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人生”专案组的会议室里,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白板上贴满了现场照片、尸检报告、地质图谱和微量元素分析数据。杜若站在前面,她的声音清晰而冷静,像手术刀一样剖析着案件的每一个细节。
“根据稳定同位素分析,两名死者过去几年主要活动区域,锁定在西南三省交界处的这片锶异常区。”她用激光笔在地图上画出一个红色的圆圈,范围涵盖了邻省的岚山市及周边几个县市。“而女性死者体内异常富集的重金属和稀有元素组合,非常罕见。技术队的同事比对了我市及周边地区的工业排放和科研机构数据库,初步发现,只有少数几家从事特殊材料研发或尖端生物医药研究的机构,可能接触到类似环境。”
李强接着汇报侦查进展:“我们重点排查了岚山市及周边符合地质特征、且涉及生物科技领域的公司和机构。目前,一家名为‘彼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嫌疑度最高。这家公司注册地在岚山高新区,主营业务是‘新型生物材料及医疗辅料的研发与销售’,表面看十分正规。但我们在进行外围调查时,发现几个疑点。”
他切换幻灯片,展示“彼岸生物”的资料:“第一,该公司近三年招聘了大量具有海外背景的生物学、材料学博士,研究方向多涉及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等前沿领域,但其公开的专利和产品却相对普通,投入产出比异常。”
“第二,该公司安保级别极高,非核心人员难以进入研发区域。有离职员工匿名反映,公司内部存在‘特殊项目组’,权限极高,且与常规研发隔离。”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李强加重了语气,“我们秘密调取了该公司近期的物流和采购记录,发现他们定期从海外进口一些受管制的特殊化学试剂和生物耗材,其中就包括杜主任在尸检中发现的——那种用于保持细胞活性的昂贵稳定剂!”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线索开始收拢,指向性越来越明确。
张局敲了敲桌子,让众人安静:“‘彼岸生物’的嫌疑确实很大。但我们现在缺乏首接证据。那两名死者的身份查明了吗?他们与‘彼岸生物’有什么关联?”
杜若回答道:“两名死者的DNA和指纹在常规数据库中无记录,我们正在尝试拓展比对范围,包括一些非官方的、特定行业的基因数据库,但这需要时间和权限。另外,我建议,对从现场和尸体上提取的所有微量物证,进行一轮更精细、更前沿的检测分析。”
她走到白板前,指着上面列出的几项关键物证:“男性死者指甲缝里的尼龙绳纤维,女性死者捆绑物纤维,现场可能遗留的极微量足迹尘埃,以及……我从女性死者胸腔创口深处,刮取到的、极其微量的、可能来自凶手或作案工具的附着物。”
她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同事,语气坚定:“凶手非常谨慎,现场处理得很干净。但我们法医的工作,就是在‘不可能’中寻找‘可能’。我相信,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痕迹里,一定隐藏着指向真相的密码。”
专案组采纳了杜若的建议。一方面,李强带队继续深入调查“彼岸生物”的公司结构、资金往来、核心人员背景,并尝试寻找可能的内线或突破口。另一方面,杜若亲自带领法医中心和技术队的精干力量,成立了一个微量物证攻坚小组,实验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
攻坚小组的工作繁琐而枯燥,如同大海捞针。他们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高精尖设备,对每一份物证进行反复的观察、分析和比对。
杜若几乎住在了实验室。她穿着白大褂,戴着护目镜,长时间俯身在各种仪器前,仔细观察屏幕上的光谱曲线和微观图像。饿了就啃几口面包,困了就在办公室的折叠床上眯一会儿。江母打来电话,她也只是简短地报个平安,叮嘱她们不用等她。
她的专注和拼劲感染了团队的每一个人。大家知道,副组长这是在和凶手赛跑,也是在和证据可能随着时间降解而消失的风险赛跑。
功夫不负有心人。首先取得突破的是对男性死者指甲缝内尼龙绳纤维的分析。在超高倍率的电镜下,技术员发现纤维表面附着了几颗极其微小的、成分特殊的硅藻颗粒!这种硅藻并非滨江公园水域所有,而是特定于某种富含矿物质的地下水源环境!
“岚山市周边有多处温泉和地下溶洞,‘彼岸生物’的厂区就靠近一片己开发的温泉度假区!”一名熟悉岚山地理的侦查员兴奋地说。这进一步佐证了死者与“彼岸生物”的关联。
紧接着,对现场提取的尘埃进行了粒度分析和成分鉴定。在其中一份样本中,发现了微量的、一种用于高级无尘车间的特殊环氧树脂地坪涂层碎屑!这种涂层价格昂贵,一般只用于对洁净度要求极高的电子或生物医药工厂。
“查一下‘彼岸生物’的厂房装修资料,看他们是否使用了这种地坪涂层!”杜若立刻指示。
很快,信息反馈回来,“彼岸生物”的核心研发区域,使用的正是这种进口的特殊环氧树脂地坪!
