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里,山坳与核心营地之间的互动变得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模式化。
流民们逐渐熟悉了每日的劳作安排和食物分配规则,脸上的麻木褪去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带着明确目标的疲惫,以及偶尔因完成任务良好而获得的微小满足感。
然而,语言这堵高墙,依旧横亘在两个群体之间,阻碍着更深层次的交流和理解。手势和图画能传达基本意图,却无法承载复杂的信息和情感。
赵一博深知突破语言关的重要性。他不仅是农业技术的核心,也主动承担起了语言学习的重任。
每天在指导劳作、检查青苗的间隙,他都会有意识地指着各种物品,用清晰缓慢的语调说出它的名称。
他指着天空:“天。”
指着脚下的土地:“地。”
指着流淌的溪水:“水。”
指着燃烧的火焰:“火。”
起初,流民们只是茫然地看着他,或带着谦卑的笑容点头,并不跟读。
那位领头的老人,似乎明白赵一博的意图,他会努力跟着重复,但发音古怪,带着浓重的喉音,与赵一博的标准官话相去甚远。
赵一博极有耐心。他不仅自己教,也发动其他兄弟一起参与。
李昊在分配食物时,会指着块茎说“芋”,指着野菜说“菜”。鹭卓和卓沅在带领他们采集时,会指着不同的植物重复名称。甚至连陈少熙,在指导搭建窝棚时,也会笨拙地指着木头和藤蔓,蹦出几个单字。
这个过程缓慢而枯燥,进展微乎其微。首到几天后的一个傍晚,事情迎来了转机。
那天,王一珩跟着鹭卓去给流民们送一些用来铺垫窝棚的干草。那个一首很害羞的小女孩,正蹲在山坳口,用一根树枝在地上胡乱划拉着。
王一珩看着她,想起自己小时候,便走过去,也捡起一根树枝,在旁边画了一个歪歪扭扭的小太阳,然后指着天空,用稚嫩的声音说:“日头。”
这是他跟着赵一博学的本地词汇,意为“太阳”。
小女孩抬起头,乌溜溜的大眼睛看着王一珩,又看了看地上的画,似乎觉得很有趣。她犹豫了一下,伸出小小的、脏兮兮的手指,轻轻点了点王一珩画的太阳,然后用极其细微、却异常清晰的声音,重复道:“日……头。”
王一珩愣了一下,随即惊喜地睁大了眼睛,用力点头,指着天上的夕阳,大声重复:“对!日头!日头!”
小女孩看着他兴奋的样子,似乎受到了感染,苍白的嘴角极其微弱地向上弯了一下,再次小声跟读:“日……头。”
这细微的互动,被恰好走过来的赵一博看在眼里。他心中一动,没有打扰,只是静静地观察。
他发现,相比于他们这些成年男性带着明确教学目的的沟通,王一珩这种同龄人之间近乎游戏的、不带任何压力的交流,反而更容易被接受。
从那天起,赵一博调整了策略。他让王一珩更多地参与到与流民,尤其是与那个小女孩的日常接触中。
王一珩天性纯良,没有威胁性,他会在送东西时,指着自己的鼻子说“我”,指着小女孩说“你”;会分享一颗野果,说“吃”;会模仿小鸟飞翔,说“飞”。
小女孩,这个流民群体中最弱小、也最不设防的成员,在王一珩日复一日的“游戏”中,渐渐放下了防备。
她开始会主动指着东西,用询问的眼神看向王一珩,等待他说出名称,然后小心翼翼地模仿。她的发音虽然依旧不标准,但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了。
而小女孩学会的词汇,又会通过她,传递给她的母亲,传递给那位负责沟通的老人。一种由下而上、潜移默化的语言渗透,悄然发生。
几天后,当赵一博再次指着溪水,说出“水”字时,不等他示意,旁边正在洗野菜的一个流民妇人,竟然下意识地、用带着口音但能清晰辨别的语调跟读了一句:“水。”
赵一博心中一震,强压下激动,对她露出了一个赞许的笑容,用力点了点头。
那妇人似乎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但嘴角也微微牵动了一下。
第一个有意义的、主动的词汇回应,出现了。
这不仅仅是一个词的突破,更象征着那堵无形之墙,终于被凿开了一道细小的裂缝。
信任,在日复一日的食物交换、共同劳作和这笨拙的语言学习中,一点点沉淀、加厚。
核心营地的众人得知这个消息后,都感到一阵振奋。李昊甚至在记录物资的树皮上,郑重地画下了一道新的刻痕,标记下这个小小的里程碑。
他们知道,当语言不再是障碍时,他们才能真正了解这个世界,才能将他们的知识更有效地传递出去,也才能更好地驾驭与这些“新邻”的关系,甚至……在未来,吸纳更多的力量。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十人开荒,满朝文武爱上我?》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85Z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