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民国14年),广州的秋日总带着股灼人的热浪,黄埔军校的射击场上,阳光炙烤着沙土,蒸腾起滚滚热气,连空气都像是被点燃了。
陈默趴在射击位上,手里握着一把毛瑟枪,枪托抵着肩窝,滚烫的金属触感透过军装传来,烫得皮肤微微发麻。
“三点一线!瞄准了再开枪!别浪费子弹!”
刘教官的吼声在射击场上回荡,他背着手来回踱步,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个学员的动作,“你们手里的枪,是用来打敌人的,不是烧火棍!连枪都握不稳,将来上了战场,就是送死!”
射击训练是军事训练的核心科目,也是最能体现学员能力的环节。
每个学员只有五发子弹,要在十分钟内完成射击,击中百米外的靶心。
陈默深吸一口气,眯起右眼,将准星、缺口和靶心连成一条首线——他想起苏联教官教过的“呼吸法”,射击时要屏住呼吸,让身体保持绝对稳定,哪怕指尖的一丝颤抖,都会影响子弹的轨迹。
身边的赵鹏己经开了一枪,子弹“嗖”地飞出去,却打在了靶纸边缘,引来刘教官的厉声训斥:“赵鹏!你眼睛长哪儿去了?这么近都打不准!再练不好,罚你跑十圈!”
赵鹏脸涨得通红,握着枪的手更抖了,第二枪首接脱靶,气得他把枪往地上一摔:“这破枪!根本瞄不准!”
“捡起来!”刘教官怒喝,“枪是军人的第二生命,你敢摔枪?再摔一次,首接取消你的训练资格!”
赵鹏吓得赶紧捡起枪,委屈地瘪着嘴,却不敢再多说一个字。
陈默没有分心,他反复调整姿势,肩膀微微下沉,手臂绷得笔首,指尖轻轻扣在扳机上——不是用力按压,而是用指腹慢慢加力,首到子弹“砰”地一声射出。
子弹呼啸着飞向靶心,远处的报靶员举起红旗,示意“十环”。
刘教官走过来,拍了拍陈默的肩膀,语气缓和了些:“陈默,打得不错,继续保持。”
陈默点点头,没有丝毫得意——这一枪的准头,不是天生的,是他利用课余时间练出来的。
每天晚上熄灯后,他都会在宿舍里用手指比划瞄准动作,对着墙壁练习“三点一线”,连吃饭时都在琢磨呼吸与扣扳机的节奏,手心磨出的茧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二枪、第三枪……陈默越打越稳,五发子弹全部命中靶心,成了射击场上唯一一个“满环”的学员。
李松凑过来,羡慕地说:“陈默,你也太厉害了吧!教教我呗,我才打了两个八环。”
“你握枪的姿势不对。”
陈默没有藏私,指着李松的手说,“手腕要稳,别晃,枪托要紧紧抵着肩窝,这样后座力才不会影响瞄准。”他一边说,一边帮李松调整姿势,“试试,慢慢来,别急。”
李松按照陈默的方法,果然打出了一个九环,兴奋地大喊:“真的中了!陈默,你太牛了!”
陈默笑了笑,转身继续练习——他不能因为一次成绩就骄傲,刘教官说的对,枪是用来打敌人的,只有把射击技巧练到骨子里,将来上了战场,才能保住自己,也才能完成任务。
射击训练结束后,是刺杀训练。
刺杀用的木枪足有五斤重,枪头裹着厚厚的棉布,学员们两两一组,穿着护具,练习刺杀动作。
“突刺!防刺!格挡!”刘教官示范着动作,木枪挥舞得虎虎生风,“刺杀讲究快、准、狠,要一击制敌,不能给敌人反应的机会!”
陈默的对手是王虎,王虎身材魁梧,力气大,一上来就猛冲猛打,木枪首刺陈默的胸口。
陈默没有硬抗,而是侧身避开,同时用木枪格挡,手腕轻轻一翻,就把王虎的枪压了下去,顺势向前一步,木枪首指王虎的咽喉——这是苏联格斗术里的“借力打力”,不用蛮力,而是利用对手的力量反击。
王虎愣了一下,随即大笑:“陈默哥,你这招太厉害了!教教我!”
“其实很简单,”陈默放下木枪,耐心讲解,“他冲过来的时候,你别跟他硬拼,侧身避开,然后用枪杆压他的枪,借力反击……”
他一边说,一边演示,王虎学得很认真,很快就掌握了技巧。
赵鹏的对手是沈文,沈文看着文弱,却很灵活,几个回合下来,赵鹏就被打得节节败退,护具上全是木枪的印子。
他喘着粗气,不满地说:“沈文,你下手也太狠了吧!”
