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时分,五丈原的雾气还未散尽,姜维站在营帐外,深吸一口凉气。一夜未眠,他的眼眶微红,但精神却异常清醒。王平屁颠屁颠地跑过来,手里拎着个酒壶,嘿嘿笑道:“将军,昨晚兄弟们偷喝的马奶酒,我查清楚了,是后勤那帮家伙把酒和牲口饲料放一块儿了,结果有人拿错了壶。现在那几个拉肚子的兵,正蹲在茅坑边骂娘呢!”姜维忍不住笑出声,摇摇头:“这帮兔崽子,下次再乱喝,罚他们去喂牛。”王平连连点头,又压低声音:“将军,成都那边有消息吗?我听说朝里那帮老家伙,整天嚼舌根,说咱们打仗太猛,浪费钱粮。”
姜维眼神一凛,望向西南方向。五丈原大捷的消息,应该己经传回成都了。他心知肚明,这场胜利只是暂时压住了反对的浪潮,暗流依旧在涌动。“王平,传令下去,加强巡逻,别让魏军细作钻了空子。另外,把缴获的兵器清点好,送回汉中兵工厂改造。”王平应声而去,姜维转身回帐,铺开地图,开始筹划下一步攻势。司马懿退守营垒,像只缩头乌龟,但这老狐狸绝不会善罢甘休。姜维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眉头紧锁——内部的问题,比外敌更棘手。
与此同时,成都的皇宫里,早朝刚刚开始。刘禅坐在龙椅上,打了个哈欠,昨晚他偷偷在御花园烤肉吃,结果吃撑了,现在还有点迷糊。太监高声宣报:“五丈原大捷!姜维将军率军大破魏军,斩敌上万,缴获辎重无数!”朝堂上一片哗然。谯周本来正低头打盹,一听这话,差点把胡子揪下来,他赶紧咳嗽两声,站出列道:“陛下,此战虽胜,但耗费巨大。姜维年轻气盛,若长久如此,恐伤国本啊!”他话音刚落,蒋琬就站出来反驳:“谯大人,胜仗就是胜仗!姜维用兵如神,乃国之栋梁,岂能因小失大?”
刘禅挠挠头,看向一旁的诸葛瞻:“爱卿,你觉得呢?”诸葛瞻脸色阴沉,他本想说点什么,但看到父亲诸葛亮不在朝中,自己又刚被训斥过,只好硬生生咽回去。他勉强挤出笑容:“陛下,姜维将军功不可没,臣以为当重赏。”心里却骂开了花:这姜维,凭什么抢尽风头?我诸葛瞻才是丞相之子,却像个摆设!朝堂上,主和派和主战派吵成一团,但大捷的消息像一盆冷水,暂时浇灭了反对的火焰。刘禅被吵得头疼,摆摆手:“行了行了,赏!赏姜维黄金百两,绸缎千匹。退朝退朝,朕得去消消食。”
退朝后,诸葛瞻闷闷不乐地回到府邸。他刚坐下,管家就递上一封密封的信函:“公子,丞相从五丈原送来的急信。”诸葛瞻心跳加速,父亲很少亲自写信给他,莫非是夸奖他最近安分?他迫不及待地拆开信,纸张粗糙,字迹却苍劲有力——是诸葛亮的亲笔。
“瞻儿,见字如面。五丈原一战,姜维立下大功,你可知为何?”信的开头就让诸葛瞻脸色一变。诸葛亮在信中毫不留情地批评他在后方的所作所为:削减粮草、派宦官监军、甚至与谯周等人勾结,散布流言。“你身为我子,却心胸狭隘,嫉贤妒能。姜维乃蜀汉未来,其才略胆识,远超常人。你若再执迷不悟,与他对立,便是自毁长城!”信中还详细列举了姜维的贡献:汉中农业改革让粮产翻倍,兵工厂造出的新式连弩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军政学堂培养的将领正逐步替换老派势力。“瞻儿,摒弃成见,与姜维同心同德。蜀汉危如累卵,内斗只会让司马懿笑看鹬蚌相争。”
诸葛瞻的手开始发抖。他本以为父亲会安抚他,甚至认可他的“谨慎”,没想到换来的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信中的每个字都像针一样扎进他心里。“姜维是未来?那我是什么?外人吗?”他喃喃自语,脸色由红转白,最后铁青。他想起小时候,父亲总夸他聪明,可现在呢?全成了姜维的陪衬!这封信不但没让他醒悟,反而点燃了积压的怒火。他猛地将信揉成一团,狠狠摔在地上。“父亲,你被姜维蒙蔽了双眼!他一个降将,凭什么骑到我头上?”
