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章 实验室的半夜灯光和教授的急促短信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从宿舍到上市:我的日化帝国 http://www.220book.com/book/8DNF/ 章节无错乱精修!
 

回到寝室的时候己经快十二点了,楼道里只有我沉重的脚步声和远处传来的自行车铃。李小芮己经把被子叠得像旅馆的一角,她看我的眼神里有点兴奋,也有点担心:“怎么样?是不是有人要把我们请去做工厂参观?我就说吧,我就知道我们有戏!”

我把包扔在床上,把那份合同初稿摊开在桌子上,灯光下纸张的影子像一张张小怪兽。周晏还在图书馆,他说会把合同条款过一遍再回来,我们约的是明早一起去找教授核对。我正打算把合同拍照发给他,手机屏幕亮起——高启明教授的名字在闪,他打了一个未接电话,随后发来一条短信:

“学生,明早九点实验室,带上那份配方和你们的检测记录。顺便,把方总的名片先不要随便交给人,盛景背景复杂,先稳住。今夜我在学校加班,可以一起看材料。”

看到短信的那一瞬间,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那种既窒息又被拥抱的感受。教授的短信像一罐温水,刚好把我抓狂的心情煮得软了。

我给李小芮倒了杯热水,手都在发抖地笑:“你说,他会不会把我们带到某个庄园里,让我们签下“世代独家”的契约,把我们的人生卖成了香水广告?”

她白了我一眼:“如果是庄园和契约,你就省省想象力了,先把合同条款看明白再说。别被盛景这种巨头的光环晃花眼。”

但夜里总有种东西在翻腾,我心里翻来覆去想着方总那张厚重的名片,和他离开时那带笑的背影。那个人和盛景集团的名片在我脑中叠加成了一张复杂的地图:机会与陷阱并存,走对一步可能迎来春天,走错一步可能被人踩成灰。

第二天一早,实验室的走廊里有种被漂白过的味道,仪器的荧光屏还未完全醒来。教授己经在台灯下等我们,眼镜半悬,像个古书店老头儿,看到我们进来他抬手示意:“坐,别磨蹭,把你们的检测记录给我。”

我把U盘、笔记本和昨天晚上修改过的配方打印件一股脑儿摊开,教授认真地浏览,每一页都像是在审阅古卷。他抬头看着我,语气意外地温柔:“你们的思路有创意,能看到市场定位,这是最大的一步。技术上不是很复杂,但稳定性、原料供应和成本控制是成败的关键。如果盛景扔来橄榄枝,他们最关心的就是:成本能不能降到他们的标准,供应链能不能符合他们的量产节奏。”

“所以我们得准备三套材料:一是技术复测数据,二是实验室可复制性证明,三是一个半成品的小批量样本供试产测试。”教授像列清单一样将每一项敲定,“你们把这些准备好,我可以出具实验室的复核报告。并且,我会联系校法律顾问那边的薄律师,让他帮你们把NDA和第一次合作备忘录做成模板,避免被不平等条款绑死。”

听到“薄律师”三个字,心里那块石头才有了落点。我在学校虽然有资源,但从未真正感受过法律的重量,此刻却觉得有了它,像多了道防线。

“不过,”教授又抬起了警告的眉,“你们也要警惕校外力量对我们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盛景这种企业有他们的考量:有时候他们愿意把你们带进他们的产线,但也可能在合作过程中把核心工艺改写成他们的专利名下。我们帮你们做复测,也得在合同里写明知识产权的初始归属及试产产出如何处理。”

我点头,每一个字都像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算式,清晰而冷静。周晏看着教授,难得有些语气软:“教授,我们不求一夜暴富,只求公平。能帮忙的就帮帮忙。”

教授笑了,手指在桌面敲了敲:“公平这东西要靠条款靠证据靠策略来维护。你们别把自己的东西随便裸奔出去,我会安排实验室晚些时候帮你们做稳定性测试。你们现在的优先事项,是先把配方的可复制性和主要原料来源列明,越透明越好,这样薄律师在拟定NDA时才能把漏洞堵住。”

