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项目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星辰影业内部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也迅速通过各种渠道传遍了整个行业。随之而来的,并非全是期待与喝彩,更多是铺天盖地的质疑与看衰。
行业论坛和某些专业媒体的评论版块,充斥着刺耳的声音:
“星辰影业飘了!刚有点成绩就敢碰科幻?知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一个亿拍科幻?李慕白怕是没见过钱吧?这点钱够好莱坞做个片头吗?”
“国产科幻?笑话!要技术没技术,要想象力没想象力,坐等扑街!”
“支持创新,但步子迈太大容易扯着蛋,建议星辰影业先拍点稳妥的。”
甚至连一些之前合作愉快的业内人士,私下里也表达了对李慕白此举的不解和担忧。巨大的压力,不仅落在李慕白肩上,也让整个星辰影业的团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凝重。
面对外界的喧嚣,李慕白在公司内部召开了一次全员大会。他站在台上,身后是“揽星号”飞船的概念图,目光扫过台下每一张或激动、或忐忑、或迷茫的脸。
“我知道,大家最近听到了很多声音。”李慕白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平静而有力,“有人说我们疯了,有人说我们不自量力。没错,《深空之下》很难,难到可能把我们之前赚的所有钱都烧光,还可能失败得一塌糊涂。”
他顿了顿,语气陡然提升:“但是,如果我们因为难就不去做,因为怕失败就不敢尝试,那星辰影业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只是为了重复生产安全的、能赚钱的类型片吗?”
“不是!”台下,于东率先喊了出来。
“不是!”黄博紧跟着吼道。
“不是!”越来越多的员工,尤其是那些年轻的、怀揣梦想的创作者们,激动地跟着呐喊。
李慕白抬手,压下声浪,眼神锐利如刀:“我们的意义,就在于敢闯无人区,敢做拓荒牛!《深空之下》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是我们对中国电影工业未来的一次投资,一次冲锋!这条路注定荆棘密布,但能够参与其中,与有荣焉!”
他环视全场,一字一句地说:“愿意跟着公司一起扛、一起闯的,我李慕白在此承诺,必将竭尽所能,带你们去看那片从未有人见过的星空!如果觉得风险太大,现在也可以选择离开,公司会给予丰厚的补偿,大家好聚好散。”
会场寂静了片刻,随即爆发出更强烈的声浪:
“干!”
“跟着李导干!”
“拼了!”
人心,在这一刻被凝聚了起来。
稳定了内部军心,李慕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项目最关键的基石搭建上。
首先是人才。 他深知,科幻电影的成功,编剧和美术是灵魂。他亲自出面,三顾茅庐,请动了两位在国内科幻文学界享有盛名、但对电影编剧心存疑虑的作家刘工和何平,组建了核心编剧小组。李慕白与他们同吃同住,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不断打磨世界观和故事细节,确保科学逻辑的严谨与人文情感的表达能够平衡。
“李导,你是我见过最懂科幻,也最尊重原著的制片人。”刘工在剧本大纲最终定稿后,由衷感慨,“把‘揽星号’交给你,我放心。”
同时,李慕白通过姜文的关系,找到了曾参与过一些国际合拍片美术设计、思维活跃且对科幻充满热情的美术指导张帆。张帆带领团队,在李慕白提供的概念方向基础上,开始进行大量扎实的设计工作,从飞船内部结构到宇航服细节,从外星地貌到未来器物,力求每一个元素都既有科幻感,又符合近未来的现实推演。
其次是资本。 于东带领的融资小组遭遇了巨大阻力。传统的电影投资方对这个项目望而却步,认为风险过高。一次关键的融资会议上,一位资深投资人毫不客气地对于东说:“于总,不是我们不看好星辰,但科幻片就是个无底洞,你们这个团队,驾驭不了。”
面对困境,李慕白调整了策略。他不再局限于传统影视资本,而是让于东主动接触对前沿科技、文化IP布局感兴趣的互联网巨头和风险投资机构。同时,他亲自带着精心准备的、厚达数百页的项目计划书(包含详细的世界观设定、概念图、市场分析和风险控制方案),飞往上海、深圳,与几家大型科技企业和投资基金的负责人进行路演。
他的真诚、专业以及对项目清晰的规划,打动了一些具有远见的投资人。经过艰难的谈判,星辰影业最终与一家国内顶级的互联网巨头“星海科技”达成了初步投资意向。星海科技看中的不仅是电影本身,更是《深空之下》这个IP在游戏、衍生品等领域的巨大潜力,以及星辰影业敢于挑战硬核类型的魄力。首轮五千万的资金缺口,终于看到了填补的希望。
最后是技术。 李慕白派遣制作部总监带队,远赴新西兰,与彼得·杰克逊的维塔数码工作室进行了初步接触。维塔方面对来自中国的这个项目表达了兴趣,但开出的价码也让星辰影业咋舌。与此同时,李慕白在国内也开始物色有潜力的年轻视效人才,计划送他们去海外培训,为长远的技术自主做准备。
就在《深空之下》项目艰难推进,刚刚见到一丝曙光时,一个意想不到的“麻烦”找上了门——迪丽热巴即将开拍的那部都市女性题材电影《她,独自醒来》的导演,因为创作理念与资方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宣布退出。
消息传来时,李慕白正在与编剧小组推演一场关键的飞船危机戏码。他放下手中的笔,揉了揉眉心。这就是多线作战的常态,一个问题叠着另一个问题。
他没有慌乱,只是对前来汇报的于东平静地说:“通知剧组,拍摄计划暂缓一周。导演人选,我来解决。”
铸舰之路,道阻且长。资本的冰山、技术的壁垒、人才的匮乏、外界的质疑,如同宇宙中的暗礁与尘埃,时刻考验着这艘尚未成型的“揽星号”和它的掌舵人。但李慕白知道,既然选择了深空,便只能义无反顾,砥砺前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8AW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