就在这时,谯周悄悄来访。这老家伙一脸谄媚,进门就低声道:“公子,听说丞相来信了?唉,姜维那小子,现在可是风光无限啊。朝里都说,他比丞相还厉害,将来怕是要取代您的位置。”诸葛瞻冷笑一声,捡起信纸,慢慢展开,眼神阴鸷:“谯大人,你说得对。姜维不过是个外人,我父亲却向着他。这口气,我咽不下!”谯周趁机煽风点火:“公子,不如我们暗中行事。司马懿那边不是有细作吗?可以借刀杀人……”诸葛瞻眯起眼睛,点了点头。原本的政见之争,此刻彻底变质——他恨姜维,恨到骨子里,恨不得立刻让他身败名裂。
而在五丈原,姜维对成都的风波一无所知。他正召集将领开会,廖化、张翼等人板着脸坐在下首。姜维清了清嗓子:“各位,司马懿坚守不出,我们得想办法破局。我提议,分兵骚扰魏军粮道,逼他们出战。”廖化哼了一声:“姜将军,您年轻有为,但打仗不是儿戏。分兵?万一被各个击破,谁负责?”张翼也跟着帮腔:“就是,上次火牛阵差点出事,那头拉肚子的牛,要不是王平及时拉住,就暴露了埋伏点。后勤问题还没解决呢!”姜维忍住火气,耐心解释:“廖将军、张将军,我理解你们的担忧。但战机稍纵即逝,若不出奇制胜,司马懿只会越来越强。”
王平在一旁打圆场:“哎呀,两位老将军,姜将军也是为国着想。要不这样,我带小队去试试,保证不误事。”廖化翻个白眼,没再说话,但眼神里的不满几乎要溢出来。姜维心中叹息:这些老将,资历深,却固步自封。若非丞相支持,他早被排挤出去了。会议不欢而散,姜维独自走出营帐,望着灰蒙蒙的天空。秋风渐起,寒意侵人。他想起诸葛亮那忧色的眼神,一股不安涌上心头。“丞相,您千万保重身体啊。”他低声自语。
几天后,五丈原大捷的余波渐渐平息,成都的朝堂恢复了表面的平静。但诸葛瞻的府邸里,暗潮汹涌。他秘密会见了一名魏军细作——那是司马懿派来的人,通过谯周牵线。细作低声道:“诸葛公子,司马大将军很欣赏您。只要您能提供蜀军内部的情报,将来魏国一统,您必定位极人臣。”诸葛瞻冷笑:“我要的不是位极人臣,是姜维的命!”他透露了蜀军下一步的动向:姜维计划在渭水北岸设伏,引诱魏军出击。细作记下后,悄然离去。
诸葛瞻站在窗前,望着院中的落叶,脸上浮现出一丝扭曲的快意。“父亲,您说姜维是未来?那我就亲手毁掉这个未来!”他不知道的是,这封信和后续的行动,正在将蜀汉推向深渊。而远在五丈原的诸葛亮,突然咳血倒地——连日的操劳和后方的斗争,让他的旧病复发,身体急速衰弱。姜维闻讯赶来时,只见丞相面色苍白,躺在床上,气息微弱。“伯约,成都……如何了?”诸葛亮虚弱地问。姜维握紧他的手,强颜欢笑:“丞相,一切安好。您先养病,战事有我。”但心底的恐慌如潮水般涌来:如果丞相倒下,蜀汉该怎么办?内部的矛盾,又该如何平息?
夜幕降临,五丈原上秋风瑟瑟,诸葛瞻的嫉妒之火却越烧越旺。一封家书,本应弥合裂痕,却成了仇恨的催化剂。而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司马懿的阴谋、诸葛瞻的背叛、蜀军的内斗,交织成一张巨网,只等那一刻轰然爆发。姜维走出丞相营帐,抬头望天,星光黯淡。他深吸一口气,喃喃道:“风暴要来了,但我姜伯约,绝不会退!”
(http://www.220book.com/book/8CC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