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10年盛夏,远洋轮船终于驶入法国勒阿弗尔港,海风裹挟着咸湿的气息扑面而来,吹散了船舱里两个月的闷热与拥挤。
陈幽扶着船舷,望着远处渐渐清晰的巴黎天际线,心里既激动又忐忑——这座在革命刊物里被反复提及的城市,这座承载着欧洲工人运动火种的城市,终于展现在他眼前。
“默之,你看!那就是埃菲尔铁塔!”苏木兴奋地指着远处高耸的钢铁建筑,眼里满是好奇,“比书里画的还壮观!”
陈幽点点头,目光却越过繁华的建筑群,落在港口附近的贫民窟——低矮的房屋挤在一起,破旧的衣衫晾在窗外,几个瘦骨嶙峋的孩子在路边捡拾垃圾,这个场景让他想起韶山那些交不起租的佃户,心里瞬间沉了下来。
再繁华的城市,也藏不住底层民众的苦难,这或许就是革命的意义所在——让所有劳苦大众,都能活得有尊严。
下船后,按照旅法党组织的指引,陈幽和苏木跟着一位叫王兴的华工联络员,乘坐火车前往巴黎市区。
火车上,王兴低声介绍:“巴黎看着光鲜,其实华工和法国底层工人的日子苦得很。咱们旅法的华工有好几万,大多在工厂做工,一天干12个小时,工资却只有法国工人的一半,还常被资本家克扣。”
陈幽认真听着,手里的笔记本飞快地记着:“华工主要集中在哪些行业?有没有组织起来反抗?”
“主要在纺织厂、钢铁厂和建筑工地。”
王兴叹了口气,“反抗过几次,可没组织,没领头的,最后都被资本家和军警镇压了。你们来就好了,能帮着大家出出主意,咱们华工也需要革命思想的指引。”
陈幽心里一紧,更觉得此次赴法责任重大——不仅要学法国工人运动的经验,更要帮旅法华工争取权益,这既是实践,也是革命的一部分。
抵达巴黎后,陈幽和苏木被安排住在郊区的华工宿舍。
宿舍是一间废弃的工厂仓库改造的,几十张上下铺挤在一起,空气里弥漫着汗味和机油味,地上铺着破旧的稻草,连像样的桌椅都没有。可比起船上的日子,这里己经算是“安稳”。
“委屈你们了,现在房源紧张,只能先住这儿。”王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等过几天,再帮你们找个好点的地方。”
“不委屈,能有个地方住就好。”陈幽笑着摆手,放下包袱就开始收拾床铺,“咱们是来勤工俭学的,不是来享福的,苦点没关系。”
安顿好后,王兴带着两人熟悉周边环境。巴黎郊区的街道狭窄而杂乱,一边是华工宿舍和小工厂,一边是法国人的别墅区,贫富差距一目了然。
路过一家纺织厂时,正好赶上工人下班,成群的华工穿着沾满油污的工作服,疲惫地走出来,脸上带着麻木的神情,偶尔能听到几句抱怨“工资又被扣了”“今天又被工头骂了”。
“那就是你们要去的工厂——里昂纺织厂巴黎分厂。”
王兴指着前方的厂房,“明天我带你们去报到,先从学徒做起,工资虽然少,但能混口饭吃,晚上还能去夜校学习。”
陈幽点点头,目光落在工厂门口的公告栏上,上面贴着法语的规章制度,其中一条写着“华工不得组织集会,违者开除”。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特工之王谍战潜伏23年》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他心里冷笑——资本家怕的就是工人团结,这正好说明,组织起来才是反抗剥削的唯一出路。
接下来的几天,陈幽和苏木一边熟悉环境,一边联系旅法进步青年。
在王兴的介绍下,他们见到了旅法中国共产主义小组的负责人张申府和赵世炎。
张申府握着陈幽的手,笑着说:“先生早就给我们写了信,说你理论扎实、做事沉稳,懂农民、有实践经验,欢迎你加入我们的队伍!”
赵世炎则递过来一叠法文的革命刊物:“先看看这些,了解一下法国工人运动的现状。咱们旅法小组最近在筹备华工夜校,既教法语,也传播革命思想,你们来得正好,能帮着讲课。”
陈幽接过刊物,心里暖暖的——无论到了哪里,组织的关怀和战友的信任,都是最坚实的支撑。
他翻开刊物,里面详细介绍了法国总工会的组织架构、工人罢工的策略,还有马克思主义在法国的传播历程,这些都是他急需学习的知识。
白天,陈幽跟着王兴熟悉工厂和周边的华工社区,和华工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张大叔在钢铁厂做工,儿子被资本家的机器轧断了手,却只拿到很少的赔偿;李大哥在纺织厂干了三年,工资一分没涨,还常被工头打骂;王大姐在服装厂做计件工,为了多挣点钱,每天干到深夜,眼睛都快熬瞎了。
这些故事像针一样扎在陈幽心里,他把每个华工的诉求都记在笔记本上,暗暗发誓:一定要帮他们组织起来,帮他们争取应有的权益。
晚上,陈幽和苏木就在宿舍里学习法语,从基础的发音到革命术语,一点点攻克语言难关。偶尔,旅法进步青年会来宿舍秘密聚会,大家围坐在煤油灯旁,讨论法国工人运动的经验,交流国内革命的动态,常常聊到深夜。
有一次,聚会时突然听到外面传来军警的脚步声,大家赶紧熄灭煤油灯,躲在床铺下。
等军警走远后,张申府严肃地说:“巴黎的反动势力也很猖獗,咱们的活动一定要小心,秘密联络点要常换,聚会时间不能固定,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陈幽点点头,想起北平刊物危机的教训,更觉得谨慎的重要性——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革命都伴随着危险,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继续战斗。
一周后,陈幽和苏木正式到里昂纺织厂报到。
厂长是个身材肥胖的法国人,态度傲慢,用生硬的中文说:“你们是华工,要听话,好好干活,别惹事,不然就滚回中国去!”
陈幽忍着怒火,微微点头,心里却暗暗发誓:总有一天,要让这些资本家知道,华工不是任人欺负的,工人阶级是有力量的。
下班回到宿舍,陈幽靠在床边,看着窗外巴黎的夜空,心里既坚定又充满希望。
初到巴黎的新鲜感己经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对革命任务的清醒认知——学好法国工人运动的经验,帮旅法华工组织起来,积累革命实践的方法,这些都是他必须完成的使命。
他拿出子仁写给他的介绍信,看着上面“以所学回报祖国”的叮嘱,握紧了拳头。
巴黎的繁华与苦难,华工的隐忍与期盼,战友的信任与支持,都化作他前行的力量。他知道,勤工俭学的日子很苦,革命的道路很长,但他不会退缩,不会放弃。
(http://www.220book.com/book/8FT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