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家回来后,宋泽的生活看似恢复了平静,内心却掀起了波澜。
林正德老爷子毫无保留地将“佛引”秘术倾囊相授,并与他探讨了三天三夜的厨艺心得。
这三天,比宋泽过去几个月学到的东西都要深刻。
他终于明白,系统的菜谱是“术”,是骨架,而像林老爷子这样穷尽一生追求的“厨心”,才是“道”,是血肉灵魂。
一味地追求竞技和胜利,会迷失在“术”的层面。
他需要一个地方,让自己慢下来,去感受食物与人之间最纯粹的联系。
这个想法,催生了开店的念头。
自从与孙宏志一战成名后,他之前的小摊早己被狂热的食客和网红主播们围得水泄不通。
每天光是应付人潮就让他精疲力竭,更别提静下心来做菜了。
摆摊赚来的几万块,加上之前攒下的,他手里一共有八万块钱的积蓄。
他曾想过,用这笔钱和自己的名气,在新荣记旁边,花几十万开一家气派的大饭店。
但现在,他改变了主意。
店,不在于大小,而在于心安。
他最终选择的地点,是京都电影学院旁,那条幽静古朴的竹叶巷。
这里离林家不远,充满了生活气息,少了几分商业的浮躁。
他用自己所有的积蓄——八万块,盘下了一个面积约一百六十平米,带着一个小院子的临街门面。
接下来的半个月,宋泽推掉了所有采访和商业合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店的装修中。
他没有请设计师,而是自己亲手规划。
整个店的风格追求简约、温暖、质朴。
原木色的桌椅,暖黄色的灯光,墙上挂着几幅关于时令食材的素描画。
厨房被设计成了半开放式,食客可以坐在吧台前,看到他做菜的全过程。
店里一共只摆了西张西人桌,加上吧台的六个位置,满打满算,一次也只能接待二十二位客人。
杨蜜几乎每天都来帮忙,看着宋泽亲手打磨木头、粉刷墙壁,眼神里满是欣赏和温柔。
“想好叫什么名字了吗?”她递给宋泽一瓶水道。
宋泽擦了擦汗,看着初具雏形的小店,笑着说:“就叫‘拾味小馆’吧。拾起被遗忘的味道,也拾起生活中的点滴滋味。”
“拾味小馆……”杨蜜念着这个名字,眼睛亮了起来,“真好听。”
“店开了以后,你随时可以来,这里永远给你留个位置。”宋泽看着她,认真地说道。
杨蜜心中一甜,脸上泛起一抹红晕,重重地点了点头。
半个月后,“拾味小馆”悄无声息地开业了。
没有剪彩,没有宣传,只是在门外挂上了一块由林正德老爷子亲笔题字的木匾。
开业规矩也有些奇怪:
一、小店没有菜单。
二、每晚只营业六个小时(晚六点至十二点),只接受预定。
三、预定不看身份,不看来头,只看“眼缘”和食客当天写下的“心情”或“想吃的理由”。
这个规矩一出,立刻在美食圈里引起了轩然大波。
许多人慕名而来,却被挡在门外。
但少数有幸被选中的食客,在品尝过宋泽的菜后,无一例外,都给出了近乎神迹的评价。
“那不是在吃饭,那是在接受一场灵魂的洗礼!”
“我只是随口说了一句最近压力大,宋老板就给我做了一道辣子鸡,吃得我满头大汗,所有的烦恼都忘了!”
“我失恋了,他给我做了一道甜品,吃完我就哭了,然后就释然了。”
一时间,“拾味小馆”成了京都最神秘、最难预约,也最传奇的餐厅。
无数人挤破了头,只为求得一席之位。
而宋泽,则在这方寸之间的小天地里,找到了自己最舒服的状态。
虽然每天只接待上百位客人,但赚的钱却不比摆摊要少,因为菜品的精益求精,单价也会水涨船高。
而且用心倾听他们的故事之后,再用最合适的味道,去回应他们的期待,这种感觉也十分不错。
他的厨艺也在这个过程中,悄然发生着质的蜕变。
他开始跳出系统菜谱的框架,更多地凭借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去创作。
这一天傍晚,小馆的预约信箱里,出现了一张特别的纸条。
那是一位老人用颤抖的笔迹写的:
“我老了,很多事都记不得了。只想再吃一次,老头子年轻时给我做的糟溜鱼片。那个味道,快要想不起来了……”
看着这张纸条,宋泽沉默了片刻,拿起电话,拨通了纸条上留下的号码。
“您好,是周奶奶吗?我是拾味小馆的宋泽。今晚,请您过来坐坐吧。”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美食:京影门口摆摊,杨蜜缠上我》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8JV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