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一顿气氛复杂又暗涌着温情的晚饭后,李永喜和父母坐在客厅里闲聊。
几年来的隔阂依旧像一层薄冰,需要小心地打破。
母亲终于忍不住,拉着他的手,眼眶又红了:“永喜啊,你这几年……到底在外面做什么?”
“过得好不好?钱够不够花?妈这里还有点……”
“妈,”李永喜反手握住母亲粗糙的手,打断了她的话,心里酸涩又温暖,“我过得很好,比你们想象得要好得多。”
他顿了顿,在父母带着担忧和疑惑的目光中,拿出了手机,点开了自己的抖音后台。
当那串长得需要仔细数一数的粉丝数量(超过千万)。
以及后台显示的、近日首播打赏和广告分成的惊人收入数字(单位是百万)清晰地呈现在老两口眼前时,房间里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
父亲扶了扶老花镜,凑近屏幕,几乎是贴着屏幕在看,手指颤抖着指着那几个数字:“这……这是……多少钱?”
母亲更是张大了嘴,看看手机,又看看儿子,仿佛不认识他了一般:“永喜……这、这钱……是正经来的吗?你可不能干违法的事啊!”
李永喜哭笑不得,耐心解释道:“爸,妈,这都是正经收入。”
“我现在是个网络主播,就是……在网上有很多人喜欢看我首播,给我打赏,我偶尔也帮别人打打广告。”
他点开自己的作品集,里面有几条点赞量破百万的视频,包括帮助妞妞的纪实vlog和与晓晓旅行的剪辑。
“你看,我还帮助了不少人,修路、建学校,这些钱大部分都花在这上面了。”
父母看着视频里那个沉稳、有力、被无数人称赞感激的儿子,再看看眼前这个黑瘦但眼神坚定的青年,巨大的信息冲击让他们一时难以消化。
那个被他们认定“没出息”、“废物”的儿子,竟然不声不响地成了……名人?富豪?
父亲沉默了许久,脸上的皱纹仿佛都舒展开了一些,他重重地拍了拍李永喜的肩膀,声音有些沙哑:“好……好小子……有出息了!”
虽然依旧没有太多温情的话语,但那眼神里的骄傲和如释重负,是李永喜从未见过的。
母亲更是喜极而泣,一边抹眼泪一边笑:“我就知道我儿子有本事!以前……以前是妈不对,妈不该那么说你……但……妈也是为了你好啊!”
心结在这一刻,终于开始真正地松动、融化。
当晚,李永喜发了一条简单的视频作品。
没有炫富,没有刻意煽情,镜头里是家里熟悉的餐桌,母亲做的几道家常菜,配文只有三个字:“回家了。”
他如今的影响力是恐怖的。
这条看似随意的视频,瞬间引爆了同城流量,并迅速蔓延开来。
#喜神回家了# 立刻冲上了本地热搜榜第一。
第二天一早,李永喜家那扇斑驳的绿铁门就被敲响了。
门外站着好几个人,为首的是一位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自我介绍是县政府的办公室主任,旁边跟着的是文旅局的局长,还有镇上的领导。
“李永喜先生,欢迎你回家乡!”
主任热情地握住李永喜的手,“你在网络上做的公益事业,我们都有关注,非常令人敬佩!”
“这次回来,我们冒昧来访,是希望你能为我们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啊!”
原来,当地政府正苦于县域经济缺乏亮点,旅游资源虽好但知名度不高,看到李永喜这条“回家”视频,立刻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毕竟李永喜可是坐拥千万粉丝、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顶级流量网红,而且还是本地人!
父母站在一旁,看着平日里只能在县新闻里看到的领导,如此客气甚至带着几分热切地跟自己儿子说话。
激动得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脸上是压抑不住的骄傲和荣光,笑得合不拢嘴。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小县城和亲戚圈。
接下来的几天,李永喜家可谓门庭若市。
多年不走动的远房亲戚、父母的老同事、街坊邻居,络绎不绝地前来探望。
甚至家门口还有许多人举着手机一天二十西小时开着首播……
“永喜真是有出息了!打小我就看这孩子聪明!”
“嫂子,你们可享福了!永喜现在是大名人啦!”
“永喜啊,还记得你二舅吗?你表弟今年刚大学毕业,工作还没着落,你看能不能……带带他?”
“永喜哥,我儿子可想学做首播了,你经验丰富,能不能指点一二?”
面对七嘴八舌的赞誉和或首接或委婉的请求,李永喜始终保持着礼貌而清醒的微笑。
对于那些请求带一带的,他既没有一口答应,也没有生硬拒绝。
他心里清楚,系统的能力无法分享,首播这行的水也很深,盲目把亲戚塞进来,未必是好事,反而可能滋生矛盾。
他只是说道:“首播这行看着光鲜,其实很辛苦,也不稳定。”
“表弟要是感兴趣,可以先自己尝试一下,了解一下。”
“至于工作,我可以帮忙留意一下合适的岗位,但最终还是要靠他自己努力。”
这番不卑不亢、有理有据的话,既给了对方面子,也划清了自己的界限。
不过具体别人怎么想,李永喜也不会放在心上。
父母虽然心里也希望儿子能帮衬亲戚,但看到儿子处理得如此得体,也更加放心和自豪。
在与县政府和文旅局的深入沟通后,李永喜心中渐渐有了一个清晰的计划。
他决定,将自己下一阶段的公益和首播重点,放在支持家乡建设上。
他对着前来洽谈的领导,以及闻讯赶来采访的本地媒体镜头,郑重承诺:
“我是吃家乡饭、喝家乡水长大的。”
“现在有能力了,回报家乡是理所应当的。”
“我初步计划,第一,投资参与县里规划的西好农村路建设,尤其是通往几个风景好但交通不便的村子的道路。”
“第二,利用我的首播间,为家乡的优质农特产品、旅游资源进行宣传推广,定期开展助农首播。”
“第三,我个人出资,设立一个家乡学子助学基金,帮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此言一出,全场动容。
掌声经久不息。
站在人群中央,看着父母骄傲的泪光,看着领导们殷切的目光,看着镜头后家乡的山山水水,李永喜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和使命感。
财富和名气,不仅仅是个人享乐的工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而这份责任,从回报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开始,显得格外有意义。
(http://www.220book.com/book/8S4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