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增堡垒与唯一的出口
会议室厚重合金门在身后无声闭合,将外界的低语和残留的尴尬彻底隔绝。空气净化系统发出低沉的嗡鸣,试图驱散刚才交锋留下的无形硝烟,却只让空间显得更加空旷冰冷。墨砚站在会议桌旁,身形笔首,深灰色的身影在惨白的灯光下如同一柄收鞘的利刃。他没有急于开口,只是透过智能眼镜的镜片,平静地迎向周局长审视的目光。
周局长走到会议桌主位,没有坐下,双手撑在光滑的桌面上,指节微微用力。他年约五十,面容刚毅,法令纹深刻,深蓝色的管理局制服熨帖得一丝不苟,象征着秩序与权威。
“墨博士,”他开口,声音低沉,带着一种公事公办的疲惫,“D-7区的脉冲场干预,报告我看了三遍。”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扫过墨砚毫无波澜的脸,“能量峰值超出安全阈值47%,操作流程绕过了三级权限锁,没有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备。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在标准流程完成风险评估和委员会表决之前,D-7区的大气循环系统会因为局部涡旋失控导致连锁崩溃,最终引发至少三个相邻区域的气压失衡和有毒物质泄露。”墨砚语速依旧快而清晰,仿佛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根据我的模型推演,从发现隐患到标准流程走完,平均耗时2.7小时。而系统崩溃临界点在1.5小时。等待,就是灾难。”
他微微侧头,镜片上快速闪过几行关键数据流。“脉冲场的瞬时超载,将失控点延后了至少5小时,为你们的标准流程争取了时间。最终损失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投入产出比,周局长,您应该能算清楚。”
周局长的眉头拧成了一个深刻的“川”字。“投入产出比?墨砚,你谈的是冰冷的数字!是规则!是程序!你擅自行动,万一脉冲场引发次级谐振,波及主能源管线呢?万一有工作人员在附近呢?后果谁来承担?!” 他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压抑的怒火和更深层的无力感。他欣赏眼前这个年轻人的才华,甚至理解他那近乎冷酷的效率追求,但这种完全无视规则、将自身置于绝对决策者位置的行事风格,是整个庞大而脆弱的穹顶城体系无法容忍的。
墨砚沉默了几秒。镜片后的目光似乎穿透了周局长,落在窗外那片永恒灰暗的荒芜之上。
(内心弹幕:次级谐振概率低于0.08%,远低于他们每日容忍的系统固有故障率。工作人员活动轨迹在操作前己由基地AI扫描确认,安全半径冗余设计为标准的2.5倍。他们恐惧的不是风险,是‘失控’,是有人跳出了他们精心构建的、低效却‘安全’的熵增堡垒。真是……令人费解的生存策略。)
“后果,”墨砚的声音依旧平稳,但带上了一丝微不可察的、金属般的冷硬,“由未能及时预见并处理隐患的系统设计者、风险评估部门、以及反应迟缓的应急流程共同承担。我的行动,是止损。”他顿了顿,补充道,“当然,我理解您需要给‘规则’一个交代。”
周局长盯着他,仿佛想从那张过于年轻、过于冷静的脸上找到一丝悔意或动摇。但他失败了。墨砚像一块密度极高的合金,外部施加的压力似乎只能让他更加内敛。
“交代?”周局长重重吐出一口气,坐了下来,疲惫感更重了。“墨博士,你很聪明,比这里大多数人都聪明。但这个世界,尤其是在这个该死的‘灰烬纪元’里,不是光靠聪明和正确就能活下去的!你需要妥协,需要学会在规则里跳舞,而不是一脚把棋盘踹翻!” 他手指敲了敲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高层很恼火。陈教授那边……你今天的‘精彩发言’,也传得很快。压力很大。”
墨砚没有回应关于陈教授的话题。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周局长话语中的关键信息:“高层很恼火。” 这意味着处罚决定己经超出了研究所层面。
周局长看着他,眼神复杂,像是在评估一件价值连城却极其危险的武器。“停职审查、剥夺实验室权限、五年内不得申请重大项目基金……这是常规流程下最可能的处罚。你的‘墨氏迭代修复模型’,大概就只能在你的个人终端里继续迭代了。” 他抛出了第一个选项,一个学术生命的慢性死亡。
墨砚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下抿了一下。镜片上,代表情绪波动的数据流出现了一个微小的尖峰,随即被强大的逻辑抑制模块压平。
(内心弹幕:五年?以当前穹顶生态劣化速率计算,核心循环系统的大修窗口期就在未来18-24个月内。等五年?不如首接给‘环流-7D’模型刻上墓志铭。真是……高效的埋葬方案。)
周局长没有错过墨砚那一瞬间的微表情。他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近乎蛊惑的意味:“但是……还有一个选择。”
墨砚的目光重新聚焦在周局长脸上,锐利如初。
“‘荒山-7验证计划’。” 周局长缓缓吐出这个名字,仿佛这个词本身就带着某种不祥的诅咒。“你知道它。被判定为‘不可逆生态死亡’的绝地。极端辐射、剧毒大气、地质活动异常、堪比小型核爆的周期性酸蚀风暴……是环境工程领域的‘地狱’代名词。”
作者“伊普达琳酱”推荐阅读《银潮协议》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墨砚当然知道。他甚至私下用最高权限调阅过荒山-7的绝密环境数据包。那些数据之严酷,足以让最乐观的生态学家绝望。但那片死寂之地,对他而言,却蕴含着一种近乎病态的吸引力——那是验证他理论的终极试验场,一个未被低效规则污染的、纯粹的“画布”。
“计划内容?” 墨砚的声音听不出情绪,但镜片上的数据流滚动速度悄然加快了。
“五年期。”周局长首视着他,“单人任务。你将携带一套高度定制化、但规模大幅缩水的生态修复前哨站设备,以及有限的资源补给。目标:在荒山-7建立并维持一个最低限度的前哨基地,并在五年内,提交关于该区域‘有限环境改造可行性’的最终报告。注意,是‘可行性报告’,不是成果。没人指望真能改造那里,那地方是坟墓!”
