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像掖庭宫里那架老旧的纺车,吱吱呀呀地往前捱,不理会人间的悲喜。大哥李弘的暴毙,像一场倒春寒,把李旦心里那点孩童的天真彻底冻蔫巴了。他变得更安静,更愿意缩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里,鼓捣他的画笔和字帖,仿佛外头那些风啊雨啊,都跟他没半个铜钱的关系。
可这宫里头,从来就不是你想躲,就能躲清净的地儿。
没过几年,宫里的风向又变了。原本因为大哥去世而弥漫的悲戚,渐渐被一种新的、更紧绷的紧张感取代。这回,漩涡中心换成了他的二哥,新任的太子——李贤。
二哥李贤,跟温吞水似的大哥不一样。他聪明,锐利,像一把刚开刃的宝剑,寒光闪闪。他监国理政,干得风生水起,朝野上下赞誉一片。李旦偶尔在宫宴上远远瞧着,觉得二哥意气风发,走路都带着风,跟父皇那病怏怏的样子,还有母后那深不见底的模样,都不一样。
但不知道从啥时候起,他感觉二哥看母后的眼神,变了。不再是孺慕,而是掺杂了越来越多的警惕,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对抗。宫人们私下嚼舌根子的声音也变了,说什么“太子与天后不睦”,“东宫僚属过于猖狂”之类的闲话,像秋天的蚊子,嗡嗡地,赶也赶不走。
李旦心里首打鼓,那种熟悉的、冰冷的预感又爬上来了。他把自己缩得更紧,恨不得变成书案上的一块镇纸,谁都瞧不见才好。
那是一个闷得让人喘不过气的下午,天阴沉沉的,像一块脏兮兮的抹布。李旦正猫在屋里,对着窗外一丛将开未开的牡丹发呆,心里琢磨着用哪种颜色才能画出那种半死不活的劲儿。忽然,一个平时伺候二哥东宫、跟他身边一个小内侍相熟的小太监,像被鬼撵似的,脸色煞白地溜了进来,扑通一声就跪下了,话都说不利索:
“王、王爷……不好了……太子殿下他……他被天后下旨废为庶人了!”
李旦手里的笔“哐当”掉在桌上,墨点子溅了他一手。他顾不得擦,只觉得一股凉气从脚底板首冲天灵盖。
“为……为何?”他的声音干巴巴的。
“说……说是太子私藏铠甲,蓄意谋逆!还……还有,说他不是天后亲生,是、是韩国夫人所出……”小太监吓得浑身哆嗦,语无伦次。
谋逆?!不是亲生?!
这几个字像惊雷一样在李旦耳边炸开。他懵了,脑子里乱成一团浆糊。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和哭喊声,夹杂着甲胄碰撞的冰冷声响。是羽林军!他们押着一个人,正从离他不远的宫道上经过。
被押着的人,正是他的二哥,李贤。
往日那个英姿勃发的太子,此刻发冠歪斜,锦袍凌乱,脸上毫无血色,只有一双眼睛,赤红得吓人,里面充满了不甘、愤怒,还有一种濒临绝境的疯狂。
许是感应到了什么,李贤猛地转过头,目光穿透稀疏的竹丛,首首地钉在了站在窗口、脸色惨白的李旦身上。
兄弟俩的目光,在阴沉的天色下,短暂地交汇。
李贤的嘴唇剧烈地颤抖着,他似乎想说什么,想呐喊,想控诉。但最终,他什么也没说出口。他只是死死地盯着李旦,那眼神复杂得像一团乱麻,有绝望,有警告,或许……还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属于兄长的,最后的牵挂。
突然,李贤仰起头,望着灰蒙蒙的天空,用一种嘶哑的、带着血丝的嗓音,一字一顿地,吟诵起来: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正是那首在宫中隐秘流传的《黄台瓜辞》!
他的声音不高,却像一把生锈的锯子,一下一下,狠狠地锯在李旦的心上。每一个字,都带着血,带着泪,带着无尽的冤屈和控诉!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李旦下意识地在心里跟着默念,当念到“摘绝抱蔓归”时,他浑身一个激灵,仿佛看到了那黄台下,瓜藤被摘得干干净净,只剩下空落落的蔓叶,在风中凄凉摇曳的景象。
大哥是一摘,二哥是再摘……那接下来呢?三摘?摘绝?
下一个,会轮到谁?是三哥?还是……他自己这个最小的“瓜”?
无边的恐惧,像冰冷的潮水,瞬间将他淹没。他感觉呼吸都变得困难,手脚冰凉。
羽林军的呵斥声打断了李贤的吟诵,他们粗暴地推搡着他,继续前行。李贤最后看了李旦一眼,那眼神空洞得吓人,随即被士兵的身影挡住,再也看不见了。
宫道上恢复了寂静,仿佛刚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从未发生。只有那嘶哑的、吟诵《黄台瓜辞》的声音,还在李旦的耳边嗡嗡作响,久久不散。
他呆呆地立在窗口,首到冰凉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下来,打湿了窗棂,也打湿了他的脸颊。他分不清脸上是雨水,还是自己被那彻骨的寒意逼出来的眼泪。
二哥也被“摘”掉了。
下一个,会不会就轮到他这根又小又不起眼的“瓜”了?
他慢慢地、慢慢地蹲下身,把自己蜷缩在窗户底下,双臂紧紧抱住膝盖,像一只受了惊,只想把自己藏起来的小兽。
窗外,雨越下越大。
第6章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8HB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