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2章 吸纳流民,以工代赈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守边军神:从破烂卫堡到赛博雄关 http://www.220book.com/book/8GPX/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守边军神:从破烂卫堡到赛博雄关》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春寒料峭,但通往镇虏卫的荒芜小道上,却开始出现络绎不绝的人影。他们大多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扶老携幼,眼神中混杂着绝望与一丝微弱的期盼。镇虏卫能打退流寇、能让投奔的人吃上饭的消息,如同野火般在饱受蹂躏的晋北大地蔓延开来。

人口的急剧增加,对任何组织都是巨大的考验,尤其是在这资源匮乏的边镇。若处理不当,流民瞬间就会从助力变成拖垮一切的累赘,甚至引发内乱。

陈远深知这一点。他没有像这个时代大多数军阀或士绅那样,要么紧闭大门,要么只挑选青壮,将老弱妇孺拒之门外任其自生自灭。他采取了一种在这个时代堪称另类,却又极具远见的管理方式——以工代赈,分级吸纳。

堡门外,新设立了一个简陋的登记点。几张破桌子后面,坐着赵西和两个识字的助手(由他临时培训出来的)。旁边站着王虎带领的、手持腰刀、神情严肃的士兵,维持着秩序。更远处,李老军带着火铳队隐在墙头,以防不测。

流民们排着歪歪扭扭的长队,眼神惶恐不安地看着这一切。

“姓名?原籍?家中几口?可有手艺?”赵西头也不抬,按照陈远制定的表格,机械而高效地询问着。他身后,堆积着一些黑乎乎、但分量十足的杂粮饼子,散发着的香气。

“王……王老五,灵丘人,家里……就剩俺和一个娃了,他娘……没了。”一个干瘦的汉子牵着个七八岁、瘦得只剩一双大眼睛的男孩,声音颤抖。 “会啥手艺?” “俺……俺就会种地,有力气!”

赵西在表格上划了几笔,拿起一个木牌,用炭笔写上“王老五,灵丘,丁一,口二,无技”,递给旁边一个士兵:“带他去工程营,找刘管事。发两天口粮。”

那汉子接过士兵递过来的两个杂粮饼子,简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拉着孩子扑通一声就跪下了,连连磕头:“谢谢青天大老爷!谢谢老爷!”

“起来!镇虏卫不兴这个!”士兵粗声粗气地将他拉起来,“有力气,以后好好干活,就有饭吃!”

另一边,一个看起来有些机灵的年轻人正在回答:“小的叫侯二,原本是走街串巷的货郎,会算点账,也认得几个字……”

赵西眼睛一亮,在表格上做了特殊标记:“带去辅兵营,暂编入运输队,考察。”

也有试图蒙混过关的。 “俺会打铁!”一个眼神闪烁的汉子嚷嚷道。 赵西抬头,面无表情地看着他:“烧炉火候怎么看?夹钢怎么打?” 那汉子顿时语塞,支支吾吾。 “带走!单独看管,查清底细!”赵西冷哼一声。对于可疑人员,宁抓错,不放过。这是陈远定下的铁律。

登记、分类、发放临时口粮、引导安置……流程虽然粗糙,却有条不紊。青壮劳力根据情况编入工程营或辅兵营;有手艺的(木匠、铁匠、泥瓦匠等)则被首接送往工匠坊,待遇从优;识文断字的更是被当成宝贝,由赵西亲自面试后,或充实后勤,或进入新成立的“蒙学堂”当先生;至于老弱妇孺,则被组织起来,负责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缝补、清洁、照顾伤员、在划定的安全区域采集野菜等,同样按劳换取食物。

这便是以工代赈。不养闲人,每个人都必须为集体的生存和发展出力,才能获得活下去的资源。这看似冷酷,却最大程度地激发了流民的积极性,也避免了坐吃山空和内部不公。

新来的流民,被安置在堡外新规划的、用木栅栏简单围起来的“流民安置区”。条件简陋,只是搭建了一些窝棚,但至少能遮风避雨。每日,他们按照分配的任务,在工程营老兵的带领下,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建设中。

有的挥舞着简陋的锄头和铁锹,奋力开挖环绕堡寨的壕沟。冻土尚未完全化开,每一镐下去都震得手臂发麻,但看着那越来越深、越来越宽的沟壑,想到这能保护自己未来的家园,没有人喊累。

有的则在搬运石块和木材,进一步加高加厚堡墙。号子声、夯土声此起彼伏。

还有的被组织起来,清理废墟,修建新的、更加规整的土坯房,以逐步改善居住条件。

陈远经常出现在工地上,他不再穿着那件破旧的鸳鸯战袄,而是换上了一身利落的普通军服,与士兵和流民并无二致。他会随手接过流民手中的工具,亲自示范如何更省力地挖掘,会查看夯土的质量,会询问大家吃得饱不饱,有没有遇到困难。

“老哥,这土要一层层夯实在,不然下雨就塌了。” “大嫂,孩子可以去蒙学堂认字,不收费,管一顿午饭。” “大家再加把劲!等这壕沟挖好了,咱们就安全多了!等春耕开始,咱们种下自己的粮食,以后就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他的话语朴实,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却带着一种能安定人心的力量。流民们看着这个年轻得过分的首领,看着他与大家一同劳作,听着他对未来的描绘,心中的惶恐渐渐被踏实感和归属感取代。这里,似乎真的不一样。

当然,管理如此庞杂的人群,并非没有挑战。也有偷奸耍滑、试图不劳而获者,有因为分配不均而心生怨言者,甚至可能混入了别有用心之徒。

对此,陈远的手段简单而有效。

一次,工程营抓到两个偷藏工具、准备溜走的流民。王虎请示是否按逃兵处理(处决)。陈远却下令,将两人当众鞭笞二十,然后罚去最苦最累的采石场劳作,口粮减半。既起到了震慑作用,也没有轻易剥夺生命,给了他们改过的机会。

另一次,几个新来的流民因为排队打饭插队发生了斗殴。负责维持秩序的士兵首接将参与斗殴者全部抓起来,捆在旗杆下饿了一天,并宣布,再犯者,驱逐出镇虏卫,永不录用。

规矩森严,赏罚分明。 这是镇虏卫的生存法则,也被陈远强行灌输给每一个新来者。

与此同时,那座由苏云娘主持的“蒙学堂”也悄然开课了。校舍是间简陋的大草棚,学生是卫所里所有适龄的孩子和部分愿意学习的年轻士兵、流民。教材是赵西等人连夜用木炭抄写的《三字经》、《百家姓》以及陈远编写的、包含基础算数和简单格物知识的“新教材”。朗朗的读书声,给这个充满武力与劳作气息的卫所,增添了一抹文明的亮色。

吸纳流民,以工代赈。陈远用这种方式,不仅解决了人口暴增带来的生存压力,更将这些原本是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流民,迅速转化为了建设家园、保卫家园的有生力量。镇虏卫的根基,在这场规模空前的“大建设”中,被夯得越发坚实。一个人口近五百、秩序井然、充满活力的新兴据点,正在晋北的边陲之地,倔强而顽强地生长起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8GP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守边军神:从破烂卫堡到赛博雄关 http://www.220book.com/book/8GPX/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