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都喜欢听“可落地的大饼”,老员工都害怕“变革打破舒适区”,新员工都想靠“新方案”脱颖而出。只不过,商鞅的变法真的让秦国强大起来了,而我们公司那些“拍脑袋”的改革方案,大多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要么不了了之,要么变成了“折腾员工”的新花样。
下午的时候,商鞅派人给我送来了一份“变法推行计划表”,上面详细写着每个阶段要做的事情:第一个月“宣传造势”,第二个月“人员培训”,第三个月“试点推行”,第西个月“全面铺开”……我看着这份计划表,忍不住笑了——这简首就是现代项目管理的“标准流程”啊!连“试点推行”这种“降低风险”的操作都想到了,商鞅要是生在现代,绝对是个顶尖的项目经理。
晚饭的时候,我跟史官署的老同事老王一起吃饭。老王是个在秦国当了三十年史官的老头,为人很和蔼。我跟他聊起了今天朝堂上的事,老王叹了口气说:“小史啊,你还年轻,不知道变法的难处。当年穆公也想过改革,结果因为老臣们反对,最后不了了之。这次卫鞅虽然得到了主公的支持,但后面的路肯定不好走啊。那些王公贵族,哪会甘心自己的利益被触动?”
我点了点头,心里也明白这个道理。就像我们公司推行新制度的时候,那些老员工和部门经理,表面上不说什么,暗地里却各种阻挠,要么故意拖延,要么阳奉阴违。商鞅要面对的,可比我们公司的情况复杂多了,毕竟那些王公贵族手里可是有实权的,搞不好还会发动叛乱。
“不过啊,”老王又说,“卫鞅这个人,确实有本事。他刚来秦国的时候,跟主公谈了三次,第一次谈‘帝道’,主公不爱听;第二次谈‘王道’,主公还是没兴趣;第三次谈‘霸道’,主公一下子就听入迷了,两个人聊了三天三夜。你说说,这是不是跟你们现代说的‘精准定位用户需求’一样?”
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商鞅这是先做了“用户调研”,摸清了秦孝公的“真实需求”,才对症下药。难怪他能说服秦孝公,要是他一上来就谈“王道”“帝道”,估计早就被秦孝公赶出去了。这就跟我们做产品一样,要是不了解用户想要什么,就算产品做得再好,也没人买账。
晚上,我躺在简陋的木板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我想起了昨天在写字楼里加班的场景:总监在前面唾沫横飞地画饼,我们在后面昏昏欲睡地赶PPT,KPI像一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那时候我还抱怨“职场太卷了”,可跟秦朝比起来,我们这点“卷”根本不算什么。秦朝的百姓,不仅要面对“军功爵制”的压力,还要服徭役、纳重税,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砍头。而我们,至少还能在下班后跟朋友吐槽吐槽老板,周末还能睡个懒觉。
(http://www.220book.com/book/8AP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