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5章 文化课目优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特工之王谍战潜伏23年 http://www.220book.com/book/8FTS/ 章节无错乱精修!
 

1925年(民国14年),黄埔军校的文化课教室,总飘着一股淡淡的油墨香。

晨光透过木格窗,洒在泛黄的课本上,将“三民主义”“中外战役史”的标题映得格外清晰。

陈默坐在教室中间排,手里握着支钢笔,笔尖悬在笔记本上方,眼神专注地盯着讲台——台上站着的是政治部的张主任,正讲得眉飞色舞,黑板上写满了“革命理论与军事实践的结合”。

文化课虽不像军事训练那般耗费体力,却更考验学员的思维与积累。

课程涵盖政治理论、中外历史、军事战略三大块,既要背记繁杂的知识点,又要学会分析解读,对大多数学员来说,比扛着枪跑五公里还难。

赵鹏坐在旁边,听着听着就打了瞌睡,脑袋一点一点的,课本上的字迹都模糊成了一团。

“赵鹏!”张主任的声音突然提高,粉笔头“啪”地砸在赵鹏桌上,“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核心是什么?站起来回答!”

赵鹏猛地惊醒,揉着眼睛站起来,支支吾吾半天,才憋出一句:“是……是让老百姓有钱花?”

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哄笑,张主任气得脸色发青:“上课睡觉,知识点一问三不知!今晚把民生主义的内容抄十遍,明天交给我!”

赵鹏苦着脸坐下,偷偷瞪了眼笑得最欢的李松,又用胳膊肘碰了碰陈默:“这破课有啥好听的?还不如去操场练枪痛快。”

陈默没接话,只是把笔记本往他那边挪了挪——上面清晰地写着“民生主义核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赵鹏赶紧低头抄起来,嘴里小声嘟囔:“还是你够意思。”

陈默重新看向讲台,心里却在琢磨——文化课是展现“思想深度”的最佳场合。

军事训练能证明他的体能与技巧,文化课却能体现他的逻辑思维与战略眼光,而这正是“秘密特务组织”最看重的特质。

老周说过,“秘密特务组织”挑选情报人才,不仅要“能打”,更要“会想”,能从复杂的信息中找到关键,从历史的规律中预判未来。

张主任讲完政治理论,话锋一转,开始讲中外历史:“今天我们来讲淝水之战,前秦苻坚率80万大军伐晋,却被东晋8万兵力击败,你们说说,为什么?”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学员们你看我我看你,没人敢举手。

李松皱着眉,小声说:“肯定是前秦兵太多,指挥不过来。”赵鹏则小声嘀咕:“东晋运气好呗。”

陈默放下钢笔,举起了手。张主任眼前一亮:“陈默,你来说说。”

“回主任,淝水之战前秦战败,不是因为兵多,也不是东晋运气好,核心在于‘情报失误’与‘军心涣散’。”

陈默站起身,声音平稳,逻辑清晰,“第一,前秦苻坚低估了东晋的实力,误以为东晋兵力薄弱,不堪一击,这是情报研判的失误;第二,前秦军队虽多,却由多个民族组成,人心不齐,士兵不愿打仗,这是军心涣散;第三,东晋抓住前秦‘退军让阵’的时机,趁机发动突袭,利用前秦的混乱一举击溃敌军,这是抓住了敌人的弱点。”

他顿了顿,继续补充:“这场战役告诉我们,兵力多寡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准确的情报、统一的军心、灵活的战术,才是打赢战争的根本——放到现在,就是要摸清军阀的兵力部署,团结革命力量,找准敌人的薄弱环节,才能一举推翻军阀统治。”

这番话既分析了历史战役,又联系了当下的革命形势,既体现了他的历史功底,又表达了“革命决心”。

张主任听得连连点头,赞许地说:“说得好!分析得很透彻,抓住了关键!陈默同学对历史战役的理解,比很多老学员都深刻!”

教室里响起一阵掌声,李松凑过来,小声说:“陈默,你也太牛了,这都能分析得这么清楚,你是不是以前专门学过历史?”

“在法国的时候,看过几本中外战役史,随便看看而己。”

陈默笑了笑,轻描淡写地带过——他不能说自己在苏联专门学过“历史战役中的情报运用”,只能用“看闲书”来搪塞,既符合“富家子弟”的身份,又不会暴露真实经历。

接下来的军事战略课,讲的是“情报在战役中的作用”。

授课的是军校的资深教官王教官,曾参加过讨伐军阀的战役,经验丰富。

他在黑板上画了一张简易的战役地图,指着上面的标记说:“这是当年讨伐吴佩孚的战役,我们之所以能打赢,就是因为提前摸清了吴佩孚的粮草补给路线,派小股部队截断了他的粮道,让他的军队不战自乱——这就是情报的重要性,情报就是军队的眼睛,没有眼睛,再厉害的军队也打不了胜仗。”

王教官话音刚落,陈默就举起了手:“王教官,我有个问题。”

“你说。”王教官点点头。

“如果情报有误,或者被敌人误导,该怎么办?”

