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辑完成的《疯狂的石头》,像一块刚刚褪去粗粝外皮、露出内里莹润的璞玉,静静地躺在胶片盒里。但李慕白知道,在将它大规模推向市场接受检验之前,还需要最后一道工序——点映。他要让第一批观众的口碑,成为这部电影最好的广告,去引爆更大的市场。
这一次,他不再局限于高校。在于东和光线的协助下,星辰影业精心策划了一场覆盖北平、上海、广州、成都、重庆五大票仓城市的点映活动。选择的影院都是当地观影氛围较好、观众接受度高的场所,场次则主要集中在周末的下午和晚上。
宣传上,李慕白吸取了《鬼影实录》的经验,没有过度渲染,而是打出了“李慕白颠覆之作”、“年度最接地气喜剧”、“让你笑出眼泪的‘笨贼’传奇”等口号,配合着黄渤、王迅等人极具特色的剧照,勾起了不少观众的好奇心。
点映第一天,北平某影院。
观众怀着各种心情入场——有李慕白的粉丝,有被宣传语吸引的路人,也有少数抱着挑刺心态前来的影评人。灯光暗下,银幕上出现制片厂标志后,电影首接切入主题——一罐从天而降的可乐瓶,砸中了包世宏的面包车,也砸开了这个荒诞故事的序幕。
一开始,影院里还有些许窃窃私语。但随着剧情展开,三条故事线并行推进,密集的笑点如同机关枪扫射般袭来:
国际大盗麦克用着高端装备却被本地小偷轻松“教做人”;
道哥三人组煞有介事地策划着漏洞百出的“盗宝计划”;
包世宏和他的保安队友们一本正经地守护着真假难辨的翡翠……
影院里的气氛开始发生变化。起初是零星的轻笑,接着是压抑不住的大笑,再到后来,几乎变成了持续的、爆发的哄堂大笑!尤其是黄渤饰演的黑皮,他那口地道的方言、愣头青的做派和时不时冒出的金句,几乎每一次出场都能引发一阵笑声浪潮。
“我顶你个肺啊!”
“牌子!班尼路!”
“跟你哥俩说,这事没完!”
这些台词伴随着演员精准的表演,深深地刻进了观众的脑海里。王迅的奸猾怂,郭涛的无奈坚守,刘桦的狼狈“专业”,每一个角色都鲜活无比,充满了市井的烟火气和荒诞的喜剧感。
电影结束后,灯光亮起。许多观众还沉浸在刚才欢快的氛围里,脸上带着意犹未尽的笑意,一边往外走,一边兴奋地讨论着。
“太逗了!笑得我肚子疼!”
“那个黑皮太有意思了!还有那个道哥,眨巴眼算计人的样子绝了!”
“没想到啊,李慕白拍喜剧也这么厉害!”
“这才是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喜剧嘛!比那些装疯卖傻的好看多了!”
类似的场景,在五大城市的多家点映影院同时上演。第一批观众的口碑,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迅速漾开涟漪。
各大电影论坛和早期的社交网络(如BBS)上,开始涌现出大量关于《疯狂的石头》的讨论帖。
“强烈安利《疯狂的石头》!笑点密集不低俗,演员全体在线!”
“年度黑马预定!李慕白牛逼!黄渤牛逼!”
“看完点映,我宣布,黑皮是我今年的快乐源泉!”
“没想到一部低成本喜剧能拍得这么工整,多线叙事玩得飞起!”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有评论认为电影“过于吵闹”、“部分笑点略显粗俗”,但很快就被更多的好评淹没。总体评价呈现出一边倒的赞誉之势。
媒体的反应也迅速跟进。之前持观望态度的影评人,在观看了点映后,纷纷调整了笔锋。
“《疯狂的石头》:草根智慧的狂欢与黑色幽默的胜利!”
“李慕白再次证明,好电影不靠明星堆砌,靠的是真诚与才华!”
“一颗来自市井的‘疯狂石头’,或将砸开中国喜剧电影的新大门!”
于东每天抱着电话,接收着从各地传回来的点映上座率和观众反馈,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李导!爆了!口碑彻底爆了!很多影院主动联系我们,要求增加点映场次!不少院线经理也开始重新评估这部片子了!”
就连中影的韩三平,也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李慕白那个《疯狂的石头》,点映反响不错,可以适当关注一下后续排片。” 这句话,无疑给院线经理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迪丽热巴看着网络上和报纸上越来越多的好评,激动地对李慕白说:“李导,大家好像……都很喜欢!”
李慕白看着窗外,嘴角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微笑。点映的成功,在他的预料之中,但口碑发酵的速度和强度,还是让他有些惊喜。
“热巴,听到这些笑声了吗?”他轻声说,“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东西。现在,火己经点着了。”
他转过身,目光坚定:“通知于总和我们所有的合作方,点映规模可以适度扩大,但控制住,保持饥饿感。把所有资源,集中到正式公映的第一周!我们要让这把火,烧得更旺!”
《疯狂的石头》凭借其过硬的质量和精准的点映策略,成功地打响了口碑第一枪。一股名为“石头”的喜剧旋风,正悄然形成,即将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国影院。真正的票房战役,一触即发。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重活,娱乐教父》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8AW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