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章 初试身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农家子走科举路,状元及第报族恩 http://www.220book.com/book/83M7/ 章节无错乱精修!
 

决心己定,目标明确,但横亘在面前的“钱”字,像一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

第二天,谭弘毅一边忍受着田间劳作后的浑身酸痛,一边在脑海里疯狂检索着任何可能在这个时代、这个环境下实现的“快速致富”方案。

他想到玻璃、肥皂、高度白酒……这些穿越者利器。但稍一推演,便发现此路不通。玻璃需要特定的石英砂和纯碱,以及高温窑炉;肥皂需要油脂和火碱,油脂在这个农家是奢侈品,火碱的制取同样复杂;高度白酒需要完善的蒸馏设备,且对粮食消耗巨大,在这个温饱都成问题的家庭和严格控制粮食的时代,无异于天方夜谭。这些项目,无不需要启动资金、特定原料和一定的工业基础,远非他现在一穷二白的状态能够染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谭弘毅在心中苦笑。空有超越千年的见识,却被困于这最原始的物质条件。

他将目光投向了最基础、也是目前唯一可能触及的领域——食物。

谭家的饮食,几乎是对“生存”二字的残酷诠释。主食是掺杂着大量糠皮和野菜的糙米粥,稀得能照见人影;下饭的只有一点自家腌制的、齁咸并带着些许霉味的咸菜疙瘩;偶尔能吃到的,便是堂弟谭弘业从河里摸来的指头长的小鱼,或是在田埂边挖到的野菜,用清水一煮,几乎不见油星。

或许,可以从改善饮食入手?既能稍微改善家人的身体状况,如果做得好,说不定还能拿出去换点小钱?

第一个念头是改良菜粥。现有的粥实在太稀,能量严重不足。他注意到母亲煮粥时,为了省柴火,往往是水一开,米和菜下去滚几滚就完事,米粒硬,菜叶黄,口感极差。

这天早上,周婉娘照例要煮粥时,谭弘毅走了过去。

“娘,今天让我来试试吧。”他挽起袖子。

周婉娘愣了一下,看着儿子,眼神里满是诧异和担忧:“毅儿,你…你身子还没好利索,还是娘来吧,这灶台的活儿……”

“没事,娘,我就试试。”谭弘毅坚持,拿起那个破了一半的葫芦水瓢,却没有像往常一样首接往锅里加大量水。他先是将那小半碗糙米淘洗(其实也没什么可淘的)后,放入锅中,只加了刚好没过米一指节的水量。

“毅儿,水太少了,不够吃的……”周婉娘在一旁看着,忍不住提醒。

“娘,您信我一次。”谭弘毅笑了笑,没有多加解释。他点燃灶火,却不像往常那样用猛火急烧,而是控制着用中小火慢慢焖煮。待米粒渐渐吸水膨胀,快要开花时,他才加入切碎的野菜和适量的水,继续用小火熬煮,期间还用勺子轻轻搅动,防止糊底。

渐渐地,一股不同于以往的米香混合着野菜的清香弥漫开来。原本清汤寡水的粥,变得略微粘稠,米粒软烂,野菜也不再是那种烂黄的颜色,而是保持着些许翠绿。

粥煮好了,谭弘毅给每人盛了一碗。周婉娘、妹妹谭小丫、还有刚进门的堂弟谭弘业,看着碗里这碗明显“扎实”了许多、香气也更浓郁的粥,都露出了惊奇的表情。

谭小丫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口,烫得首吐舌头,却眼睛一亮:“哥,这粥…好像更好喝啦!”

周婉娘尝了尝,也点了点头,眼神复杂地看着儿子:“是…是稠了些,也香了些。” 但她随即又叹了口气,“就是…就是费柴火了些……” 在这个连柴火都需要辛苦砍伐的年代,任何一点额外的消耗都让人心疼。

谭弘业则没想那么多,呼噜呼噜几口喝完,抹了把嘴,嘀咕道:“毅哥,你这读书人,咋还研究起煮粥了?怪里怪气的……”

第一次尝试,算是小有改善,但距离“赚钱”还差了十万八千里。而且,正如母亲所说,更精细的烹饪意味着更多的燃料成本,在这个家庭里,得不偿失。

谭弘毅没有气馁,又将目光投向了另一种本地常见的植物——一种带有甜味的野菜根茎。

他记得前世似乎看过一些土法制糖的记载,比如从甜菜或甘蔗中提取。

这种野菜根茎虽然甜味很淡,但或许可以尝试浓缩?

他兴冲冲地挖回一些,洗净,捣碎,加水反复揉搓过滤,得到一小盆浑浊的、带着青草味的浅黄色汁液。

然后,他小心翼翼地将这盆汁液放在灶上,用小火慢慢熬煮,期望水分蒸发后能得到一点糖分。

这个过程极其漫长,而且同样耗费柴火。

周婉娘看着儿子守着灶台,折腾那些没人要的野菜根,眼神里的担忧越来越重,几次欲言又止。

谭小丫和谭弘业更是像看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一样,围着灶台转悠。

“毅哥,你弄这玩意儿干啥?这草根又不好吃。”

“哥,这个能变成饴糖吗?不可能吧……”

谭弘毅没有理会,全神贯注地盯着锅里翻腾的汁液。

然而,现实再次给了他沉重一击。汁液熬煮到最后,并没有如他期望的那样结晶出糖分,而是变成了一小滩焦黑粘稠、带着浓重糊味和苦涩味的膏状物,彻底失败了。

看着那团黑乎乎、散发着怪味的东西,谭小丫嫌弃地捏住了鼻子。

谭弘业更是首接嗤笑出声:“我就说嘛,白费力气!读书读傻了吧?”

周婉娘默默地将那锅焦糊物清理掉,看着儿子沉默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什么也没说,但那眼神分明在说:“孩子,别再折腾这些没用的了,安生点吧……”

连续两次的失败,让谭弘毅清晰地认识到,在没有基础科学知识和相应工具的条件下,很多“想当然”的现代知识是多么的苍白无力。他感受到了来自家人那种“关心则乱”乃至“怀疑他脑子又出了问题”的目光。

然而,就在这看似徒劳的折腾中,谭弘毅却敏锐地发现了一点不同。

他发现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远超这个时代的普通人。无论是煮粥时对火候、水量、步骤的精确控制(尽管受条件所限),还是制糖失败后,他能迅速复盘,意识到失败的关键在于原料含糖量太低、提纯工艺缺失、以及温度控制不精准。这种系统性的思维模式和快速试错、总结复盘的能力,是他在前世无数次学习和工作中锤炼出来的,是融入骨髓的本能。

他站在破败的院子里,看着远处起伏的丘陵,近处贫瘠的土地,以及村里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复一日重复着同样劳作的村民。

他们的困境,不仅仅是因为贫穷和劳累,更是因为信息的闭塞、思维的僵化和方法的落后。

而我,最大的财富,不是某个具体的发明,而是这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现代思维模式!

赚钱的路子暂时走不通,但他验证了自己最核心的竞争力。

科举,本质上不也是一场需要极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竞赛吗?

他将目光从灶台移开,再次投向了那间漏雨的偏房,投向了那几本破旧的书籍。

农家子走科举路,状元及第报族恩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农家子走科举路,状元及第报族恩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83M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农家子走科举路,状元及第报族恩 http://www.220book.com/book/83M7/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