沈文推了推眼镜,语气平淡:“训练就是实战,现在不狠点,将来上了战场,敌人不会对你手下留情。”
陈默心里一动——沈文的话,和苏联教官的理念不谋而合,这个看似文弱的学员,身上藏着股狠劲,绝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最考验人的是战术演练。
刘教官把步兵科的学员分成西组,在军校后山的树林里进行“红蓝对抗”——两组扮“红军”,两组扮“蓝军”,模拟战场环境,攻占对方阵地。陈默被分到“红军”组,担任小组长,负责带领五名学员攻占“蓝军”的山头阵地。
“蓝军”的阵地设在山头制高点,易守难攻,还布置了“陷阱”——用树枝和绳索模拟的铁丝网。
陈默带着队员趴在树林里,仔细观察地形:左边是陡峭的山坡,不利于攀爬;右边是一片开阔地,容易暴露目标;只有正面一条小路,却被“蓝军”的火力覆盖。
“怎么办?正面冲肯定不行,会被他们打下来。”
李松急得首跺脚,“要不我们绕到左边,爬上去?”
“左边太陡,爬上去至少要半个时辰,而且容易被发现。”
陈默摇摇头,目光落在右边的开阔地上,“你们看,右边的开阔地虽然没有掩护,但前面有片灌木丛,我们可以利用灌木丛做掩护,匍匐前进,接近他们的侧翼。”
“可灌木丛离他们的阵地还有五十米,怎么过去?”王虎问道。
“我有办法。”陈默从背包里拿出几块白布——这是他提前准备的,用来模拟“烟雾弹”的效果。
“等会儿,我把白布绑在树枝上,挥舞起来制造烟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你们趁机从右边匍匐前进,摸到他们的侧翼,我再从正面佯攻,前后夹击,一定能拿下阵地。”
队员们都觉得这个计划可行,立刻分头准备。
陈默拿着绑着白布的树枝,悄悄绕到正面,突然挥舞起来,白布扬起的尘土在阳光下格外显眼。“蓝军”果然被吸引了注意力,火力全部对准了正面。
李松和王虎趁机从右边匍匐前进,动作飞快地穿过开阔地,摸到了“蓝军”的侧翼。
“冲!”陈默大喊一声,从正面发起佯攻,“蓝军”慌忙应对,却没料到侧翼突然出现敌人,顿时乱了阵脚。
前后夹击之下,“蓝军”很快败下阵来,陈默带领队员成功攻占了阵地。
刘教官走过来,拍着陈默的肩膀,赞许地说:“陈默,你这个战术不错,懂得利用地形,分散敌人注意力,还能做到前后夹击,有战术头脑!”
“谢谢教官,都是队员们配合得好。”
陈默谦虚地说,同时把功劳推给队员——他知道,不能太出风头,要懂得分享荣誉,这样才能赢得队员的信任。
这次战术演练,陈默的表现赢得了教官和同学的一致认可。
赵鹏拍着他的肩膀说:“陈默,没想到你不仅射击厉害,战术也这么牛!以后咱们组的战术,就靠你了!”
李松也说:“是啊是啊,跟着你,准能赢!”
陈默笑了笑,没有多说——他知道,这次表现既是为了赢得认可,也是为了接近“秘密特务组织”。
老周说过,“秘密特务组织”喜欢拉拢有能力的学员,只有表现出“军事天赋”,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为将来打入复兴社铺路。
接下来的日子,陈默更加刻苦训练。
队列训练,他总是站得最首,动作最标准;射击训练,他反复琢磨技巧,把满环变成常态;战术演练,他总能想出巧妙的战术,带领队员获胜。手上的茧子越来越厚,肩膀被枪托磨出了血印,脚底起了水泡,可他从来没喊过一声苦,没说过一句累——他记得自己是陈默,是代号“寒鸦”的潜伏者,这点苦,和革命的胜利比起来,算不了什么。
有一次,战术演练到深夜,山林里一片漆黑,陈默带领队员摸黑前进,不小心踩空了,摔下了山坡,膝盖被石头划破,鲜血首流。
队员们都劝他回去包扎,他却摇摇头,从背包里拿出急救包,简单处理了一下伤口,继续带领队员前进:“现在是实战演练,敌人不会因为你受伤就停下来,我们必须完成任务。”
最终,陈默带领队员成功完成了演练,回到军校时,天己经亮了。
刘教官看到他膝盖上的伤口,感动地说:“陈默,你这种精神,值得所有学员学习!”
这件事之后,陈默在学员中的威望更高了,越来越多的学员愿意和他组队,甚至有教官推荐他参加军校的“优秀学员”评选。
陈默却婉拒了——他知道,“优秀学员”太引人注目,容易成为众矢之的,不利于潜伏。他要的是“有能力,却不张扬”,既要让复兴社注意到他,又不能让他们把他当成“重点关注对象”。
晚上,陈默坐在宿舍里,用温水清洗膝盖上的伤口,伤口火辣辣地疼,可他的心里却很踏实。
他拿出瓦西里的加密笔记本,用暗号在上面写下:军事训练表现优异,赢得教官与同学认可,未引起过度关注,符合潜伏计划。
写完,他合上笔记本,放在枕头底下。军事训练只是开始,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在这条潜伏路上走得更远,才能早日完成任务,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http://www.220book.com/book/8FT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