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寝室像被昨天的谈判洗刷过似的,空气里多了些职业味儿——不是那种假正经,而是实实在在的忙碌与紧张。李小芮己经把桌子清成了临时指挥台,笔记本、样品、快递单与一大堆外卖盒子像有序的小兵。
“昨晚把你们那份会议纪要打印出来了,薄律师加的红线我看了,恩——比我妈的唠叨还细致。”李小芮一边说一边用荧光笔划出要点,“不过我们也不能把所有东西都用红笔圈死,得留点灵活度给谈判。”
我把手机拿出来,把秦婉的私信又打开看了一遍:愿意先推小卖场、愿意以‘朋友价’拿一套试用品。小卖场、朋友价,这些词像糖衣裹的刀。我们需要渠道,但更需要安全。
我决定先首接回绝秦婉的“朋友价”提议,但留下能做成试点控制的回路。于是我在语音里控制住了口气,表现得很随意:“婉,感谢你。但我们现在样品控制严格,暂时不能散发完整配方。不过如果你真想帮忙,我可以给你一套经过去标注的体验包,用来在你认识的卖场做消费者反馈调研,反馈好我们再谈渠道分成。对了,反馈需要填写调查表并签署保密协议,咱们可以按市场常规走。”
发出去后,秦婉回了个“哦”的字样,跟着又发了个笑脸——这种笑脸跟她一样,甜得让人防备。至少现在,我们没有把核心样品裸送出去。
高启明教授中午有空来看我们,他本来答应来做“道德与科研”的客串演讲,最后却变成了我们的小型法务与市场辅导员。教授一进门,看着桌上的试产清单,皱眉又点头:“你们把商业流程想得挺周到,但别忘了,产品从实验室到工厂,很多变量不是合同能解决的——是流程。流程一定要留痕,留记录,留第三方。”他说完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叠表格递给我,“这是我在企业导师组里常用的生产监控制表,拿去改改。”
我接过表格,像接到一件新盔甲,心里一暖。高老师总有办法让事情看起来没那么险。他喝了一口我们带的速溶咖啡,笑道:“还有,别老想着如何把别人骗走资源,得想想着如何把别人逼到要靠你。资源是会来找人的,但要让他们来时,你得有值得交换的东西。”
下午我们集中开了个小会,把周晏拉到白板前,讨论试产会用到的物料清单、检测标准和被第三方留样的流程。周晏一边写一边给出技术点评,他说话不多,但每句话都像钉在实事上:“要做两套对照组,A是我们原配方,B是调整后的稳定批次;所有原料必须有批次号,供应商ID要追溯到生产车间,不能用小作坊。”他抬头看我,眼睛清得像清水,“你别担心,我会在工厂里跟着技术人员盯着每一步,不让任何‘聪明’的人偷工减料。”
那一刻,我突然有了很强的信任感。不是因为浪漫的宣言,而是因为有个人愿意跟我一起在生产线上蹲守,哪怕是凌晨两点。创业就是这样,浪漫都要排队,先是现实,然后才是拥抱。
到了傍晚,薄律师把合同的初稿和红线发到我们邮箱,附件里还有他标注的几个“必须坚持”的条款。我和李小芮一边核对一边手机视频连线薄律师,他用法律人的语速和表情把我们可能遇到的坑一条条剖开:“千万别在NDA里写’保密三年’,要写具体范围和惩罚机制;专利申请要在双方署名下提交,且在合同中明确收益分配比例;若对方单方面违约,先行仲裁条款必须写明紧急冻结样品与资金的临时措施。”
我们知道自己的筹码不多,写下这些条款,有时候像是把自己的拳头收紧再握紧。但没有护身符就不要上场。
夜里十一点,周晏来我寝室,他手里拿着一罐夜宵。我们坐在台灯下,他把手中的技术清单补了一遍,语气里有一种奇怪的认真:“你们的配方对pH和防腐体系比较敏感,若在工厂放大生产,稳定剂的微量调整会放大风险。我建议试产首批先做小包装、尽量缩短货架期做安全验证,同时把包装上的条形码和批次做成密封日志,便于追溯。”
我的脑子像被他的话塞满了行业术语,但我知道他在说的每一句都是在替我们把路铺平。他看着我,眼神像夜色里的一盏小灯:“别老把自己当丝,好东西是要被细心守护的。先稳再快。”
我笑了,笑得不像答应他的情话,更多是把疲惫和安心都往外溢出来。我们俩一起把晚上的计划列成清单:明早联系检测机构、拍分装视频备案、核对供应商证件、把NDA和试产意向书递回方总那边。
刚把清单发出去,手机震了一下,是方总的消息:我们工厂参观定在下周三上午,届时会有公司技术总监陪同。顺便提醒,希望我们把技术资料在两天内初步提交以便安排试产细节。
我正准备回消息,屏幕上又跳出一个新提示——方总补了一句:“顺便提一句,盛景集团董事长盛景川届时会亲自到场,对此次合作十分重视。”
那西个字像是一盆冷水,先是凉到手脚,然后心里嘭地一声被敲了个洞。盛景川,这个人名在我们校园里就像一个传说:企业继承人、行业话事者,也是曾经当面羞辱过我的人。想到这里,我的胃忽然有种想把昨晚写下的“先稳再快”再加强一遍的冲动。
我看着屏幕,李小芮在一旁己经把表情词典翻到“惊讶”。周晏放下手机,声音里带着一种淡淡的警示:“他来了,说明这次合作对方格外重视。好的一面是我们能借他的资源;坏的一面是他会亲自把关,所有的漏洞都会被放大。”
我深吸一口气,把手指放在键盘上,缓缓回了句:“收到。我们会把资料准备完毕。三天内给你们初稿,现场我们会带上导师和薄律师,监控每一步。”
回完话,我抬头看向窗外,夜色像一张淡蓝色的帆,微风把树影撩动得零碎。我知道,盛景川的出现并不只是考验我们的合同条款,更像是一面放大镜,把我们的每一个弱点都照亮。可我也知道,真正能把弱点转成筹码的,是在细节处坚持原则,是在别人抛出诱饵时学会把握方向。
我把手心的汗轻轻抹去,像是在给自己做一个小小的仪式——不慌,不急,先稳再快。然后我把最后一条信息发给了团队:今晚早点休息,明早八点集合,咱们把谈判的护甲补牢点,别让任何漂亮的笑脸把我们推下台。
作者“谷小川”推荐阅读《从宿舍到上市:我的日化帝国》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8DN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