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章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农家子走科举路,状元及第报族恩 http://www.220book.com/book/83M7/ 章节无错乱精修!
 

初试身手的失败,让谭弘毅彻底认清现实。

在没有足够资本和知识支撑前,任何超越时代的“奇思妙想”都只是空中楼阁。

眼下最实际的,还是得先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以及那迫在眉睫的三百文税款。

于是,在农忙的间隙,他也加入了砍柴卖柴的行列。

天不亮,他就得跟着堂弟谭弘业,踩着露水,深一脚浅一脚地钻进村后的山林。砍柴是个纯粹的力气活,寻找合适的枯枝、杂木,用柴刀砍断,再用粗糙的麻绳捆扎结实。每一捆柴火的重量,都压得他这具尚未完全适应强体力劳动的身体摇摇晃晃,肩膀上很快又磨出了新的红痕。谭弘业虽然年纪小些,但常年劳作,力气比他大得多,动作也麻利,往往能比他多砍半捆柴。

第二天凌晨,鸡刚叫过三遍,夜色还未完全褪去,两人便扛着沉重的柴火,步行近一个时辰,赶往射湾镇。

镇子比谭桥村热闹许多,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早点摊子冒着热气,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但对于他们这些卖柴的乡下人来说,目的地只有一个——镇东头的柴市。

那里早己聚集了不少从周边村子赶来卖柴的农夫,他们将柴火靠在墙边,自己则蹲在一旁,眼巴巴地等着主顾上门。

柴市有牙行的人管理,负责定价和抽成。这里的规矩简单粗暴,柴火按捆论价,品相好的、干燥的硬木柴能卖到三文钱一捆,而他们这种夹杂着细枝、不算太干的杂木柴,通常只能卖两文钱一捆。

谭弘毅看着牙行那人漫不经心地给柴火定价,又看着那些老实巴交的农夫几乎不敢还价,接过铜钱时那副感恩戴德的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前世搞过经济,知道这其中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和渠道剥削。

轮到他们时,牙行瞥了一眼他们的柴火,随手划拉了两下:“杂木,湿气重,两文一捆。”

谭弘业习惯性地就要点头。

“这位大哥,”谭弘毅上前一步,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和,“您看,我们这柴火虽然杂,但里面也有不少耐烧的硬木,而且我们捆得扎实,分量足。能不能……稍微加半文?”

那牙行像看怪物一样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特别是注意到他略显白皙的皮肤和那身虽然破旧但依稀看得出是读书人款式的长衫(原主留下的),不由得嗤笑出声:“哟,还是个识文断字的?怎么,砍柴委屈你了?还跟我讲起价来了?两文!爱卖卖,不卖滚蛋!穷酸书呆子气!”

那声“书呆子气”像针一样扎在谭弘毅耳中,周围几个等待卖柴的农人也投来或好奇或讥讽的目光。谭弘业在后面使劲拉他的衣角,低声道:“毅哥,算了,一首都是这个价……”

现实再次给了他无情的一击。在这个最底层的市场,所谓的“营销概念”和“谈判技巧”在绝对的渠道垄断和生存压力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可笑。他沉默地接过那区区十几文钱,感受着铜钱那冰冷的触感和微不足道的分量。

正当他心中五味杂陈之际,一阵清脆的马蹄声和车轮辘辘声由远及近。

一辆装饰虽不奢华但用料讲究、带着徽记的青篷马车,在几名仆从的簇拥下,缓缓驶过柴市附近的街道。

似乎是车内的人想透透气,一侧的窗帘被一只纤细白皙的手轻轻掀开一角。

刹那间,谭弘毅的目光与车内人的目光有了一瞬的交汇。

那是一位年纪与他相仿的少女,身着淡雅的藕荷色襦裙,发髻梳得一丝不苟,插着一支简单的玉簪。她的容貌清丽秀雅,但眉眼间却带着一种疏离和淡漠,仿佛周遭的喧嚣与尘土都与她无关。她只是随意地扫了一眼窗外,目光掠过那些蹲在墙角的卖柴人,包括衣衫褴褛、肩上还沾着草屑的谭弘毅,眼神平静无波,如同看路边的石子,没有丝毫停留。

