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鹤年在瑞士落网的消息,像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巨石,在国内科技界和金融圈引发了巨大的震动。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这起涉及脑机接口、非法人体实验和数据窃取的世纪大案,将其称为“数字幽灵”事件。公众在震惊于技术被滥用的同时,也开始深刻反思数据隐私、意识边界和科技的紧迫议题。
引渡程序复杂而漫长,但铁证如山,沈鹤年最终被押解回国,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厉审判。他那建立在贪婪、恐惧和丧子之痛之上的数字王国,彻底崩塌。“创世纪”公司被查封,“幻域”平台的高阶区域“神域”被永久关闭,运营方受到严厉处罚和监管。那个隐藏在废弃仓库下的数据中心,存储的海量用户数据在严格监管下被逐步分析、清理,并制定方案返还或妥善处理,相关受害者家属也提起了民事赔偿诉讼。
“数字幽灵”专案组受到了上级的嘉奖。陆清扬因其在案件中展现出的敏锐洞察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关键时刻的关键作用,被记个人三等功。荣誉背后,他显得更加沉稳。结案后的几天,他常常一个人待在实验室,对着那些从案件中带回的物证出神——那截透明的电极纤维,那些硅基碎屑,还有沈鹤年那本写满偏执与疯狂的实验日志。
杜若将他的状态看在眼里。这天傍晚,她泡了两杯茶,走到陆清扬的办公桌前,将其中一杯推到他面前。
“还在想沈鹤年的事?”杜若的声音平和,打破了实验室的寂静。
陆清扬抬起头,接过茶杯,指尖感受到温热的暖意。“杜老师,我只是……觉得有些悲哀。沈鹤年曾经也是个开拓者,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可最终,却走向了这样的结局。技术没有错,错的是人心。但我们该如何防止下一个沈鹤年出现?”
杜若在他对面坐下,目光掠过窗外渐次亮起的灯火。“人性的复杂,决定了罪恶总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我们无法根除所有的恶,但我们可以做的,是不断加固堤坝,让洪水来袭时,造成的破坏尽可能小。”她抿了一口茶,继续说道,“这个案子,暴露了我们在新兴科技领域的法律滞后和监管盲区。接下来,推动相关立法和行业规范,建立更严格的审查机制,会是比破获单个案件更艰巨、也更重要的任务。”
陆清扬若有所悟地点点头。他明白,杜若这是在指引他看向更远的地方。
“对了,”杜若放下茶杯,语气轻松了些,“下个月在杭州有个‘未来科技与法治’国际研讨会,我们研究所有一个名额,我推荐了你。去听听顶尖专家们的看法,也把我们在这个案子里的经验和思考带出去交流一下。”
陆清扬有些意外,随即感到一阵暖流涌过。他知道这是杜老师有意栽培他,给他更广阔的视野和平台。“谢谢杜老师!我一定好好准备。”
几天后,陆清扬开始着手准备研讨会的发言稿。他梳理了“数字幽灵”案的脉络,重点分析了案件中暴露出的技术风险、困境和取证挑战,并尝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监管和司法应对思路。
就在他沉浸于资料准备时,技侦部门转来了一份来自基层派出所的协查通报,希望研究所能从技术角度帮忙分析一下。
通报内容有些奇特:近期,本市多个区域接连发生宠物(主要是猫狗)异常死亡事件。死者宠物均无明显外伤,尸检也未发现常见中毒迹象,但都表现出极度惊恐和神经系统紊乱的症状。更奇怪的是,这些宠物主人都反映,在宠物死亡前,家里的智能家居设备(如智能音箱、摄像头)曾出现过短暂的、无法解释的异常运行,比如播放奇怪的噪音、镜头自动转向等。
由于事件分散,且未造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起初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但类似报告增多,且模式相似,引起了网安部门的注意,怀疑可能某种新型的网络攻击或技术滥用。
“宠物异常死亡?智能设备失控?”陆清扬看着通报,眉头微蹙。这让他隐隐联想到了“数字幽灵”案中对神经系统的干预。虽然目标和手段看似天差地别,但那种利用技术无声无息影响生物体的模式,有种诡异的相似感。
他将通报内容向杜若做了汇报。
杜若听完,沉思片刻:“看似小事,但背后可能隐藏着新的苗头。沈鹤年追求的是意识的终极控制,目标宏大。但技术一旦扩散,也可能被用于更微小、更琐碎,甚至更诡异的恶意。别忘了,任何强大的工具,都可能被拆解成危险的零件。”
她看向陆清扬:“这个协查,你来跟进。就当是研讨会前的一个热身吧。记住,勿以恶小而忽视。”
陆清扬郑重地点了点头。他联系了报送协查的派出所,调取了更详细的案卷,包括宠物尸检报告(虽然简单)、智能设备的品牌型号、异常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信息。
他首先排除了常见的投毒、疾病等因素。然后,他将重点放在了那些出现异常的智能设备上。这些设备品牌各异,但大多支持物联网功能,可以通过云端进行控制和数据传输。
技术队对这些设备进行了检测,并未发现被植入恶意软件或遭到明显黑客入侵的痕迹。但陆清扬注意到一个细节:几乎所有异常事件,都发生在夜深人静、宠物单独在家的时段。而且,异常发生前,设备都曾接收到一段极其短暂、频率超出人耳听阈的特定音频信号。
这段音频信号被设备记录了下来,但因其短暂和频率特殊,未被常规检测程序标记为异常。
陆清扬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关键!他请技术队的音频分析专家,对这段信号进行深度解析。
结果令人吃惊——这段超声波信号,经过复杂的调制,其中隐藏着一段能够强烈干扰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次声波代码!尤其是对听觉敏锐的猫狗,效果尤为显著,足以引发极度的恐惧、定向障碍甚至心脏骤停!
