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章 会议室里的温和刀光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从宿舍到上市:我的日化帝国 http://www.220book.com/book/8DNF/ 章节无错乱精修!
 

盛景集团的会议室,比我想象中还要安静。那种安静不是没声音,而是所有声音都被磨成了圆润的边缘,像是有人把尖锐都收起来了,只剩下好听的语句和温和的算计。

方总还是那副笑脸,西装剪裁得像刀子一样利落,笑的时候眼角有褶子,像把人亲切地推进一个坑里。他先是客套了两句,然后把话题一转:“林小姐,你们的配方我看过,技术路线有意思。我们能把它推到全国渠道,打造品牌有经验,也愿意投产验证。只是——这是公司的标准流程。”

“标准流程”一说出来,像个空洞的词,而空洞里,通常装着很多条款和条件。我把打印好的复测报告和教授给的要点摊在桌上,让自己看起来很从容。

方总没有马上抬高嗓门,他像在讲故事:“第一步,公司提供试产线和经费,我们承担市场推广;第二步,试产达标后,公司会承担第一年的渠道费用;第三步,双方根据市场表现再谈深度合作。我们也会提供专利申请支持。”

“听起来蛮不错,”我说,“但试产期间和之后的知识产权归属怎么定?公关资源、渠道投入,能否具体写进备忘录里?”

方总笑容一滞,眼底闪过一瞬计算:“知识产权通常是合作协议里协商的部分。盛景如果承担后续成本,考虑到投资风险,公司希望拥有优先购买权和某种形式的商业独家期——当然,这是行业常态。”

“优先购买权和商业独家期的具体期限和范围,能否用分阶段、可回溯的条款来限定?比如试产验证期内不要求独家,只有在通过某些客观指标后才进入独家期,并且独家公司承担专利申请费用但归属应当明确。”我把教授的建议和薄律师的要点合成一句,尽量用平静的语气表述,但每个字都像是在画地为牢。

方总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三下:“林小姐,你们是学生创业,时间对你们很宝贵。市场机会稍纵即逝。如果在验证期就不让我们有保障,公司也没有动力投入更多资源。”

周晏在一旁没有多说话,他一首很冷静。前一晚他说会来做技术沟通,我知道他不是那种爱演戏的人。现在他放下杯子,声音也不高但够干脆:“如果你们要投入产线和渠道,我方要求:一、所有试产样本按批次留样并由第三方检测;二、任何一方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不得申请相关专利或转让核心配方;三、若公司出资申请专利,专利权应以双方共同名义或设定明确的收益分配机制。”

方总看向周晏,眼神在两人之间转了转,像是衡量利弊的天平。他轻笑:“很专业啊,周先生。不过你们也要理解,公司做事需要效率,第三方检测和共同申请会拉长时程。”

我能感觉到空气里那股看不见的拉扯。对方想要快速锁定资源,我们想要保护技术和未来的灵活度。教授和薄律师反复叮嘱过我们:不要在第一轮就把所有筹码交出去。我的手心有点汗,但我知道这不是怕的理由,是谨慎的勋章。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免提电话响了,屏幕上跳出“薄律师”的名字——教授把律师的音频连上了会场,语气里带着职业化的冷静:“各位好,我看了方总发来的合同初稿,有几个必须修改的点。第一,试产仅为验证用途,合同需写清样本所有权和留样保存条款;第二,任何知识产权的申请需事先书面同意并注明收益分配;第三,仲裁地应为我方便利地,且任何租借生产线都需在校方代表或第三方监制下进行。”

方总的笑容后移了一厘米,桌面上的咖啡冒着热气,他放下杯子,声音温和却不允许回旋余地:“薄律师,你说的这些对我们确实有影响。盛景在过去也不曾在每一个小项目上都做这些繁文缛节。不过,既然校方参与,那我们也可以把流程走得更规范些。只要条款能在双方合理范围内调整,我们可以快速推进。”

“‘快速推进’是把话说得好听的加速器。”我在心里翻了个白眼外放微笑:“我们愿意把可行的试产放在你们产线,但需签署阶段性协议,明确试产目的、样本留样、检测机构和知识产权初始归属。若公司要求独家,我们可以谈回购或股权置换,而不是一次性把全部权利让出。”

周晏在旁边递给我一张他临时做的清单,上面写着“试产指标、留样周期、检测机构建议、成本分摊、专利申请与收益分配初稿”。我悄悄看了一眼,默默给了他个点赞。我们之间不像刚爱的情侣那般张扬,更多是并肩作战时的默契。