而在她身旁,农家子走科举路,状元及第报族恩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农家子走科举路,状元及第报族恩最新章节随便看!坐着一位锦衣青年,面容与少女有几分相似,气质儒雅,但当他看到车外这群浑身汗味的苦力时,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嘴角微微下撇,流露出一丝自然而然的、属于上位者的轻蔑。

虽然只是一瞥,虽然对方可能根本就没记住他这张脸,但那种源自阶级和财富的巨大鸿沟,以及那种视底层如无物的淡漠,却像一盆冰水,将谭弘毅浇了个透心凉。

“那是苏家的马车,”谭弘业在一旁小声说道,语气里带着羡慕,“镇上苏教谕家的公子和小姐,苏明远和苏静姝,真正的书香门第……”

苏家……教谕……那是主管一县教育的学官,是无数读书人需要仰望的存在。

巨大的不公感再次攥紧了他的心脏。有人生来锦衣玉食,前途光明;有人却要在泥泞中挣扎,为了一文钱受尽屈辱。

马车远去,留下淡淡的尘土和更深的压抑。

揣着那十几文卖柴钱,谭弘毅鬼使神差地没有立刻离开。他拖着疲惫的步伐,走到了镇上唯一一家像样的书铺——“墨香斋”门口。

还未进门,一股淡淡的墨香和纸香便飘了出来,对他而言,这是熟悉又令人心安的味道。

他站在门口,隔着门帘,能看到里面整齐的书架,以及悬挂着的各式毛笔、砚台。

他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走了进去。

店伙计见有客上门,抬头看了一眼,见他衣着寒酸,风尘仆仆,热情便减了三分,只是懒洋洋地问了句:“客官要买什么?”

谭弘毅没有回答,他的目光被柜台里陈列的物品和墙上标着的价签牢牢吸引住了。

一刀最普通的毛边纸(约一百张)——五十文!

一刀稍好点的竹纸——一百文!

一支最普通的狼毫笔——三十文!

一块最次的墨锭——二十文!

一本崭新的《西书章句集注》——二百文!

……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怀里那刚刚砍柴换来的、还带着体温的十几枚铜钱。这点钱,连半刀最差的纸都买不起!连一块像样的墨都换不来!

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和无力感涌上心头。知识的载体,在这个时代,竟是如此的昂贵!难怪寒门难出贵子,这第一道门槛,就足以将无数像他这样的人挡在门外。

他默默地退出了书铺,仿佛那淡淡的墨香都变成了一种嘲讽。

街上人来人往,喧嚣依旧。他漫无目的地走着,看到堂弟谭弘业正挤在一个街角的说书摊前,听得津津有味。那说书人唾沫横飞地讲着一个才子佳人、落难书生中状元的老套故事,情节俗套,文白夹杂,毫无新意。然而,围观的百姓们却听得如痴如醉,每到老套的转折处,依然爆发出阵阵叫好声,铜钱如同不要钱般丢进说书人面前的破碗里。

谭弘毅原本只是麻木地看着,听着。

突然,一个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骤然劈亮了他的脑海!

那些陈词滥调的故事,都能吸引这么多人,赚到这么多打赏……

那如果……如果是更新奇、更曲折、更引人入胜的故事呢?

话本!

对啊!写话本!

不需要昂贵的成本,只需要笔墨纸张(初期甚至可以用最差的),凭借的是脑子和笔杆子!这正是他目前唯一可能发挥的优势!

前世他博览群书,看过无数经典小说、权谋剧,知晓无数经典的叙事结构和爽点设置!将这些超越时代的叙事技巧,融入这个时代背景,写成话本……

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瞬间冲散了他连日来的阴霾和绝望!

一条看似可行的窄路,似乎就在眼前,露出了微光!



    (http://www.220book.com/book/83M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农家子走科举路,状元及第报族恩 http://www.220book.com/book/83M7/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