我们在实验室忙到下午,做了几次小批量的稳定性测试,记录表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像一条条小鱼。我总觉得那些数据在嘲笑我,仿佛在说:“还差得远呢,小姑娘。”但每一次成功的样本都让我松一口气,像在漫长夜行中的路灯,点一点亮一点。

下午,教授让我们去办公室一趟。他把桌面上的一张邮件转给我看,是方总昨天发来的合同初稿PDF,附言礼貌却不失分寸:“期待能共同推动这一项目,三天内回复我们是否签署框架协议,以免资源被其他项目占用。”

“三天?”我心里一紧。这种“限时”总能给人制造紧迫感,逼着人做决定。教授点了点头:“这就是他们常用的战术。你们可以要求延长评审期,也可以提出分阶段合作。总之,不要让时间成为你们被逼着做决定的工具。”

我回到寝室的路上,手机屏幕亮了,是李小芮发来的微信:“秦婉今天中午约我喝咖啡,说她有个大客户资源,说不定能把我们产品推到渠道里。你觉得要不要去?”

我愣了一下,秦婉的名字在脑海里闪了一下红灯。她昨晚在咖啡馆里眼里那抹“星星”的光还没消失得彻底——那种看起来支持的热情总让我有点不舒服。可如果她真的有渠道资源,也许可以作为我们的一个砝码。

我敲下一行话:“去,带着薄律师审核过的名片。别把配方原稿发给她。小心别被人当跳板。”

她回的表情是个大拇指加上一个鬼脸。我们像走在钢丝上的搭档,既需要勇气,也需要彼此的提醒。

那天晚上我梦到方总把所有合同揉成纸飞机,让我们在夜空中轮流投掷。梦醒时分,太阳刚好从宿舍楼的缝隙里探头,我的手机又响了——是方总发来的邮件,标题只有三个字:“见面?”

邮件里写着:“如果方便的话,今晚七点我们公司小会议室,方便的话带你们的技术负责人或导师,我想当面对一些技术细节做进一步了解。若无法到访,我们也可以安排视频会议。”

这一次,是实打实的邀请。我的手指悬在键盘上,像站在一条分岔的路口,风在耳边吹。我抬头看了看窗外刚升起来的阳光,心里突然有了一个笃定的念头:机会可以争取,但标准必须是我们的;若要贸然走进柔软的陷阱,我宁可用夜里省下的灯光,把我们的未来一点点照亮出来。

我回了一句简短的邮件:“今晚我们可以参加,但需把初步合同条款与合规联系人提前发来,待我导师和法律顾问审核后再做细节确认。”按下发送的那一刻,我感觉像在给自己的未来扣上了一颗扣子:紧实而有力。

方总的回复很快,礼貌并带着不露痕迹的急迫:“好的,合同下班前发给你们。期待见面。”邮件末尾还附上一张公司的车牌号码,以便我们到访时车辆通行。

我和李小芮对视一眼,像两名准备出征的士兵。门外的世界喧嚣而明亮,但我们知道,真正的战争往往在会议室里,以笔和条款为兵器。夜里我把那份复测数据和合同初稿放进包里,像带着护身符。

出门前,我在镜子里看了看自己,嘴角挂着一个不太自信的笑:“别慌,哪怕是面对巨头,也要像面对考场一样步步为营。”周晏还没回来,寝室里只剩下两个人的低语和一盏未关的台灯。

七点。盛景集团的会议室门口有着玻璃光滑的标识,门把手里反射着走廊的灯光。我们站在电梯前,彼此握了握手,像要把彼此的勇气传递给对方。电梯门缓缓合上,灯在上升,数字一点点跳动,我的心也在跟着上升,像是要飞到某个未知的高度。

门一开,会议室里己经布置得很专业。方总在门边站着,笑容仍旧温和,但眼底的平静里藏着一种稳稳的算计。我把包放在椅子上,手里紧攥着教授发来的那份复测报告的打印件。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说不清的味道——机会的香气和竞争的锋利混杂在一起。

“欢迎,”方总伸出手,“我们开始吧。”我把手伸过去,心里暗自念道:别被光鲜的外衣迷惑,这次,我要拿回属于我们的东西。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从宿舍到上市:我的日化帝国》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8DN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从宿舍到上市:我的日化帝国 http://www.220book.com/book/8DN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