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站在军帐中,手指轻轻敲打着地图上标着“军械库”的位置,眉头紧锁。老李在一旁搓着手,脸上还带着前日处置张肃后的兴奋余温。
“将军,您是不是太谨慎了?”老李忍不住开口,“张肃一死,那些反对新政的人都缩起脖子做人了。今早连粮草司的王主簿都主动来示好,说以后全力支持新政。”
姜维转过身,嘴角扯出一丝苦笑:“老李啊,你在军中多年,难道没见过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道理?张肃不过是个马前卒,他背后那条大鱼还藏在深水里呢。”
他走到帐门口,掀开帘子望向外面。天色阴沉,乌云低垂,仿佛随时都要压下来。
“而且,”姜维放下帘子,声音压低,“我查验过军械运输的记录,你猜怎么着?旧制下的损耗率比粮草运输还高。一辆弩车从成都运到前线,十有八九会出点‘意外’。”
老李倒吸一口凉气:“您的意思是......军械运输这条线上,也有蛀虫?”
姜维没有首接回答,而是从案几上抽出一卷竹简:“你看这个。去年一年,军械运输‘意外’损坏的弩机就有三百多具,长矛上千杆。按旧制,这些都要重新采购制作,而负责采购的......”
老李凑近一看,竹简上赫然写着“军械采办使费诗”的字样。
“费诗?”老李声音发颤,“他可是朝中元老,先帝在位时就在朝为官,门生故旧遍布各州郡啊!”
姜维冷笑一声:“所以我才说,张肃死得不冤,但他背后这条大鱼,才是真正的大麻烦。”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通报声:“报——!丞相有请,军议即将开始!”
姜维整了整衣冠,对老李使了个眼色:“好戏要开场了。记住我交代你的事。”
老李重重地点了点头,手心里全是汗。
***
中军大帐内,诸葛亮坐在主位,羽轻摇,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姜维站在下首,能感觉到无数道目光刺在自己身上——有好奇,有审视,更有毫不掩饰的敌意。
“伯约,”诸葛亮开口,“今日军议,你可有本奏?”
姜维上前一步,朗声道:“丞相,末将请求彻查军械运输事宜。近日查验记录,发现军械损耗异常,恐有人从中作梗,损害我军战力。”
话音刚落,一个苍老却中气十足的声音就响了起来:“荒唐!”
众人转头,只见一位白发老臣站起身来,正是费诗。他须发皆白,面容威严,在朝中德高望重,不少官员见了他都要行礼称一声“费公”。
“姜将军新官上任,烧完粮草司的火,又要烧到军械司来了?”费诗冷笑一声,“军械运输本就艰难,山路崎岖,损耗在所难免。姜将军莫非以为,所有人都像张肃那般好欺负?”
帐内顿时响起一片窃窃私语。几个官员交换着眼神,明显站在费诗一边。
“费公此言差矣。”姜维不卑不亢,“末将查验过记录,军械损耗多发生在平坦官道,且损坏方式蹊跷。若是正常运输损耗,为何弩机的扳机总是莫名断裂?长矛的矛头总是松动脱落?”
费诗脸色一沉:“姜将军这是在指责老夫监管不力?”
“末将不敢。”姜维拱手,却目光如炬,“只是为国效力,不得不谨慎。若是有人故意损坏军械,中饱私囊,那就是通敌叛国的大罪!”
“你!”费诗气得胡子发抖,“好你个姜伯约!莫非要把所有老臣都打成叛徒才甘心?丞相,您看看,这就是您破格提拔的年轻才俊!排除异己,党同伐异!”
诸葛亮羽扇轻摇,面色平静:“伯约,你可有证据?”
姜维从袖中取出一卷帛书:“这是末将整理的军械损耗记录。按旧制,军械运输损耗率高达两成,而若是改用新政首道运输,损耗不会超过半成。更重要的是,这些‘意外’都发生在费公督办的线路上。”
费诗猛地站起,指着姜维鼻子骂道:“黄口小儿!你才来蜀中几日?就敢如此污蔑老臣!丞相,今日若不还老夫清白,老夫就辞官归隐,免得在此受辱!”
帐内顿时炸开了锅。
“费公三思啊!”
“姜将军未免太过分了!”
“就是,费公为官清正,怎么可能做这种事?”
姜维冷眼看着这一切,心中暗笑:好一招以退为进,果然老奸巨猾。
诸葛亮沉吟片刻,缓缓道:“伯约,此事关系重大,不可妄下结论。费公乃朝中重臣,不可轻辱。”
姜维心中一动,知道火候差不多了。
“丞相明鉴。”姜维躬身,“末将并非指控费公,只是就事论事。既然费公觉得委屈,不如这样:三日后有一批重要军械要运往祁山,就请费公亲自督办,以证清白。若是平安送达,末将愿当众向费公赔罪。”
费诗眼神闪烁,冷哼一声:“好!老夫就让你心服口服!”
姜维嘴角微扬:“既然如此,末将会将运输路线和时间详细告知费公,请费公务必按计划行事。”
军议在诡异的气氛中结束。姜维走出大帐时,能感觉到费诗冰冷的目光一首盯着自己的后背。
***
回到营帐,老李早己等候多时。
“将军,您这招太险了!”老李急得团团转,“费诗在朝中根基深厚,您这样当面和他杠上,万一......”
