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民国13年)秋天,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模拟训练场被布置成“敌占区”的街头——斑驳的墙壁上贴着“禁止集会”的告示,街角站着佩戴红袖章的“巡逻兵”,商铺门口挂着“良民证查验处”的木牌,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陈幽穿着一身灰布长衫,戴着圆框眼镜,手里提着一个装满“药材”的木箱,正站在街角深呼吸——这是伪装与潜伏训练的实战考核,他的任务是伪装成“游医”,潜入“敌营”,将情报传递给潜伏在里面的“联络员”。
“伪装的核心是‘无破绽’,身份要符合场景,言行要贴合人设,不能让敌人看出任何异常。”
负责训练的科夫斯基教官在考核前叮嘱道,“记住,你们不是‘扮演’角色,而是‘成为’角色——游医就该有游医的从容,商人就该有商人的精明,记者就该有记者的敏锐。”
陈幽点点头,整理了一下衣襟,提着木箱缓步走向“敌营”门口。
刚到门口,就被两名“巡逻兵”拦住:“站住!干什么的?良民证呢?”
“长官,我是走街串巷的游医,来给里面的王老爷瞧病的。”
陈幽脸上露出谦卑的笑容,双手递上伪造的良民证和“药方”,语气自然,没有丝毫慌乱,“王老爷昨天派人捎信,说他老毛病犯了,让我今天过来看看。”
“游医?”一名“巡逻兵”接过良民证,反复翻看,眼神里满是怀疑,“里面都是军政要员,你一个游医怎么能随便进去?”
陈幽早有准备,指着木箱里的药材,笑着说:“长官您看,这些都是治风湿的好药,王老爷的老毛病就靠这个缓解。他特意吩咐过,让我首接进去,要是您不信,可以派人去问问王老爷。”
他的语气笃定,眼神坦然,让“巡逻兵”的怀疑渐渐消散。
这时,里面传来一个声音:“让他进来吧,王老爷等着呢。”
是潜伏的“联络员”在暗中配合。两名“巡逻兵”对视一眼,挥了挥手:“进去吧,看完病赶紧走,别到处乱逛!”
陈幽松了口气,提着木箱走进“敌营”。
一路上,他刻意放慢脚步,眼神看似随意地扫过周围的环境——墙角的岗哨位置、窗户的朝向、巡逻兵的换岗频率,这些情报都需要记在心里,传递给后续的“作战部队”。
找到“联络员”后,两人以“看病”为掩护,快速交换情报。
陈幽将写有情报的纸条藏在药材里,用暗语说:“王老爷的风湿得用‘三味药’——‘当归’要多放,‘黄芪’要少放,‘甘草’得现采。”这暗语对应的情报是:“敌军主力在东边,侧翼兵力薄弱,补给线在西山口。”
“知道了,你赶紧走,这里不安全。”联络员快速接过药材,低声叮嘱。
陈幽点点头,收拾好木箱,依旧以“游医”的身份,从容地走出“敌营”。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引起任何怀疑,科夫斯基教官在监控室里看着,满意地点点头:“陈幽同志的伪装很成功,身份设定合理,言行自然,完全融入了场景,具备了潜伏人员的基本素质。”
伪装与潜伏训练的内容远比这次考核丰富。
学员们需要学习“身份塑造”——如何根据任务场景,设计合理的职业、背景、性格;“言行训练”——如何调整语气、神态、动作,贴合角色人设;“应急应对”——如何应对突然的盘问、搜查、身份暴露危机。
在“身份塑造”课上,科夫斯基教官让学员们随机抽取角色,在十分钟内设计出完整的身份背景。
陈幽抽到的角色是“报社记者”,他快速构思:“姓名:陈明,职业:《华北日报》记者,背景:因报道军阀丑闻被通缉,逃到‘敌占区’躲避,实则为革命收集情报。性格:外表斯文,内心坚定,善于观察,能言善辩。”
在随后的模拟采访中,他拿着“记者证”,面对“敌军官员”的盘问,从容不迫地说:“长官,我只是个普通记者,想报道一下‘敌占区’的民生情况,为贵军做些正面宣传。”
他的语气诚恳,提问的问题都围绕“民生”“建设”,避开敏感话题,成功获取了“敌军官员”的信任,收集到了所需的情报。
“言行训练”则更加细致。
为了扮演好“商人”,陈幽特意学习了商人的礼仪——双手递名片、见面先寒暄、谈生意时的讨价还价;为了扮演好“学徒”,他故意放慢语速,说话时带着几分拘谨,做事时小心翼翼,完全符合学徒的身份特点。
科夫斯基教官评价:“陈幽同志能精准抓住不同角色的核心特质,通过言行细节展现人物形象,这是潜伏人员最重要的能力。”
应急应对训练是最考验心理素质的环节。
一次训练中,陈幽伪装成“学徒”,在“敌营”的杂货铺里潜伏,突然遇到“敌军”的突击搜查。他的身上藏着情报纸条,一旦被搜到,就意味着“任务失败”。
“你是这里的学徒?什么时候来的?”
一名“敌军”军官拿起他的手,看着上面的老茧,怀疑地问,“学徒的手怎么会有这么多老茧?你是不是共产党的探子?”
陈幽心里一紧,脸上却故作慌乱,结结巴巴地说:“长……长官,我以前在工厂做工,手上的老茧是那时候磨的。后来工厂倒闭了,我才来这里当学徒,才来半个月……”他故意表现出害怕的样子,符合“学徒”的身份,也让“敌军”的怀疑转移到“工厂做工”的经历上。
就在“敌军”准备进一步搜查时,杂货铺老板(由其他学员扮演)赶紧上前打圆场:“长官,他确实是刚来的学徒,以前在工厂干过,手糙点很正常。您要是不信,我可以找邻居作证。”
“敌军”军官半信半疑,又搜了一遍,没找到可疑物品,只好悻悻地走了。
陈幽首到他们离开,才悄悄擦去额头的冷汗——这次训练让他深刻体会到,潜伏工作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冷静的心态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随着训练的深入,陈幽的伪装与潜伏技能越来越熟练。
他能在十分钟内完成从“游医”到“商人”的身份转换,能在复杂的盘问中应对自如,能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找到脱身办法。
在一次综合性考核中,他先后扮演了“记者”“商人”“学徒”三个角色,在“敌占区”完成了情报收集、传递、接头三项任务,全程没有出现任何失误,成为全班唯一满分通过考核的学员。
考核结束后,科夫斯基教官拍着陈幽的肩膀说:“陈幽同志,你是我见过最有天赋的学员之一。伪装与潜伏不是技术,是艺术——既要骗过敌人的眼睛,也要守住自己的初心。回到中国后,你会遇到比训练更复杂的情况,但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陈幽站在训练场上,望着远处的莫斯科河,心里既激动又坚定。
伪装与潜伏训练的经历,让他学会了如何在黑暗中行走,如何在危险中隐藏自己,如何用“角色”保护自己和组织。
用户84123374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8FT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