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9年早春,北平郊区的老乡家,院角的迎春花刚冒出嫩黄的花苞,陈幽坐在窗边的矮凳上,手里捧着本磨损的《共产党宣言》,指尖划过书页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这句话,眼眶不自觉地发热。
窗外的寒风还带着冬日的余威,可他心里却燃着一团火——经历了印刷作坊被抄、资料转移、同伴被捕的危机后,那些曾经模糊的革命念头,终于像迎春花苞一样,在心里扎了根、定了魂。
“默之,发什么呆呢?子仁先生让咱们整理的革命经历,你写得咋样了?”
苏木端着两碗玉米糊糊走进来,蒸汽氤氲了他的眼镜片,“我可就写了两页,全是流水账,哪像你,能写出啥‘革命观’,听着就厉害。”
陈幽接过碗,指尖碰了碰温热的碗沿,低头看着碗里晃动的玉米糊糊,突然想起韶山冲佃户家的野菜粥——那时候他不懂,为什么同样是种地,佃户们只能喝野菜粥,而地主家却能顿顿有肉;现在他懂了,这不是命,是剥削,是制度的错,而他要做的,就是推翻这种错,让所有人都能喝上热粥、吃上饱饭。
“我还在想,该怎么写‘初心’。”
陈幽舀了一勺玉米糊糊,慢慢咽下去,“以前总觉得革命是‘改变世道’,太虚了;经历了这么多事,才明白,革命就是为了像李老栓、像河北老农那样的劳苦大众,让他们能有地种、有饭吃、不受欺负——这才是最实在的初心。”
苏木放下碗,凑过来看他摊在桌上的稿纸,上面写着“我的革命观”五个大字,下面是几行工整的小字:“革命非空喊口号,非盲动冒险,乃为劳苦大众谋解放,乃以理论为灯,以实践为路,以谨慎为盾,步步前行。”
“写得好!”
苏木忍不住称赞,“这话比那些书本上的大道理实在多了!你看咱们之前,光顾着印刊物、发传单,没考虑到危险,没考虑到小马扛不住拷打,现在想想,要是早明白‘革命要为大众’,就不会那么冒失了——咱们不仅要救自己,更要救那些还在受苦的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冒失,让他们失去希望。”
陈幽点点头,拿起笔,在稿纸上继续写:“吾本韶山富家子,曾困于‘穷富天命’之谬论,见佃户之苦而无力,遇不公之事而愤懑。自赴北平,学马克思主义,识先生、守常诸先生,方知苦难非命,乃剥削之罪;方知青年之责,在唤醒民众,在推翻旧制。”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那些过往的画面,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闪过——7岁那年路边的饿殍、10岁那年父亲要低价买地时的争执、13岁那年第一次读《新青年》的震撼、16岁那年子仁街头宣讲时的热血、北平课堂上李大钊先生的教导、印刷作坊被抄时的惊险、转移资料时的智慧……这些经历,不是零散的片段,是他革命思想成长的脚印,是他从迷茫富家子弟走到坚定革命者的见证。
“你还记得咱们在天桥发刊物时,那个蹲在墙根看《新曙光》的工人吗?”
陈幽突然开口,笔尖停在纸上,“他说‘说得对,咱们工人就是苦’,那时候我就想,要是能让所有工人、所有农民都明白这个道理,都能站起来反抗,就算再危险,也值了。”
“当然记得!”苏木眼睛亮了,“他后来还托人找咱们,说想组织厂里的工人一起跟资本家谈判,要涨工资!虽然最后没成,可至少他醒了,这就是咱们革命的意义啊!”
陈幽笑了,低下头,继续在稿纸上写:“革命之路,布满荆棘,有军警之搜捕,有叛徒之出卖,有同伴之被捕,然吾心愈坚——因见劳苦大众之盼,因念先生、守常诸先生之托,因知马克思主义之真。吾之革命观,简言之:为劳苦大众谋解放,虽九死而不悔。”
写完最后一个字,陈幽放下笔,长长舒了口气。
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稿纸上,照亮了“为劳苦大众谋解放”这几个字,也照亮了他的眼睛。
他知道,这篇《我的革命观》,不是写给别人看的,是写给自己的,是对自己革命之路的总结,是对自己初心的确认——从今天起,他不再是那个只会同情佃户的富家子弟,不再是那个只懂理论的旁听生,而是一个有坚定信仰、有明确目标、有务实策略的革命青年。
傍晚,子仁来了,看到陈幽写的《我的革命观》,逐字逐句地读着,眼里满是欣慰:“默之,你真的长大了。以前你问我‘怎么把理论变成实践’,现在你不仅懂了,还写出了自己的革命观,这比任何书本知识都重要。‘为劳苦大众谋解放’,这句话说得好,说得实在,这就是咱们革命的根,是咱们能坚持下去的魂。”
他顿了顿,拍了拍陈幽的肩膀:“经历了危机,你没有退缩,反而更坚定了信仰,这就是革命者该有的样子。记住今天的想法,记住这份初心,不管将来遇到多大的困难,多大的危险,都别忘记,你是为了谁而革命,为什么而坚持。”
陈幽重重地点头,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那是信仰的力量,是初心的力量,是“为劳苦大众谋解放”这句话带来的力量。
他想起母亲写的信,说韶山今年收成好了些,佃户们能吃上饱饭了;想起李老栓托人带的话,说张地主不敢再随便涨租了;想起那些被《新曙光》唤醒的民众,他们的眼睛里,有了光。
“子仁,我想回韶山。”陈幽突然开口,眼神坚定,“我想把在这里学到的理论,在这里明白的道理,带回韶山,用到佃户们身上。我想帮他们组织起来,帮他们要回土地,帮他们过上好日子——这才是对‘为劳苦大众谋解放’最好的实践。”
子仁点点头,眼里满是赞同:“好!等风头过了,你就回去。记住,回去后,别心急,要像转移资料那样,用智慧,用策略,一步一步来。你的革命观,不仅要写在纸上,更要写在韶山的土地上,写在佃户们的心里。”
窗外的迎春花,在夜色里悄悄绽放,嫩黄的花瓣,像极了他心里燃烧的革命之火,虽微弱,却坚定,终有一天,会照亮整个中国的土地。
特工之王谍战潜伏23年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特工之王谍战潜伏23年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8FT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