也有想带回家中与老人孩子一同享用的。
周婆婆也来预定了一盒,笑呵呵道:“我老婆子爬不动山了,但这重阳的吃食可不能少。晚照丫头做的,我放心。”
林晚照心下温暖,暗想定要把周婆婆那盒装得格外满当些。
重阳前一日,清欢记里弥漫着各种香甜的气息。蒸糕的、烤饼的、炒果仁的、熬糖浆的……林晚照和阿禾忙得脚不沾地。沈清言也放下笔墨,帮着核对预定名单,书写名目贴纸,将一个个食盒整理妥当。
夜幕降临时,所有的预备工作才总算就绪。看着柜台后整齐码放的一个个食盒,以及店内为明日正常营业准备的各色食材,虽然疲惫,但三人心中都充满了期待。
“万事俱备,只待明日了。”林晚照轻声道。
窗外,秋月如水,悄然洒落,为这忙碌了一日的陋巷小店披上了一层宁静的银纱。
(http://www.220book.com/book/7XN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