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8章 同僚竞争情报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特工之王谍战潜伏23年 http://www.220book.com/book/8FTS/ 章节无错乱精修!
 

1926年10月底的广州,秘密情报组组织科的办公室里,空气中弥漫着无声的硝烟。

陈默刚将整理好的《青岛港军火监控预案》放在老曾桌上,转身就看到特务科李科长的手下张磊拿着一份一模一样的预案,正快步走向戴笠的办公室——显然,张磊想抢在他前面,将这份预案作为自己的工作成果上报。

自武汉任务提上日程后,情报组内的竞争骤然激烈。

所有人都清楚,戴笠正为北伐期间的“清剿共党”储备人手,谁能在任务中表现突出,谁就能获得晋升机会。

于是,有人在会议上夸大成果,有人私下向戴笠打小报告,甚至有人像张磊这样,明目张胆地抢夺同事的工作成果。

陈默心里一沉,却没有立刻上前阻拦——首接对抗只会落得“斤斤计较”的名声,反而会让戴笠觉得他“格局小”。

他回到工位,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棕色封皮的笔记本,里面详细记录了《青岛港军火监控预案》的起草过程:10月21日,根据会议指示开始收集资料;10月23日,分析青岛港地形及过往运输数据;10月25日,制定“分点监控+眼线布防”方案;10月27日,完成预案初稿并请老曾审核,旁边还附着老曾的签字确认。

这份“过程记录”是他早就备好的——在情报组待久了,他深知“成果易被抢,过程难造假”,提前记录工作细节,既是保护自己,也是应对竞争的底气。

果然,不到半小时,老曾就急匆匆地来找他:“陈中尉,戴先生叫你去办公室,张磊说青岛港的预案是他做的,李科长还在旁边帮腔!”

陈默点点头,拿起棕色笔记本,语气平静:“我知道了,曾科长,我去跟戴先生说清楚。”

走进戴笠办公室,张磊正站在桌前,手里拿着预案,唾沫横飞地讲解:“戴先生,这个预案我做了整整一周,光青岛港的地形就画了三张图,眼线布防也是我跟李科长一起商量的,绝对没问题!”

李科长站在一旁,附和道:“是啊,戴先生,张磊这小子最近很努力,这个预案做得很细致。”

戴笠皱着眉,没有说话,显然是在等待陈默的解释。

陈默走到桌前,没有反驳张磊,而是将棕色笔记本递给戴笠:“戴先生,这是我做预案的过程记录,从收集资料到初稿审核,每一步都有时间和签字,您可以看看。”

戴笠接过笔记本,快速翻阅——里面不仅有详细的时间线,还有青岛港地形的手绘草图(比张磊的图更细致)、与曾科长的沟通记录(老曾的签字清晰可见),甚至还有几处预案修改的痕迹,旁边标注着“10月26日,根据老曾建议修改布防点”。

张磊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支支吾吾地说:“我……我只是帮陈中尉整理了一下,不是抢功……”

“帮着整理?”

戴笠放下笔记本,眼神冰冷地看向张磊,“陈默的记录里,从始至终没有你的名字,你怎么帮着整理?李科长,这就是你手下的人?学会抢功了?”

李科长额头渗出冷汗,连忙解释:“戴先生,是我没管好手下,我回去一定好好教训他!”

“不用了。”

戴笠摆摆手,语气严肃,“张磊,扣发这个月奖金,写一份检讨;李科长,你也别想着帮手下邀功,先管好自己的人!”

两人灰溜溜地走出办公室,戴笠看向陈默,语气缓和了些:“还是你做事沉稳,知道留记录。以后做工作,就要像这样,每一步都清清楚楚,免得被人钻了空子。”

“谢谢戴先生认可,”陈默接过笔记本,语气诚恳,“我只是按规矩做事,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

“情报组竞争激烈,难免有人急功近利。”

戴笠顿了顿,补充道,“武汉任务,我本来还在考虑让谁当副手,现在看来,还是你合适。张磊这种人,不堪大用。”

陈默心里一喜,表面却依旧平静:“谢谢戴先生信任,我一定配合好武汉的工作。”

