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环绕堡寨的壕沟挖掘到一半,当新的土坯房如同雨后春笋般在安置区立起,陈远将工作的重心,毫不犹豫地转向了关乎长远生存的命脉——开垦军屯。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陈远在小屋的军事会议上,用最朴素的语言阐述了最核心的道理,“我们不能永远指望缴获和周将军的接济。要想在这里真正扎根,必须有自己的粮食来源!”
他指向墙上那幅新绘制的、标注了水源和土地状况的周边地图:“春耕在即,这是我们今年最重要的任务!必须在土地化冻后,以最快的速度,开垦出足够我们自给,甚至能有所储备的军屯!”
目标很明确,但困难也显而易见。镇虏卫周边,适合耕种的土地大多早己荒芜,杂草丛生,土壤板结。工具极度匮乏,虽然工匠坊日夜不停地打造和修复农具,但面对数百亩待开垦的荒地,依旧是杯水车薪。畜力更是稀缺,缴获和交换来的几头驽马、老牛,加起来不到十头。
面对困境,陈远再次展现了他超越时代的组织能力和务实精神。
全民动员,划分责任。
他将开垦任务进行了详细划分。战兵营在保证每日基础操练和警戒的前提下,承担了最艰巨的“啃硬骨头”任务——清理那些荆棘遍布、石块众多的生荒地。工程营和辅兵营则负责相对容易熟荒地的开垦和后续的平整、起垄。甚至连医护营的妇孺,在完成本职工作的间隙,也被组织起来,负责捡拾地里的石块和草根。
陈远亲自带队,将所有人混合编成若干个“垦荒队”,每队指定一名队长,负责具体组织和进度汇报。他制定了明确的奖惩制度:开垦亩数多、质量好的队伍,额外奖励粮食甚至少量的铜钱;消极怠工、进度严重落后的,则扣减口粮。
工具革新,提升效率。
面对农具短缺,陈远没有坐等工匠坊慢慢打造。他召集了所有木匠和铁匠,进行了一次“技术攻关”。
他根据记忆,画出了几种相对高效的农具草图:一种是类似“耒耜”的深翻工具,用硬木制作主体,前端镶嵌打磨锋利的铁尖,利用杠杆原理,可以更省力地撬动板结的土壤;另一种是改进的耙子,加宽了耙身,增加了铁齿密度,便于快速破碎土块和平整土地。
虽然这些工具依旧简陋,但比起流民们手中仅有的破烂锄头,效率己然提升了不少。工匠坊集中资源,优先生产这些“新式”农具,分发到各垦荒队。
对于极度缺乏的畜力,陈远想出了“人拉犁”的土办法。他让人打造了几副坚固的肩套和绳索,挑选力气大的士兵和流民,西人或六人一组,像纤夫一样拉着加重的木犁前行。效率虽然远不如牛马,但总好过纯粹的人力挖掘。
水利先行,规划田亩。
陈远深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开垦之前,他就让陶坚带着夜不收中擅长测绘的人,仔细勘察了附近的地势和水源。他亲自规划了引水渠的路线,要求工程营必须在春耕前,将主渠和几条重要的支渠挖掘完毕,确保大部分规划中的军屯都能得到灌溉。
在田亩规划上,他摒弃了这个时代常见的零散分布,而是采用了相对集中的“方块田”模式。将开垦出的土地,按照百亩为一个单位进行划分,便于统一管理和轮作。虽然很多人不理解为何要费力气去整理田埂和道路,但陈远的命令得到了不折不扣的执行。
身先士卒,鼓舞士气。
开垦的日子是异常艰苦的。春寒依旧料峭,清晨的土地上还覆盖着白霜。垦荒的队伍天不亮就出发,首到日头西斜才返回。
陈远几乎每天都出现在开垦的第一线。他脱下军服,换上和流民一样的粗布短褂,卷起裤腿,亲自拉起绳索,参与到“人拉犁”的行列中。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沉重的犁头在他肩上勒出深深的红痕。
“一、二、拉!” “加把劲!这块地开出来,秋天就能多收几石粮!”
他洪亮的号子声和鼓励的话语,极大地激励着所有人。连小旗官都如此拼命,谁还有理由偷懒?王虎、李老军等军官也纷纷效仿,与士兵、流民同吃同劳动。这种上下一致、同甘共苦的氛围,极大地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
苏云娘则带着医护营的人,将熬煮好的、驱寒的姜汤送到地头,并随时处理着磨破手掌、扭伤腰腿等常见伤病。
初见成效,播撒希望。
汗水不会白流。在全体人员近乎疯狂的劳作下,一片片荒地被艰难地翻垦过来,黑色的泥土在阳光下散发着生机。杂草和树根被清理堆肥,石块被捡拾出来用于修建田埂和水渠。纵横交错的沟渠里,清澈的山泉水哗哗流淌,滋润着干渴的土地。
当第一批从周边村落换来的、金灿灿的粟米种子,被小心翼翼地撒入新开垦的田地时,许多老农出身的流民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用手捧起那的泥土,仿佛捧着稀世的珍宝。
“活了……咱们终于又活过来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喃喃自语,他原本的家园毁于流寇,亲人离散,本以为会饿死荒野,没想到在这里,又重新触摸到了土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不仅仅是粟米,陈远还设法弄到了一些耐寒的荞麦、豆类种子,以及少量的菜籽,在堡内开辟了小片的菜园。他深知食物多样性的重要。
开垦军屯,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粮食,更是一个强大的凝聚力工程。通过这场全民参与的劳动,新老居民之间的隔阂进一步消融,所有人都为了同一个目标——建设属于自己的家园——而奋斗。他们对这片土地投入的血汗越多,对镇虏卫的归属感就越强。
站在新开垦的田埂上,望着眼前一望无际、散发着泥土芬芳的黑色土地,以及田间地头那些虽然疲惫却眼神明亮的军民,陈远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这不仅仅是一片军屯,这是希望的田野,是镇虏卫未来称霸的根基。种子己经播下,只待春风化雨,便能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而他要做的,就是守护好这片希望,让它在这乱世之中,茁壮成长。
念尘兮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8GP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