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7章 固本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十人开荒,满朝文武爱上我? http://www.220book.com/book/85ZP/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一季收获的喜悦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缓缓扩散后,营地很快恢复了日常的节奏。

喜悦沉淀为更扎实的信心,而眼前更重要的,是消化这第一次的成功,并将其转化为更稳固的生存根基。

晾晒、脱粒、去秕、储藏……一系列繁琐却充满希望的工作,在赵一博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晾晒好的粟米和黍米穗头被铺在平整的大石板上,由细心的鹭卓、卓沅带领着流民妇人,用轻柔的木棒反复敲打,让金黄的籽粒从壳中脱落。

王一珩和丫丫也参与其中,两个小家伙负责将脱下的籽粒扫拢,他们把这当成了一种有趣的游戏,干得格外起劲。

脱粒后的谷物还需要借助风力扬去秕谷和杂质。

李耕耘巧妙地利用地形,选择了一处通风的高地,众人用大片的树叶作为簸箕,将混合着壳屑的谷物迎风扬起,看着的籽粒落在近处,而轻飘飘的秕谷和杂物被风吹远。

这个过程需要技巧,起初大家弄得灰头土脸,效率低下,但在阿木老人的经验指点下,他显然做过类似的农活,很快掌握了诀窍,效率大增。

最终,经过精心的处理,他们得到了大约三十多斤的粟米和二十来斤黍米,豆子则收获了十几斤。

这个数量,对于十个人的主食消耗而言,微不足道,但其象征意义和作为优质种子的价值,无可估量。

赵一博亲自将这些珍贵的粮食种子用干燥的树皮分层包裹,小心地储存在他们挖掘的、最干燥通风的地窖深处,这是他们未来扩大生产的希望火种。

收获之后的土地并未闲置。赵一博深知土地需要休养,但也需要持续投入才能改善肥力。

他指挥众人,将之前收集的草木灰、腐熟的落叶以及部分秋薯藤蔓粉碎后混合,均匀地撒在己经收割完毕的试验田里,进行简单的肥田。

同时,他规划着轮作,计划在下一季尝试种植豆类来固氮养地。

营地的建设也并未停歇。第一次收获的成功,极大地激发了流民们的积极性和归属感。

他们不再仅仅是为了换取食物而劳作,而是真正将这里视为了可以安身立命的新家园。

在李耕耘的带领下,他们开始尝试用黏土混合茅草,制作土坯,计划修建更坚固、更能抵御风寒的半地穴式窝棚,替代目前简陋的草棚。

陈少熙和赵小童则带着人,沿着溪流向上游探查,希望能找到更适合引水灌溉的地点,为未来的扩大种植做准备。

语言的融合也在日常劳作中不断加深。现在,流民们己经能用简单的词语加上手势,与蒋敦豪等人进行基本的工作交流。

丫丫甚至己经能和王一珩进行一些简单的对话,虽然常常词不达意,引得众人发笑,但气氛却其乐融融。

阿木老人更是成了赵一博的“本地顾问”,两人连比划带猜,交流着关于节气、土壤和本地动植物的知识。

这天傍晚,李昊将最新的物资清单向众人公布。除了储存的秋薯干、新收获的少量谷物,还有日益增多的柴火储备,以及开始尝试腌制的野菜、初步鞣制的兽皮,来自李耕耘陷阱的收获和流民提供的皮子等等。

清单上的项目越来越多,虽然每一样数量都有限,但品类在增加,显示出这个小小社群正在逐渐摆脱最初的赤贫状态,开始积累起微薄的“财富”。

“我们现在,算是有点家底了。”李昊合上记录用的树皮,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

蒋敦豪点了点头,目光扫过营地周围。夕阳下,新开垦的田地里,肥田的草木灰尚未完全融入土壤;山坳那边,新的土坯正在阳光下晾晒;溪边,何浩楠和几个流民正在尝试架设一个更省力的取水装置;核心营地的窝棚也比之前坚固了许多。

这一切,都与他们刚穿越来时那片蛮荒、绝望的景象截然不同。

“家底是一点一点攒起来的。”蒋敦豪沉声道,“我们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给脚下的根培土。根扎得越深,将来才能长得越稳,经得起风雨。”

他顿了顿,看向远方昏黄的天际线,那里是他们尚未深入了解的、属于“大夏”的广袤土地。

“第一季收获,只是证明我们能在这里活下来。接下来,我们要想的,是如何活得更好,更稳,如何把我们的‘根’,扎得更牢,让更多人,能在这片‘晴天’之下,活下去。”

爱吃柚子吗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85Z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十人开荒,满朝文武爱上我? http://www.220book.com/book/85ZP/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