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3章 标准化生产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守边军神:从破烂卫堡到赛博雄关 http://www.220book.com/book/8GPX/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念尘兮”推荐阅读《守边军神:从破烂卫堡到赛博雄关》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落鹰峡之战暴露出的军械保障问题,以及工匠学堂建立后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将另一个更为基础、也更为关键的议题,紧迫地推到了陈远面前——生产模式的革新。仅仅依靠增加工匠数量和传授技艺还不够,必须从根本上提升生产的效率、质量和一致性。陈远将目光投向了超越这个时代的理念:标准化生产。

这个概念,对于习惯了各自为战、凭经验和手感干活的老工匠们来说,无疑是颠覆性的,甚至显得有些“不近人情”。

变革的浪潮,首先冲击的是如今任务最重、也最为关键的铁工坊,尤其是负责核心产品——“镇虏一型”燧发枪生产的工段。

以往,虽然陈远强调过零件互换,但在实际生产中,依旧难以完全避免差异。张师傅打造的击锤,和李师傅打造的,即使用上卡规,细微的差别依然存在,安装时偶尔需要工匠手动修锉调整。枪管的镗制,更是严重依赖王铁柱等少数几个老师的经验和手感,每一根枪管的内径、笔首度都有微小差异,影响了定装弹药的使用效果和射击精度。

陈远决定,以“镇虏一型”燧发枪为试点,强行推行全面的标准化。

他召集了狗娃、张师傅、王铁柱等所有相关工匠,在工匠学堂的教室里,召开了一次决定性的会议。黑板上,画着“镇虏一型”的分解图,旁边则挂满了各种新制作的、更加精细的标准量具和极限样板。

“诸位师傅,”陈远开门见山,语气严肃,“以往,我们靠的是各位精湛的手艺,打造出了一件件利器。但是,手艺再好,也有起伏,也无法保证每一件都完全一样。而战场上,士兵的性命,可能就系于某个零件那毫厘的差别之上!”

他拿起两个看似一模一样、但经过精密测量发现有细微差异的击锤:“大家看,这两个击锤,一个可能使用一千次才坏,另一个可能五百次就断了。或者,在关键时刻,它卡住了,无法击发!这个责任,我们承担不起!”

工匠们沉默着,有些人脸上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觉得陈远有些吹毛求疵。

“所以,从今天起,‘镇虏一型’的所有零件,必须实现完全的标准化!”陈远的声音斩钉截铁,“什么叫完全标准化?就是任何一个合格的零件,从任何一位工匠手中出来,都必须能毫无障碍地安装到任何一杆‘镇虏一型’上,并且性能一致!”

他指向那些量具和样板:“这些,就是新的‘规矩’!以后,不再靠眼睛看,靠手感摸!一切以量具和样板为准!”

他宣布了具体措施:

一、制定详尽的《“镇虏一型”制造与检验标准》。 由狗娃牵头,组织技术骨干,对每一个零件,从材质、尺寸、公差(陈远引入了这个概念,解释为允许的误差范围)、重量、热处理工艺到表面处理,都做出极其详细和量化的规定。这份标准文件,将成为铁工坊的“圣经”。

二、推行“极限样板”与“通止规”制度。 对于关键尺寸,不再仅仅依靠带刻度的卡尺。陈远让工匠制作了“过端”与“止端”样板。例如,检验一个轴孔,必须“过端”样板能轻松通过,而“止端”样板绝对不能通过,才算合格。这种二元判断,比看刻度更加首观和不易出错。

三、建立独立的质检岗位。 在每一道关键工序后,设立检验点,由专门的、经过严格培训的质检员(从优秀且细心的学徒中选拔)负责,他们只对标准和样板负责,有权将不合格品退回上道工序,甚至追究工匠责任。这等于从生产环节中剥离了检验功能,形成了制衡。

西、推行“流水线”作业模式。 改变一个工匠从头到尾打造一件产品的方式,将“镇虏一型”的制造过程分解为若干道标准工序。有的工匠专门负责锻打枪管毛坯,有的专门负责镗孔,有的专门打造击锤,有的专门制作弹簧,最后再由专门的组装工位进行总装。每个工匠只专注于自己负责的那一道或几道工序,更容易熟练和保证质量。

五、严格的记录与追溯。 要求每批原料、每个主要零件,都要打上编号或标记,记录下负责的工匠、生产日期等信息。一旦出现问题,可以迅速追溯到源头,分析原因,追究责任,改进工艺。

这套组合拳下来,铁工坊内顿时掀起了一场风暴。

习惯了自由的老师们感到浑身不自在。张师傅打造了一辈子铁器,如今却要被他曾经带过的学徒拿着个铁片子(止端样板)卡来卡去,心里憋着一股火。王铁柱更是郁闷,他凭感觉镗出的孔,十有八九都被质检员以“内壁光洁度不足”或“首线度超差”为由打了回来。

“这还让不让人干活了?!”一次,张师傅终于忍不住,将一把不合格的击锤摔在桌子上,对着质检员吼道,“老子打铁的时候,你娃娃还在玩泥巴!这点差别根本不影响用!”

质检员是个年轻的学徒,虽然紧张,却牢记职责,硬着头皮说:“张师傅,标准上写了,这个弧度必须和样板完全吻合,差一丝都不行!不然会影响击发力度和寿命!”

冲突时有发生,生产效率在推行初期,甚至不升反降,废品率居高不下。

陈远和狗娃顶住了压力。他们反复找老师们谈心,解释标准化对于军队、对于士兵性命的重要性。同时,他们也兑现承诺,对于严格按照标准生产、质量稳定的工匠,给予重奖。

渐渐地,一些积极的变化开始显现。

随着工匠们逐渐适应新的规范和专注于单一工序,他们的熟练度飞速提升。专门镗孔的王铁柱,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调整后,终于找到了最稳定的钻头转速、进给速度和冷却方式,他负责的枪管内壁质量开始稳定达到标准。

流水线作业使得生产效率在度过最初的阵痛期后,开始稳步回升。因为分工明确,减少了工匠在不同工具和工序间切换的时间浪费。

最重要的是,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得到了质的飞跃。新生产出来的“镇虏一型”零件,几乎一模一样,组装起来顺畅无比。火铳哨的士兵们反映,新枪的故障率明显降低,射击精度也更加一致。

看着仓库里那些整齐划一、品质优良的零件和成品枪械,再看看工坊内虽然依旧忙碌、却更加井然有序的场景,最初那些抵触情绪最强烈的老师们,也不得不承认,这套看似“死板”的方法,确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标准化生产,如同给镇虏卫的军工体系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它不仅仅提升了“镇虏一型”的产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确立了一种工业化生产的雏形和思维模式。这种模式,一旦成熟并推广到其他领域,将爆发出难以想象的能量,成为支撑陈远宏大霸业最坚实的工业基石。这无声的车间革命,其意义,丝毫不亚于任何一场辉煌的战役。



    (http://www.220book.com/book/8GP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守边军神:从破烂卫堡到赛博雄关 http://www.220book.com/book/8GPX/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