走出办公室,陈默看到张磊和李科长正站在走廊里,脸色难看地看着他。

他没有理会,径首走回组织科——这次的竞争,他没有靠争吵,没有靠举报,而是靠提前准备的“过程记录”,既维护了自己的成果,又在戴笠面前展现了“沉稳细致”的优点,可谓一举两得。

类似的竞争,在情报组里每天都在上演。

周凯为了表现,每周都会向戴笠提交“异常行为报告”,里面大多是捕风捉影的小事,比如“林薇下班后去了法租界”“陈默在档案室停留时间过长”,但戴笠看过后,大多一笑置之——没有实据的举报,只会显得举报者心胸狭隘。

林薇则选择用“专业能力”竞争,她译出的外文电报,总能比别人快半小时,而且准确率极高;整理的情报分析报告,逻辑清晰,重点突出,戴笠常把她的报告作为“范本”让其他人学习。

但她从不像张磊那样抢功,也不像周凯那样举报,只是专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陈默则始终保持“低调专注”的姿态:整理资料时,他会提前做好过程记录;传递情报时,严格遵守潜行规则;面对周凯的试探,他敷衍应对;面对林薇的专业,他虚心学习。

他既不参与派系争斗,也不刻意讨好任何人,只把精力放在“做好工作”上——这种态度,反而让他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有一次,情报科要提交“广州学运季度总结”,周凯和林薇都想负责,两人在会议上争得面红耳赤。

戴笠看向陈默:“陈默,你觉得谁负责合适?”

陈默站起身,语气客观:“周兄擅长排查异常,林姐擅长分析总结,不如让周兄负责收集学运动态,林姐负责整理分析,两人合作完成,既高效又全面。”

这个建议既没偏向任何一方,又解决了问题,戴笠立刻采纳:“就按你说的办!你们俩好好合作,别再争了。”

周凯和林薇虽不情愿,却也只能答应。

会后,林薇主动找到陈默,语气带着感激:“谢谢你,刚才要是继续争下去,戴先生肯定会不高兴。”

“不用谢,”陈默笑了笑,“只是按实际情况提建议而己。”

他心里清楚,在情报组的竞争中,“合作”有时比“争斗”更有效——既不得罪人,又能完成任务,还能在戴笠面前展现“顾全大局”的形象,这比单纯的“抢功”更有价值。

11月初,戴笠在情报小组会议上宣布:“武汉任务,陈默任负责人,林薇任副手,配合当地情报站开展工作;周凯负责广州学运的监控,张磊留在组织科整理资料。”

这个任命,既是对陈默沉稳处事的认可,也是对其他人竞争结果的“最终判决”——周凯的举报、张磊的抢功,都没换来晋升;林薇的专业、陈默的低调,反而获得了重用。

散会后,陈默走到窗边,看着广州的街景,心里感慨——情报组的竞争,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有人靠激进的手段抢功,有人靠无实据的举报打压对手,有人靠专业能力立足,而他,靠的是“低调专注+提前准备+客观合作”。

这种方式或许不够“耀眼”,却足够稳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守住自己的成果,守住自己的初心。

晚上,陈默在加密笔记本上写下:1926年10-11月,情报组内竞争激烈,张磊抢夺青岛港预案成果,以“过程记录”(时间线、签字、修改痕迹)巧妙应对,获戴笠认可;周凯频繁举报无实据,未获重视;林薇以专业能力立足。面对竞争,始终保持低调,专注本职,不参与争斗,关键时刻以“合作建议”化解矛盾。最终获武汉任务负责人任命,林薇为副手。此次竞争印证:情报组晋升看重“沉稳+成果+大局观”,而非激进手段。

写完,他合上笔记本,藏进墙缝。陈默知道,新的任务即将开始,新的竞争会随之而来,但他己做好了准备。他不做锋利的刀,只做沉稳的石,在风雨中坚守自己的位置,在竞争中守护自己的使命。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特工之王谍战潜伏23年

    (http://www.220book.com/book/8FT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特工之王谍战潜伏23年 http://www.220book.com/book/8FTS/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