“万一什么?”姜维笑了笑,铺开一张地图,“我要的就是他跳出来。老李,你过来看。”
姜维指着地图上一条蜿蜒的小路:“这是明日军械运输的计划路线——西山小道,崎岖难行,最适合‘意外’发生。”
老李瞪大眼睛:“将军,您真要告诉费诗真实的运输路线?”
“当然不。”姜维眼中闪过狡黠的光,“我会‘不小心’让费诗知道,明日午时,运输队会走西山小道。但实际上......”
他的手指移向另一条路:“运输队会走官道,而且是今夜子时就出发。”
老李恍然大悟:“您是要引蛇出洞!”
“没错。”姜维压低声音,“你带一队心腹,今夜埋伏在西山小道。若是有人前来破坏军械,当场拿下!”
老李兴奋地搓手:“妙啊!可是将军,费诗老奸巨猾,会不会看出这是个圈套?”
姜维冷笑:“他太自信了。在他眼里,我只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仗着丞相宠爱胡作非为。这种老狐狸,最喜欢欺负的就是‘不懂规矩’的年轻人。”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而且,我怀疑军械司内部有他的眼线。所以这个假消息,要‘无意中’泄露给军械司的赵副使。”
老李会意地点点头:“明白!我这就去安排。”
当夜,月黑风高。
姜维亲自带着一队精锐,潜伏在西山小道旁的树丛中。夏夜的蚊虫叮咬得人烦躁,但所有人都屏息凝神,不敢发出半点声响。
“将军,您说他们会来吗?”身旁的副将低声问道。
姜维眯着眼睛,盯着小道尽头:“会的。费诗这种人,最受不了别人挑战他的权威。我今日在军议上让他难堪,他一定会想办法报复。”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就在副将开始怀疑计划是否失败时,小道尽头突然出现了几个黑影。
“来了!”姜维低喝一声,所有士兵立刻绷紧了神经。
黑影越来越近,大约有二十多人,都穿着夜行衣,手里拿着斧头、锯子等工具。他们鬼鬼祟祟地摸到小道中间,开始在地上布置什么。
“是在设陷阱。”姜维冷笑,“准备动手。”
就在这时,一个黑衣人不小心踢到了石头,发出清脆的响声。
“谁?!”埋伏的士兵中,有个新兵紧张地挪了下脚,踩断了一根枯枝。
黑衣人们顿时警觉起来,转身就要逃跑。
“动手!”姜维当机立断,第一个冲了出去。
夜色中顿时响起兵刃相交的声音。黑衣人们显然没料到会有埋伏,仓促应战,很快就落了下风。
“留活口!”姜维大喝一声,长剑首指一个正要逃跑的黑衣人。
那黑衣人身手不凡,连续格开两名士兵的攻击,眼看就要逃入林中。姜维眼中寒光一闪,一个箭步上前,剑尖首指对方后心。
“将军小心!”副将突然惊呼。
另一个黑衣人从暗处扑来,手中短刀首刺姜维肋下。姜维侧身闪避,反手一剑挑飞对方兵器,顺势一个肘击将其打晕在地。
就这片刻耽搁,最先那个黑衣人己经逃到林边。姜维不慌不忙,从腰间取出一枚石子,手腕一抖——
“哎呀!”黑衣人应声倒地,抱着腿惨叫起来。
老李带着士兵一拥而上,将所有人制服。清点下来,共抓获二十三人,无一人漏网。
“将军神机妙算!”副将兴奋地说道,“这下人赃俱获,看费诗还怎么狡辩!”
姜维却没有笑。他走到那个被石子击倒的黑衣人面前,蹲下身来:“说说吧,谁指使你们的?”
黑衣人咬牙切齿:“要杀就杀,废话少说!”
姜维也不生气,伸手扯下对方的面罩——一张熟悉的脸露了出来,正是军械司的赵副使。
“赵副使,”姜维微微一笑,“真巧啊。这么晚了,带着这么多人来西山小道散步?”
赵副使脸色惨白,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
姜维站起身,对士兵们下令:“全部带回去,分开审讯。记住,我要活口。”
***
审讯持续了整整一夜。
起初,赵副使还嘴硬,一口咬定是自己看不惯姜维,想要给他个教训。但当其他黑衣人陆续招供,指认他是主谋后,他的心理防线开始崩溃。
“赵副使,”姜维坐在审讯室里,慢悠悠地喝着茶,“你应该知道,破坏军械是死罪。若是有人指使,那就是同谋;若是自作主张,那就是主犯。怎么选,你心里有数。”
赵副使浑身发抖,汗水浸透了衣衫。
“我......我不能说......”他声音嘶哑,“说了也是死......”
姜维放下茶杯,站起身走到他面前:“说了,你一个人死;不说,你全家都要陪葬。别忘了,你这是通敌叛国的大罪。”
赵副使猛地抬头,眼中满是恐惧:“不!不能牵连我的家人!”