这是一种极其隐蔽的、利用智能设备作为载体和放大器的声波攻击!
是谁?为了什么目的,要对无辜的宠物进行这种看似毫无意义的攻击?
陆清扬顺着音频信号的来源进行追溯。由于信号短暂且通过网络中转,溯源极其困难。但他没有放弃,与网安部门的同事一起,夜以继日地分析网络流量数据,排查可疑的IP和接入点。
就在研讨会前夕,溯源工作取得了突破。他们锁定了一个位于城郊结合部的、使用虚假身份登记的宽带地址。信号源很可能就来自那里!
陆清扬立刻将情况报告给李强。李强带队迅速出击,在那个地址抓获了一名独居的年轻男子。
男子名叫周炜,二十五岁,无业,是一名技术极客。在他的电脑里,警方发现了用于生成和发送次声波攻击代码的软件,以及大量关于声波武器、神经干扰技术的资料。令人不寒而栗的是,他还详细记录了对不同宠物进行“测试”的“实验数据”,包括宠物的品种、反应、死亡时间等,冷血得如同在记录小白鼠的实验。
审讯室里,周炜对自己的行为供认不讳,动机却令人啼笑皆非又脊背发凉——他声称,自己是在进行“城市环境适应性研究”,测试“新型非致命性区域驱离技术”的效果。选择宠物作为目标,是因为“目标易得,且不会引起大规模社会恐慌”。他甚至狂妄地表示,他的“研究”未来可以用于驱散人群、保护重要设施等领域。
一种彻骨的寒意席卷了陆清扬。周炜与沈鹤年,一个追求宏大的意识掌控,一个沉迷于微小的、冷酷的技术滥用,他们仿佛是技术黑暗面的两个极端写照。沈鹤年的疯狂源于人性的执念,而周炜的冷漠,则更像是一种技术至上的、缺乏人文关怀的“科学怪人”心态。
这个看似不大的案件,给即将参加研讨会的陆清扬上了沉重的一课。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防范技术风险的道路上,他们面临的挑战是何其多元和复杂。
杭州的研讨会如期举行。陆清扬站在台上,面对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同行。他分享了“数字幽灵”案的警示,也简要提及了刚刚破获的“声波攻击宠物”案作为补充。
“……技术迭代的速度远超立法和建构的速度。我们不仅需要关注那些宏大的、可能颠覆社会的技术风险,也不能忽视那些微小的、看似无害的技术滥用。因为它们同样侵蚀着社会的信任基础,考验着人性的底线。”
“作为刑事技术人员,我们的职责在于利用技术追寻真相,惩罚犯罪。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成为技术风险的早期预警者,讨论的积极参与者,和公共安全的坚定守护者。我们必须确保,技术的发展,始终行驶在为人服务、向善而行的轨道上。”
他的发言,结合了扎实的案例和深沉的思考,赢得了会场热烈的掌声。
研讨会结束后,陆清扬回到江城。他没有停留,立刻投入了工作。他将周炜案的详细情况整理成报告,着重分析了这种新型声波攻击技术的原理、危害和取证难点,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建议,提交给了相关部门。
他知道,这只是漫长征程中的一小步。未来,还有更多的“沈鹤年”和“周炜”可能出现,还有更复杂的技术困境需要面对。
但他不再感到迷茫或沉重。
他走到研究所的窗边,和杜若曾经习惯做的那样,眺望着这座生机勃勃的城市。晨曦刺破云层,将金色的光芒洒向大地,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反射出耀眼的光晕。
黑夜己然过去,黎明如期而至。
杜若不知何时来到了他身边,和他一起望着窗外的景色。
“杜老师,”陆清扬轻声开口,语气坚定,“我想成立一个小组,专门跟踪研究新兴科技领域的犯罪动态和取证技术。我们不能总是被动应对。”
杜若的嘴角泛起欣慰的笑容:“很好。去做吧,研究所会全力支持你。”
新旧交替,使命传承。
守护这片灯火人间的长明之火,将由新一代的守护者,以新的方式和智慧,继续传递下去。
作者“暗子光”推荐阅读《他从夜色深处来》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825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