陈默问道,“比如敌人故意放出假情报,让我们以为他的粮道在东边,其实在西边,我们该如何辨别?”

这个问题一下把王教官问住了,他愣了愣,随即笑着说:“问得好!这个问题很关键,也是很多指挥官容易犯的错。陈默,你有什么想法?”

“我觉得,要‘多方验证,交叉比对’。”

陈默站起身,条理清晰地说,“第一,不能只依赖单一渠道的情报,要从多个来源获取信息,比如俘虏、百姓、地下眼线,对比这些情报是否一致;第二,要结合地形和敌军的行动规律,分析情报的合理性,比如敌军的粮草需要多少辆车运输,从西边走是否符合路线最短原则;第三,要派小股侦察兵实地探查,亲眼确认情报的真实性——只有经过这三步,才能避免被假情报误导。”

这番话,是他在苏联特训时学到的“情报甄别方法”,此刻用在课堂上,既显得专业,又不激进。

王教官听得眼睛发亮,拍着桌子说:“说得太对了!‘多方验证,交叉比对’,这八个字总结得好!陈默同学,你很有情报思维,将来要是做情报工作,肯定是把好手!”

教室里再次响起掌声,连一首打瞌睡的赵鹏都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陈默,你这脑子咋长的?太厉害了!”

陈默坐下后,没有丝毫得意,而是继续认真听讲——他知道,王教官的这句话,很可能会传到“秘密特务组织”的耳朵里。

“秘密特务组织”最缺的就是懂情报的人才,他要的就是这种“潜移默化”的认可,让别人觉得他“有天赋”“适合做情报工作”,为将来打入复兴社埋下伏笔。

文化课考试来临,考场设在大礼堂,考生们按座位坐好,监考教官来回踱步,气氛严肃。

试卷到手,陈默先快速浏览一遍——政治理论考的是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中外历史考的是关键战役的分析,军事战略考的是情报运用与战术制定。

这些知识点他早己烂熟于心,笔尖在纸上划过,字迹工整,没有半点犹豫。

政治理论题,他答得中规中矩,完全按照课本表述来写,不添加任何个人观点。

中外历史题,他重点分析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中的情报运用,结合王教官讲的内容,写出了自己的理解。

军事战略题,他设计了一套“小股部队侦察情报”的方案,从人员选拔、侦察路线、情报传递三个方面展开,逻辑清晰,细节到位。

考试结束后,李松凑过来,一脸愁容:“陈默,最后一道军事战略题我没答完,你答得咋样?”

“还行,按王教官讲的知识点写的。”陈默笑了笑,没有多说。

成绩出来那天,校门外的墙上贴满了文化课成绩单。

陈默挤在人群中,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名字——陈默,政治理论95分,中外历史98分,军事战略97分,总分排名第一。

李松考了第七名,赵鹏勉强及格,王虎排在第十名。

“陈默,你又是第一!太牛了!”李松兴奋地拍着他的肩膀,“以后文化课我就靠你了,有不会的题你可得教我。”

“互相学习。”陈默笑着说。

赵鹏也走过来,一脸佩服:“以前觉得你就军事训练厉害,没想到文化课也这么牛,你是不是学霸啊?”

“就是运气好,刚好复习到了考点。”陈默谦虚地说。

这时,王教官走过来,拍了拍陈默的肩膀:“陈默,这次考得不错,尤其是军事战略题,答得很专业。我己经把你的成绩报给了校领导,他们对你很关注,好好努力,将来肯定有出息!”

“谢谢王教官,我会继续努力的。”陈默恭敬地说。

王教官点点头,转身走开了。

陈默站在人群中,看着自己的成绩单,心里却很平静——文化课优秀,既是为了赢得校领导的关注,也是为了打造“全面发展”的人设。复兴社挑选人才,不会只看军事,也不会只看文化,只有“文武双全”,才能成为他们眼中的“可塑之才”。

晚上,陈默坐在宿舍里,拿出瓦西里的加密笔记本,用暗号在上面写下:文化课考试总分第一,军事战略题获教官认可,引起校领导关注,符合潜伏计划。

写完,他合上笔记本,放在枕头底下。

远处传来了熄灯号,陈默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脑海里回放着白天的场景——张主任的赞许、王教官的认可、同学们的佩服,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地印在脑子里。

他想起老周说的“沉默是金,厚积薄发”——文化课的优秀,是为了在关键时刻,能拿出足够的实力,吸引“秘密特务组织”的注意,为将来打入敌人内部,做好充分的准备。

用户84123374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8FT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特工之王谍战潜伏23年 http://www.220book.com/book/8FTS/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