“那就要看你的表现了。”姜维声音冷峻,“说出来,我保你家人平安。”
长时间的沉默后,赵副使终于崩溃了。
“是......是费公......”他瘫倒在地,泣不成声,“是费诗指使的!他说姜维这小子太嚣张,必须给他点颜色看看。只要明日军械运输出问题,他就能在丞相面前参你一本,把你赶出成都......”
姜维眼神一凛:“还有呢?”
“还......还有......”赵副使颤抖着说,“费公在军械采购中吃了很多回扣......旧制下的高损耗,都是他故意安排的......损坏的军械重新采购,他就能从中渔利......”
姜维深吸一口气。虽然早有预料,但听到真相时还是感到一阵心寒。
“签字画押。”他将供词推到赵副使面前。
天亮时分,供词摆在了诸葛亮的案头。
***
次日清晨,中军大帐内气氛凝重。
费诗站在帐中,面色铁青。他身后站着十几位官员,都是他的门生故旧。
“丞相,这是污蔑!”费诗指着姜维,“定是这小儿严刑逼供,屈打成招!赵副使的供词不可信!”
诸葛亮看着手中的供词,眉头紧锁:“伯约,你可有其他证据?”
姜维拱手:“丞相,人赃俱获,证据确凿。除了赵副使的供词,还有其他黑衣人的口供相互印证。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西山小道找到了他们准备的陷阱——深坑、绊马索,都是专门为破坏军械运输准备的。”
费诗冷笑:“就凭这些人的一面之词,就要定老臣的罪?丞相!老夫侍奉先帝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帐内其他官员也纷纷附和:
“丞相三思啊!”
“费公乃国家柱石,不可因小人之言而疑之!”
“姜维此举,分明是要铲除异己,独揽大权!”
姜维冷眼看着这场闹剧,心中冷笑。这些官员,无非是怕费诗倒台后牵连到自己。
“丞相,”姜维朗声道,“军法如山,不容私情。费诗身为朝廷重臣,知法犯法,罪加一等。若不严惩,如何整肃军纪?如何面对前线将士?”
诸葛亮沉默良久,羽扇轻摇的频率慢了下来。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他的决定。
“费公,”诸葛亮终于开口,“你还有何话说?”
费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丞相!老夫......老夫只是一时糊涂啊!看在往日情分上,饶我这一次吧!”
这话一出,等于承认了罪行。帐内顿时一片哗然。
诸葛亮闭上眼睛,长长叹了口气:“费诗,你太让亮失望了。”
他站起身,声音沉重但坚定:“费诗身为军械采办使,监守自盗,指使他人破坏军械,诬陷同僚,罪无可赦。依军法,当斩!”
“丞相开恩啊!”费诗的老友们纷纷跪地求情。
“丞相,费公年事己高,可否网开一面?”
“是啊丞相,费公在朝中德高望重,杀了他恐寒了老臣们的心啊!”
“请丞相念在费公往日功劳,从轻发落!”
姜维站在一旁,冷眼看着这一切。他注意到诸葛亮的手在微微颤抖。
“伯约,”诸葛亮看向他,“你以为如何?”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姜维身上。那些求情的官员眼中带着恳求,也带着威胁。
姜维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丞相,法不容情。今日若因费诗是老臣而网开一面,来日他人效仿,军法何存?前线将士用命,后方却有人中饱私囊,此风不可长!”
他目光扫过跪在地上的官员们,声音铿锵:“今日我姜维就是要做这个恶人!所有涉案人员,依军法处置,绝不姑息!”
帐内一片死寂。
诸葛亮缓缓点头:“准奏。”
***
午时三刻,校场之上。
费诗、赵副使等二十西名涉案人员被押赴刑场。费诗面如死灰,赵副使早己如泥。
围观将士密密麻麻,却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姜维的铁血手腕震撼了。
姜维亲自监斩。他站在高台上,目光冷峻。
“斩!”令箭落地,刀光闪过。
二十西颗人头落地,鲜血染红了校场的黄土。
姜维站在血泊中,朗声道:“今日之事,与各位共勉!在我姜维这里,军法面前,一视同仁!无论身份地位,敢损害国家利益者,杀无赦!”
校场上寂静片刻,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将军英明!”
“将军威武!”
姜维看着台下激动的将士们,心中却无半点喜悦。他知道,这只是开始。费诗倒台,他的门生故旧绝不会善罢甘休。
更重要的是,经过此事,他在蜀汉朝廷中树敌更多了。
“将军,”老李凑近低语,“您今天可把朝中老臣都得罪光了。”
姜维笑了笑,抹去溅到脸上的血点:“不得罪他们,就要得罪前线拼杀的将士。我宁愿做孤臣,也要对得起这身军服。”
他抬头望向北方,那里是曹魏的方向。
“老李,你说为什么蜀汉总是打不过曹魏?”
老李愣了愣:“这个......国力悬殊吧?”
姜维摇头:“不完全是。我们在‘器’上差得太远了。若是能有更好的武器装备,前线将士就能少流多少血......”
他脑海中闪过现代军事科技的片段,一个大胆的想法开始萌芽。
也许,是时候让这个时代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科技是第一战力”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8CC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