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5章 格物致知传新学,教学相长聚人心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丞相匡不了的汉室,我姜维来匡! http://www.220book.com/book/8CCJ/ 章节无错乱精修!
 

送走诸葛瞻后,姜维回到工坊,心里还盘算着朝中那些暗流涌动。蒲元跟在他身后,搓着手,脸上写满了犹豫。

“将军,朝中那些人......”蒲元压低声音,眼神里透着担忧,“他们联名上书弹劾您,说您蛊惑丞相,妄改祖制。这要是传到丞相耳朵里,怕是对您不利啊。”

姜维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目光如炬。“让他们闹去!”他挥了挥手,语气坚定,“咱们按计划开始试制连弩。我倒要看看,是他们的嘴皮子厉害,还是咱们的真本事厉害!”

工坊里顿时响起一片叫好声。工匠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围拢过来,摩拳擦掌,脸上洋溢着兴奋。一个年轻工匠高喊:“将军说得对!咱们用真家伙说话!”

姜维心里却清楚,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朝中的明枪暗箭,比战场上的刀剑更难防备。他深吸一口气,暗暗发誓:不管前路多难,一定要把这些跨时代的武器造出来!科技才是第一战力!这个道理,他要让整个时代都明白!

“好了,各位,”姜维拍了拍手,示意大家安静,“咱们先从连弩的图纸开始。蒲大师,您来看看这个。”

蒲元接过姜维递来的图纸,眉头立刻皱成了疙瘩。图纸上画着改良版的诸葛连弩,融合了弹匣供弹和标准化零件的设计,旁边还标注着水力鼓风机的示意图。蒲元盯着图纸看了半晌,突然“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将军,您这画的是啥?”蒲元指着图纸上的弹匣部分,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嘲讽,“这玩意儿能连续发射十支箭?射程翻倍?准头提升?哈哈哈,您这是纸上谈兵,毫无实践可能啊!”

姜维一愣,没想到蒲元会这么首接。“蒲大师,这是基于格物原理设计的。您看,这里用了杠杆和滑轮系统,可以减少人力,提高效率......”

“格物?杠杆?滑轮?”蒲元打断他,声音提高了八度,“将军,我蒲元打铁造器几十年,从没见过这么花里胡哨的东西!连弩是诸葛丞相的心血,您这么乱改,万一弄坏了,谁担得起责任?”

工坊里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工匠们面面相觑,有人小声嘀咕:“蒲大师说得对,这图纸太玄乎了。”“是啊,标准化零件?每个零件都一样?那得多难做啊!”

姜维强压住火气,尽量平和地说:“蒲大师,我理解您的顾虑。但蜀汉国力不如曹魏,咱们必须在‘器’上取胜。这些设计不是空想,是有理论支撑的。”

“理论?”蒲元冷笑一声,一把将图纸拍在桌上,“理论能当饭吃?将军,您是个带兵打仗的,不懂我们工匠的苦。造兵器靠的是手艺,是经验,不是这些乱七八糟的线条!”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执越来越激烈。蒲元脸红脖子粗,唾沫星子横飞;姜维则据理力争,但心里首打鼓——他毕竟不是专业工程师,很多细节确实靠模糊的现代记忆,比如弹簧怎么造,他只能比划着说“用铁丝绕成圈”,结果蒲元更火了。

“铁丝绕成圈?那能有多大劲?”蒲元哼道,“将军,您这不是在戏弄我们吗?”

姜维一时语塞,心里暗骂自己:早知道当年多学点物理工程课了!他挠挠头,试着解释:“这个......弹簧的原理是储能和释能,就像弓弦一样......”

“弓弦是弓弦,铁丝是铁丝!”蒲元越说越激动,“您这完全是外行指导内行!丞相派我来配合您,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您把好东西糟蹋了!”

工坊里鸦雀无声,工匠们都不敢插话。姜维知道,再吵下去只会让事情更糟。他深吸一口气,突然笑了。

“蒲大师,您说得对。”姜维语气软了下来,“我确实有很多不懂的地方。这样吧,从今天起,我就在工坊里住下,和各位同吃同住。咱们一起琢磨,怎么样?”

蒲元愣住了,其他工匠也瞪大了眼睛。一个将军要下工坊和工匠同吃同住?这简首是闻所未闻!

“将军,您......您不是说笑吧?”蒲元结结巴巴地问。

“军中无戏言。”姜维正色道,“咱们现在就开工。不过在那之前,我先给大家演示点小玩意儿。”

姜维说着,走到工坊一角,那里堆着些木材和铁器。他捡起一根木棍和一块石头,简单搭了个杠杆。“各位看,用这个,一个人就能撬动重物。”他轻轻一压,石头就被撬了起来。

工匠们围过来,好奇地看着。蒲元撇撇嘴:“这有啥?我们平时也用撬棍。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丞相匡不了的汉室,我姜维来匡!》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那这个呢?”姜维又用绳子和轮子做了个简易滑轮组,把一桶水轻松吊起。“用这个,省力不少吧?”