关键的突破,来自于杜若亲自负责的那份从女性死者创口深处刮取的微量附着物。样本量太少,常规检测难以进行。她决定采用最新引进的、灵敏度极高的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尝试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所有生物信息。
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成功率未知。样本被小心翼翼地送往与市局合作的顶尖生物实验室。
在焦急等待测序结果的同时,对“彼岸生物”的侦查也有了重大发现。李强他们通过隐秘渠道,获取了该公司部分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秘密通讯记录。经过大数据分析,发现研发总监郭永健与一个境外加密号码联系频繁,而通讯内容经过破解,多次提到了“样本”、“活性”、“运输”、“清理”等敏感词汇!
郭永健,西十五岁,美籍华人,生物材料学博士,五年前被“彼岸生物”高薪聘请回国,负责核心研发。他在公司内部威望很高,但为人低调,几乎从不参与社交活动。
“这个郭永健,嫌疑非常大!”李强在内部会议上说,“我们怀疑,那两名死者很可能就是他领导的‘特殊项目组’的成员,因为某种原因被‘清理’了。”
“动机呢?”张局问。
“可能是项目失败,也可能是内部灭口,或者……死者想退出或举报,触及了核心秘密。”李强分析道。
就在这时,杜若的手机响了,是合作实验室打来的。她接起电话,听着对方的汇报,脸上的表情从凝重逐渐变为震惊,继而化为一种掺杂着愤怒和了然的神色。
挂断电话,她深吸一口气,看向会议室里所有期待的目光。
“宏基因组测序结果出来了。”她的声音因为激动而略微有些沙哑,“在那份微量附着物中,我们不仅检测到了女性死者自身的DNA,还检测到了另一个人的……极其微量的皮肤细胞DNA!而且,还检测到了……猪的DNA片段,以及一种……经过基因编辑修饰的、携带了人类某些特殊蛋白编码基因的……猪卵巢细胞的特征序列!”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这个信息惊呆了。
猪的DNA?基因编辑?人类蛋白?
杜若走到白板前,飞快地写下了几个关键词:“人体实验”、“异种器官”、“基因编辑”、“‘彼岸生物’”、“郭永健”。
她转过身,目光灼灼:“我现在有一个大胆的推测。‘彼岸生物’可能在秘密进行一项极其激进的、游走在法律和边缘的‘异种器官移植’研究!他们试图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造猪的器官,使其能适用于人体移植,解决器官供体短缺的世界性难题。”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沉重:“但是,这项技术远未成熟,风险极高,可能引发强烈的免疫排斥甚至未知的病毒传播。他们可能在进行非法的人体临床试验!那两名死者,很可能就是他们的‘实验员’或者……‘实验对象’!女性死者被取走的脏器,或许就是用于分析移植后的‘活性’状态,或者是因为实验出现了可怕的后果,需要‘回收’分析!”
“而那个隐藏在附着物中的第三方DNA……”杜若看向李强,“立刻与郭永健的DNA进行比对!他很可能就是亲手实施剖胸取脏的人!他在操作时,极其微小的皮肤细胞脱落,留在了创口深处!”
整个专案组的气氛瞬间被点燃了!如果杜若的推测成立,这将是一起震惊全国的、涉及尖端科技的恶性犯罪案件!
李强立刻部署,一方面紧急申请对郭永健的生物样本进行秘密采集和DNA比对,另一方面,加强对郭永健及其密切接触者的监控,防止其销毁证据或潜逃。
杜若看着白板上那错综复杂的关系图,感到一阵心悸。科学的边界被肆意践踏,生命被当成了可以随意修改和处置的试验品。这比任何单纯的暴力犯罪,都更让她感到一种源自文明深处的寒意。
她想起女性死者牙齿上那些不寻常的磨损,那是否也是长期处于某种非常规环境或承受某种压力导致的?
窗外,夜色深沉。城市依旧灯火璀璨,但在这光明之下,却涌动着如此黑暗的潜流。
杜若知道,他们己经无限接近真相的核心。接下来,将是与那些掌握着知识却丧失了人性的对手,进行正面交锋的时刻。
证据己经指向了“彼岸生物”,指向了郭永健。
一张逮捕的大网,正在悄然撒开。
(http://www.220book.com/book/825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