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王府安防图”日渐清晰,假死药的方子也在那本医书上反复推敲,但沈琉璃很清楚,仅仅逃出这座镇北王府,还远远不够。
王府之外,是更为庞大、森严的皇权秩序。没有合法的身份和路引,她一个弱女子,寸步难行。恐怕还没走出京城地界,就会被巡城的兵丁或关卡守军当作逃奴或流民抓起来,届时下场只会比现在更惨。
光跑出王府没用,还得能离开京城,远走高飞。
这个认知,让沈琉璃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大梁朝的户籍和路引制度。这无异于她要为自己打造一份足以乱真的“通关文牒”。
这比摸清王府巡逻规律更加困难,也更加危险。这不再是观察物理环境,而是要触碰无形的律法和权力规则。
她再次将主意打到了萧绝的书房。那里不仅有兵书医典,更有大量的地理志、风物志,甚至可能有一些涉及地方政务的文书档案(虽然核心机密她肯定接触不到)。
机会需要创造和等待。
她开始更加频繁地、以各种不起眼的借口靠近书房区域。有时是“奉王妃之命,来寻一本前朝诗集解闷”(一个失宠王妃想看诗集,多么无足轻重的要求);有时是“周管家吩咐,将新誊抄的佛经送入书房”(借着送东西的短暂时间,目光快速扫过书架);有时甚至只是“路过”,在侍卫警惕的注视下,低着头快步走过,眼角余光却己将书房外间的大致布局和书架分类记在心里。
几次三番后,侍卫大概也觉得她这个“木头人”王妃掀不起风浪,只要不硬闯内间,便也懒得过多理会。
终于,在一次萧绝离府半日,侍卫看守相对松懈时,沈琉璃借口要找一本关于各地花卉的杂记(她声称院中唯一那株半死不活的花需要对照救治),被允许进入书房外间的书架区自行寻找。
她的心在胸腔里咚咚首跳,表面却维持着惯有的平静和卑微。手指在一排排书脊上滑过,看似在寻找那本子虚乌有的花卉杂记,实则目光锐利地捕捉着《舆地纪胜》、《州县概要》、《漕运水道考》之类的书名。
她快速抽出一本《大梁疆域略考》,又拿了旁边一本看似是某地官府编纂的《风土人情录》,走到靠窗的角落,借着天光,飞快地翻阅起来。
她没有时间细读,只能像海绵一样,疯狂地吸收着关键信息:
主要的交通干道——通往江南的官道经过哪些重要城镇?通往西北的驿路有哪些关键关卡?
重要的水路码头——京杭大运河的几个主要渡口在哪里?检查是否严格?
作者“锣鼓喧天的超级少女”推荐阅读《碎镜难圆:将军的追妻火葬场》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各州府的大致方位和特点——哪些地方天高皇帝远,管理相对宽松?哪些地方商业繁华,人员流动大,易于隐藏?
她尤其留意那些关于户籍管理和路引制度的零星记载。路引需要由户籍所在地官府开具,写明事由、目的地、体貌特征,并加盖官印。跨州府长途旅行,尤其需要路引,否则沿途驿站不会接待,关卡也会盘查。
她还注意到,有些地理志的附录里,会拓印一些当地著名景点的碑文或官府告示,上面往往带有官印的样式。她死死盯着那些模糊的印鉴图案,努力记住它们的形状、字体布局特点——圆形?方形?有无特殊边饰?中间是“某某府印”还是“某某县印”?
这些细节,在未来都可能成为判断真伪的关键。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每一秒都如同在刀尖上跳舞。她必须赶在萧绝回府或侍卫换班前离开。
将书籍小心翼翼地放回原处,确保看不出任何翻动过的痕迹,沈琉璃低着头,快步离开了书房。回到正院,她立刻凭借记忆,将刚才看到的关键信息用炭条记录在藏匿银子的妆奁夹层内侧——哪里敢写在纸上。
她知道,伪造官方文书是抄家灭族的重罪。一旦事发,萧绝绝对会毫不犹豫地将她,甚至可能牵连她早己式微的娘家,碾得粉身碎骨。
但这是必经之路。
她没有选择。
光有知识还不够,她还需要渠道。那些游走在灰色地带,专门为人制作假身份、假路引的“手艺人”。这种人必然存在,但他们隐藏极深,接触他们本身就如履薄冰。
她开始留意小荷从外面带回的、关于市井的零星信息。哪条街鱼龙混杂,三教九流汇聚?哪家当铺的老板背景复杂,据说黑白两道通吃?甚至,在有限的几次出门上香时,她坐在马车里,也会格外留意街道两旁那些看似不起眼,却总有些神色鬼祟之人进出的店铺。
她在脑中编织着一张无形的网,试图从这座庞大帝都的阴影里,捞出那根可能救命的线。
每一步都走在悬崖边缘。
但沈琉璃的眼神,却只有在思考这些时,才会褪去麻木,闪烁出冰冷而专注的光芒。
伪造身份,逃离京城……
这念头本身就像是一剂毒药,带着致命的诱惑和风险。
但她甘之如饴。
因为她知道,这是通往自由的,唯一途径。
---
下章预告: 理论知识具备,沈琉璃将如何寻找制作假路引的灰色渠道?她敢信任小荷去接触那些危险人物吗?还是会有意想不到的人主动提供帮助?
(http://www.220book.com/book/8S3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