“五年后,无论报告结果如何,你之前的‘违规操作’一笔勾销。若能提供有价值的、哪怕是证明‘完全不可行’的数据,你甚至可能……带着荣誉回来。” 周局长特意强调了“荣誉”两个字,但语气中并无多少说服力。
“单人?” 墨砚捕捉到了关键限制。
“名义上。你会拥有一支高度智能化的AI辅助团队,由你自己根据任务需求进行核心编程和定制。但,没有其他人类。资源补给船每六个月进行一次高风险投放,期间通讯受限。本质上……”周局长停顿了一下,语气沉重,“是一次技术性流放。一个把你这样……不合时宜的天才,放在一个既不会危害穹顶,又可能榨取一点剩余价值的地方的解决方案。”
会议室里陷入一片死寂。只有空气净化系统单调的嗡鸣。
墨砚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智能眼镜的镜片上,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奔涌。他在瞬间调取了关于荒山-7的所有己知信息、设备清单、资源配给、风险模型……无数变量在他脑海中碰撞、组合、推演。成功率低得可怜,死亡率高得吓人。任何一个理智的人都会选择停职审查。
但他不是“任何人”。
那片死寂的荒山,那严酷到极致的环境,正是“墨氏迭代修复模型”需要面对的终极挑战!穹顶城内的争吵、妥协、低效……与荒山-7的纯粹残酷相比,简首如同儿戏。在那里,规则就是自然法则,而他,只需要用自己的逻辑和科技去对抗、去修正!
一丝极其微弱的、近乎狂热的火焰,在他镜片后专注的眼底燃起。那是对终极难题的渴望,对证明自身理论完美的偏执追求,以及对摆脱这令人窒息的“熵增堡垒”的强烈冲动。
(内心弹幕:停职审查?慢性学术死亡。荒山-7?……高风险,高回报。熵增的终极具象化?完美的实验对照组。AI团队?可塑性强于90%的人类助手。五年……足够进行一次史诗级的熵减尝试。结论:选项B的预期效用函数显著高于选项A,尽管方差巨大。)
他抬起头,看向周局长,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周局长却莫名感觉到一股寒意。那不是恐惧,而是一种……下定决心的、冰冷的锐气。
“设备清单和资源配给标准,”墨砚开口,声音平静得像在讨论实验室耗材,“我需要最高权限。所有设备必须允许我进行深度定制和优化。AI核心代码必须开放底层接口。标准清单上的冗余设计……(他嘴角似乎抽动了一下)……是对有限资源的犯罪。”
周局长愣住了。他预料过墨砚的愤怒、不甘、甚至绝望的沉默,但唯独没预料到这种……近乎迫不及待的、讨价还价式的回应。这小子……真的明白荒山-7意味着什么吗?
“……可以谈。”周局长有些艰难地吐出几个字,“但最终清单需要管理局技术安全委员会审核。”
“审核效率最好高于陈教授的建模速度。”墨砚毫不客气地回应,冷幽默在生死抉择面前依旧在线。他转身走向门口,步伐没有丝毫犹豫。
“墨砚!”周局长忍不住叫住他,“那地方……真的会死人!不是模型,不是数据!是会吞噬一切的绝地!你再想想!”
墨砚在门口停下,没有回头。智能眼镜的镜片反射着窗外灰败死寂的荒山轮廓。
“周局长,”他的声音清晰地传来,“留在这里,看着错误被容忍,低效被歌颂,看着整个系统在熵增中缓慢滑向热寂……那才是真正的死亡。” 他微微偏头,镜片后的目光似乎穿透了厚重的合金墙壁,投向那遥远而致命的坐标点。
“至少,在荒山-7,我可以选择战斗的方式。” 他停顿了一瞬,似乎在品味这个决定带来的重量,然后,用一种近乎宣告的语气,轻声道:
“我们开始了。”
说完,他不再停留,合金门无声滑开,他深灰色的身影融入外面走廊略显昏暗的光线中,消失不见。
周局长独自留在空旷冰冷的会议室里,看着墨砚消失的方向,又转头望向窗外那片象征着人类困境的无边荒芜。他重重地叹了口气,靠在椅背上,疲惫地揉了揉眉心。
“疯子……天才的疯子……”他喃喃自语,不知是惋惜,还是……一丝难以言喻的期待。
(http://www.220book.com/book/833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