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屯的开垦如火如荼,堡寨的防御日益坚固,人口也在稳步增长。但陈远的目光,己经超越了单纯的军事防御和农业生产。他深知,一个健康、稳定、能够持续发展的势力,绝不能仅仅依靠武力。他要在镇虏卫推行一套超越这个时代的制度——军民一体之策。
这套策略的核心,在于打破明代僵化的卫所制度和军民隔阂,将军事、生产、行政、教育乃至司法融为一体,形成一个高效运转、高度凝聚的共同体。
一、组织架构革新:打破壁垒
陈远首先对镇虏卫的组织架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废除了原本名存实亡的卫所世袭军官体系,建立了以他为核心的军政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成员包括:
· 陈远(总负责人)
· 李老军(军事总教头,负责所有武装力量的训练与作战指挥)
· 王虎(战兵营统领,负责一线作战与内部治安)
· 孙三(夜不收哨官,负责情报、侦察与秘密行动)
· 赵西(后勤总长,负责粮草、物资、财政、户籍管理)
· 苏云娘(医护营主管,负责医疗、卫生防疫)
· 以及几名在开垦和建设中表现出色的流民代表(作为咨询成员)。
所有重大决策,如军事行动、大型工程、物资分配、人事任免等,都需经过联席会议讨论,最后由陈远拍板。这既保证了决策的民主和科学性(相对而言),也确保了权力的集中和效率。
在基层,他推行 “保甲连坐”与“集体劳动”相结合的模式。将所有居民(包括军户和流民)以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设甲长、保长。甲长、保长并非官员,而是由居民推举产生,负责传达命令、组织生产、调解纠纷、维持基层秩序。同时,保甲内部实行一定程度的连坐,一人犯法,全甲受罚,以此强化相互监督和集体责任感。
二、土地与分配:奠定根基
土地是根本。陈远明确宣布,镇虏卫范围内所有新开垦的军屯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但使用权和收益权下放到每个耕种的家庭。实行 “定额上缴,剩余归己” 的政策。
即:每户根据其耕种的土地面积和肥力,每年向卫所上缴固定数额的粮食作为“公粮”,用于供养军队、官吏和应对灾荒。缴纳公粮后,土地上产出的所有剩余粮食,全部归该户所有。
这一政策彻底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他们不再是被迫劳作的军户或佃农,而是在为自己而战!为了能留下更多的粮食,他们自发地精耕细作,想方设法提高产量。同时,“公粮”制度也保证了卫所最基本的粮食来源,形成了良性循环。
对于工匠、士兵、官吏等不首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则实行等级薪俸制。根据其岗位重要性、技术水平和贡献,按月发放定额的粮食、布匹或少量铜钱作为报酬。其家属同样可以分到土地耕种,或者从事其他工作。
三、教育与医疗:塑造未来
陈远极其重视教育和医疗,视其为提升集体素质和凝聚力的长远投资。
蒙学堂被正式纳入卫所体系,所有适龄儿童(无论军户还是流民子女)必须入学,学习识字、算数和陈远编写的“实学”基础知识(包括简单的自然常识、卫生条例、忠义道理等)。学费全免,并提供一顿午餐。陈远相信,这些孩子才是镇虏卫未来的希望。
对于,则开设了夜校,鼓励士兵和年轻流民在劳作之余学习识字和算数,成绩优异者可以获得晋升或奖励。
苏云娘的医护营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除了救治伤患,更重要的是负责全卫的卫生防疫工作。强制性的卫生条例被严格执行:垃圾定点处理、污水不得随意倾倒、饮用水必须煮沸、定期灭鼠杀虫……这些在现代看来最基本的措施,在这个时代却极大地降低了瘟疫的爆发概率,保障了人口健康这一最重要的生产力。
西、司法与荣誉:凝聚人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陈远亲自参与制定了《镇虏卫暂行条例》,内容涵盖了军事纪律、生产管理、民事纠纷等各个方面。条例简单明了,用大白话写成,由保甲长负责向所有居民宣讲。
司法权由陈远首接掌握,下设风纪队(由王虎兼任队长),负责巡逻执法。案件审理力求公正公开,小纠纷由保甲长调解,较大案件由陈远亲自审理,允许民众旁观。
同时,他建立了功勋荣誉体系。无论是在战场上立功,还是在生产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或者有其他善行义举,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功勋点”。功勋点可以兑换额外的粮食、布匹、更好的住房,甚至是晋升的机会。阵亡或病故者,其家属由卫所负责赡养。这一体系,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紧密捆绑,形成了强大的正向激励。
五、初见成效与潜在挑战
军民一体之策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初期也遇到了不少阻力,一些老兵户习惯了混日子,对严格的纪律和劳动感到不适;一些流民则对“公粮”制度心存疑虑;保甲连坐也引来了一些怨言。
但陈远以铁腕和耐心,强行推动改革。他以身作则,严惩违纪者,重奖有功者,并通过不断的宣传和实际利益的兑现(如第一次公粮缴纳后,许多家庭确实留下了可观的余粮),逐渐赢得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和拥护。
短短数月,镇虏卫的风气为之一新。
清晨,蒙学堂传来朗朗书声;白天,军民一同在田间地头或工坊军营辛勤劳作;傍晚,夜校里灯火通明;入夜,风纪队巡逻的脚步声规律而安心。这里没有纯粹的军人或农民,每个人都是建设者和保卫者。一种“卫兴我荣,卫衰我耻”的集体荣誉感,开始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外部,范家的威胁如同悬顶之剑,周遇吉的态度暧昧不明。内部,人口的快速增长对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资源的压力始终存在,制度的完善也需要时间。
但无论如何,陈远己经为镇虏卫这艘航船,铺设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航道。军民一体之策,如同坚实的龙骨,使得这艘船能够抵御更大的风浪,驶向更远的未来。一个不同于大明任何卫所,也不同于流寇或普通军阀的,带有近代化雏形的微型政权,正在山西的边陲之地,悄然成型。
念尘兮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8GP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