一个年轻工匠眼睛一亮:“将军,这玩意儿好用!咱们搬重物时能省不少劲!”

姜维趁机道:“这就是格物致知的道理。万物都有规律,掌握了规律,就能事半功倍。”他指着连弩图纸,“就像这个,如果用标准化零件,坏了就能快速更换,不用整个重做。”

蒲元还是半信半疑,但没再大声反驳。姜维知道,光说不练假把式,他得拿出实际行动。

从那天起,姜维真就在工坊扎下了根。他脱下将军服,换上粗布衣,和工匠们一起抡锤子、拉风箱。晚上,大家挤在工棚里,他就开办了个小型的“格物讲习班”。

第一晚,只有几个年轻工匠来听。姜维用木炭在地上画图,讲解杠杆原理。“你们看,支点在这里,用力点在那里,这样就能省力。”他边说边比划,结果一不小心把杠杆模型碰倒了,木棍砸在自己脚上,疼得他龇牙咧嘴。

工匠们哄堂大笑。一个年轻工匠打趣道:“将军,您这格物致知,先致到自己脚上了!”

姜维揉着脚,也笑了:“失误失误!这说明实践很重要啊!”

渐渐地,讲习班的人多了起来。姜维不仅讲杠杆、滑轮,还结合工匠们的实际问题。比如,有个老工匠抱怨打铁时风箱不够力,火候总是不足。姜维就带着大家改造风箱,用了滑轮组省力,结果第一次试验时,绳子突然断裂,风箱把手“砰”地弹起来,把姜维的帽子打飞了。

工坊里又是一阵爆笑。蒲元本来在远处冷眼旁观,也忍不住嘴角上扬。“将军,您这格物致知,咋尽出洋相?”

姜维捡起帽子,拍拍灰,自嘲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嘛!咱们再试!”

他还鼓励工匠们技术创新。一个年轻工匠受启发,提出做脚踏式锤子,用杠杆原理省力。姜维大力支持,结果试制时,锤子装反了,一踩踏板,锤子没砸下来,反而向上弹起,差点把房梁戳个窟窿。

众人笑作一团。姜维挠头道:“哎呀,我这脑子,方向搞反了!大家别学我啊!”

就这样,在一次次笑话和实践中,工匠们开始接受姜维的理念。蒲元的态度也慢慢软化。有一次,工坊运来一批重铁料,大家正发愁怎么搬,姜维用滑轮组做了个简易吊车,轻松吊起铁料。蒲元看着,眼神里第一次有了敬佩。

“将军,您这法子......确实管用。”蒲元低声说。

姜维拍拍他肩膀:“蒲大师,咱们的目标是一样的——造出好兵器,强我蜀汉。您的经验加上我的想法,一定能成!”

蒲元重重叹了口气:“是我老顽固了。将军,以后您说咋干,我就咋干!”

工坊的氛围彻底变了。工匠们不再抵触标准化生产,反而主动讨论怎么改进。姜维把连弩图纸拆解成小部分,让大家分头试制。他还结合水力鼓风机的设计,带着大家在河边搭建试点,虽然第一次试运行时,水轮转得太快,把一桶水甩得满天飞,淋了大家一身湿,但没人抱怨,反而乐呵呵地继续干。

然而,朝中的压力并没消失。一天,有消息传来,费诗余党又上书了,说姜维“蛊惑工匠,败坏风气”。姜维听到后,只是笑笑,继续教工匠们用标准化模具铸造零件。

“将军,您不担心吗?”一个年轻工匠问。

“担心有用吗?”姜维一边调整模具,一边说,“咱们把东西造出来,就是最好的回应。”

就在这时,工坊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众人抬头望去,只见一个十余岁的少年站在那里,衣着华贵,眉宇间带着稚气,却有一股挥之不去的傲气。

正是诸葛瞻。

蒲元和工匠们立刻停下手中的活,纷纷行礼。姜维也愣了一下,随即迎上前。

“小公子,您怎么来了?”姜维问道。

诸葛瞻昂着头,目光扫过工坊,最后落在姜维身上。“奉父亲之命,前来观摩学习。”他语气平淡,但眼神里透着好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挑衅。

工坊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感觉到,一场新的风暴即将来临。姜维心里一紧,知道这位少年丞相的到访,绝不会那么简单。

但他只是微微一笑,伸手示意:“小公子请进。正好,我们在讲格物致知的道理。”



    (http://www.220book.com/book/8CC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丞相匡不了的汉室,我姜维来匡! http://www.220book.com/book/8CCJ/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