方总翻看了清单,嘴角抽了抽:“你们的细则做得很专业。好,我可以把试产分为两个月小批试产和三个月放大试产。前者我们承担80%的产线费用,后者双方按比例承担。关于知识产权,我们可以共同出资申请专利,但希望在商业独家期内由公司负责渠道操作。”

薄律师的声音越发正式:“合资申请可以,但需在合同中明确专利归属登记名单、收益分配,以及如果任何一方单方面提出变动,需提前X日书面通知并设定仲裁流程。”

方总沉默了一会,像是在计算能不能接受这个模型。最后他露出一个老练的笑容:“好。我们现在不签深度合作协议,只签署一份试产意向书并附加NDA,NDA里注明样本不得外泄、不得单方申请专利、并由第三方检测及校方代表参与。你们的导师和校法务参与审核,三天内给出最终版,我们就安排下周开始小批试产线。”

三天。又是三天。那个时间节点像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让我们赶紧占位,也能给对方制造压力。我在心里衡量:如果我们能稳住条款,就把盛景的渠道和资源变成自己的跳板;如果把保护措施做足,就能避免被吞噬式收购。虽然手心有汗,但我知道自己必须显得果断。

“可以。”我点头,“但有两点需要写明:第一,任何技术改良和专利申请应在双方共识下进行;第二,试产期间所有样本由校方实验室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各留一份样本备查。”

方总微笑地伸手和我握了一下,那种商务握手是互相确认约定也互相试探底线的动作。我回握的时候尽量把指节撑住,像是要把自己不轻易显露的东西也牢牢抓住。

会议结束前,方总派人把一份会议纪要发到我们的邮箱,并礼貌地邀请我们下周再来做工厂参观。我和李小芮、周晏走出那栋楼时,外面的阳光对我们格外好看,像是一种对刚才谈判的奖励。

回到寝室,李小芮一面拆着零食一面喋喋不休:“你们那边怎么样,感觉他们是真想要我们,还是想把我们喂给市场磨成粉啊?”

我把剔牙棒递给她,笑着说:“他们想要我们,但不一定想要我们完整的东西。重点是,咱们要把自己的东西分段交出去,每一段都有法律和证据链条。别忘了,资源是他们的优势,聪明是我们的武器。”

手机屏幕亮了,是李小芮发来的照片:秦婉和她刚喝完咖啡,秦婉笑得不算真诚,但照片旁边的文字让我心里一紧——“她说有人愿意私下谈渠道,可以先帮我们推到一些小卖场,反正现在盛景也在看你们的样品。”

那三个字像是熟悉的警笛:盛景、私下、渠道。

我和李小芮互相看了一眼,像是两个站在风口的风筝,线要掌握好,别被人一拉就彻底飞走。我点开秦婉发来的语音,她的声音像早晨的蜂蜜,甜得让人有点反胃:“小芮啊,我觉得你们这东西很有市场。我认识一个朋友在渠道部,私下里可以帮忙看看,如果你们愿意先给我一套试用品,我去试着谈谈,成功了咱们分成。”

我想了一会儿,把手机放下,不急着回。表面上我们说的是合作,底下却是各自的算盘。秦婉这个人何尝不是野心勃勃?她的热情里藏着机会,也藏着风险。我们不能在没有保障的情况下把核心样品随意发出。

夜里,我把今天的会议记录和薄律师的建议重新过了一遍,又把周晏那张清单放进包里。有人在创业初期说过一句话:机会来了要抱住,但别抱住一个会把你压断的财团臂。一杯茶放在手边,暖得安稳,我在日记里写下一句话——“先稳后快,别让甜美的句子把刺藏起来。”

窗外的月光像冷静的证人,照在桌上的合同边缘。我知道,下一个关卡就在不远处:要么我们把试产做成拉升的跳板,要么就把未来交给别人来写。我抬起手指,轻轻敲了三下桌面,像是在给自己下令:别慌,别糊涂,别把利益和底线混为一谈。

就像高启明教授说的:条款是护身符,也是衡量勇气的标尺。今晚的决定没有结束,只是开始的一步。

作者“谷小川”推荐阅读《从宿舍到上市:我的日化帝国》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8DN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从宿舍到上市:我的日化帝国 http://www.220book.com/book/8DN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