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无话,只有寒风刮过茅屋缝隙的呜咽声。
天刚蒙蒙亮,王氏就轻手轻脚地起来了。她看着炕上依旧熟睡的三个孩子,尤其是脸色依旧苍白但呼吸平稳的卿月(宋清月),心里踏实了不少。她将灶膛里埋着的甜根扒拉出几个,又看了看烟熏着的鱼,决定早上就煮点甜根汤,鱼留着中午再吃。
然而,当她掀开米缸盖子,看着缸底那层薄薄的糙米时,愁容又爬上了脸庞。甜根和鱼毕竟不顶饿,这点米,最多再撑两三天。
就在这时,卿月也睁开了眼睛。她其实无需太多睡眠,更多的是在调息养神,温养这具身体。
“娘,早。”她坐起身,声音虽然还带着些虚弱,但比昨天有力了不少。
“月儿你醒了?再躺会儿,娘煮点甜根汤。”王氏连忙道。
“不了,娘,我没事了。”卿月穿上那件打满补丁的薄棉袄,走到王氏身边,看了看米缸,心中了然。她拉住王氏的手,低声道:“娘,别担心粮食。奶奶既然指引了我们甜根和鱼,肯定还有别的活路。今天,我们再去山里看看。”
王氏现在对女儿的话几乎深信不疑,闻言立刻点头:“好!娘听你的!”
等青松和小雨也醒了,一家西口喝了点热乎乎的甜根汤,身上总算有了点暖意。卿月将剩下的甜根汤分成两份,一份留给弟妹中午喝,另一份让王氏用陶罐装着带上。
“娘,今天我们往山里走深一点。”卿月指着黑山深处,“奶奶在梦里还说,山里向阳避风的地方,有能过冬的野菜,还有……一些能换钱的东西。”
“换钱?”王氏眼睛一亮。现在家里最缺的就是钱,哪怕几个铜板,也能去买点粗粮回来。
“嗯。”卿月点头,没有多说。她昨晚神念探查,确实发现了一些东西。除了野生山药和野枣,她还在一处岩石缝隙里,发现了几株罕见的草药——年份不错的黄芪。这东西在灾年可能不如粮食金贵,但在太平年月,拿到镇上的药铺,应该能换些钱。
当然,她不会首接说出来,需要引导王氏自己去“发现”。
母子二人拿着镐头和背篓,再次出门。临走前,卿月特意叮嘱青松和小雨,无论谁叫门都不要开,除非听到她和娘的声音。
清晨的黑山,雾气弥漫,霜冻未化,踩在枯枝落叶上,发出咯吱的声响。越往山里走,越是寂静。
王氏有些害怕,紧紧跟着卿月。卿月却步履从容,她看似随意地走着,实则每一步都踩在最优路线上,避开湿滑和荆棘丛生之处。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到了一处背风的山坳。这里的积雪明显薄了很多,甚至能看到一些耐寒的绿色植物。
“娘,你看那边!”卿月指着向阳坡上一片被枯草半掩的植物,“是不是荠菜?这个时节居然还有?”
王氏顺着望去,果然看到一片嫩绿的荠菜,在枯黄中格外显眼!她惊喜地跑过去:“真是荠菜!还这么嫩!月儿,你奶奶指点的地儿真准!”
母女俩赶紧动手挖了起来。这片荠菜不小,很快就挖了半筐。
接着,卿月又“偶然”发现了几棵野葱,和一些可以食用的菌类(她通过神念确认无毒)。背筐渐渐满了起来。
王氏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仿佛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就在这时,卿月走到一处看似普通的岩石旁,假装被绊了一下,手扶在岩石缝隙上。
“娘,这石头缝里好像长着什么东西?”她故作惊讶。
王氏凑过来一看,只见岩石缝隙里,长着几株茎秆首立的植物,叶子像羽毛,根部粗壮,带着一股药香。
“这……这好像是黄芪!”王氏辨认了一下,惊喜道,“你爹以前在药铺做短工时我见过!这是药材,能卖钱的!”
“真的吗?”卿月露出“欣喜”的表情。
“肯定没错!”王氏小心翼翼地用镐头撬开岩石周围的泥土,将几株黄芪完整地挖了出来。黄芪的根须完整,个头不小,看样子年份不短。
“太好了!这下能换点钱买粮食了!”王氏激动地将黄芪用软布包好,放进筐底,仿佛捧着珍宝。
卿月看着王氏高兴的样子,心中并无波澜,这只是计划的第一步。她用神念再次扫过这片山坳,确认那【微型的山川地脉之灵】并不在此处。看来,还需要更深入的探寻,或者,需要某种契机才能引动它。
收获颇丰,眼看日头升高,王氏担心家里的两个孩子,便提议回去。
母女二人背着沉甸甸的筐子,沿着来路下山。快到山脚时,却远远看到自家破茅屋外围着几个人影!
王氏心里一紧:“坏了!是不是老宅的人又来了?”
卿月目光一凝,看清了那几人。除了祖母赵氏、大伯娘钱氏,还有一个穿着体面、戴着瓜皮帽、留着两撇小胡子的中年男人,正是小河村的村长,也是宋家的族长,宋明理。旁边还跟着两个宋家的本家侄子,一副来者不善的样子。
“他们想干什么?”王氏声音发颤。
卿月眼神冷了下来。看来,昨天的暂时退让,并没有让这些人死心。今天,还把村长请来了?是想用宗族的力量,彻底压垮他们吗?
“娘,别怕。”卿月拉住王氏的手,语气沉稳,“记住,我们什么都没做错。是她们欺人太甚。一会儿,你看我眼色行事。”
说着,她迅速从背筐里抓出几把泥土,胡乱地抹在自己和王氏的脸上、衣服上,又把头发弄得更乱些,制造出一副在山里艰难求食、狼狈不堪的模样。
“月儿,你这是……”
“示弱,也要示得逼真。”卿月淡淡道,“走吧,娘,我们去会会他们。”
母女二人互相搀扶着,故意放慢脚步,做出一副筋疲力尽的样子,朝着茅屋走去。
茅屋前,赵氏正叉着腰,对缩在门口、不敢开门的青松和小雨骂骂咧咧:“两个小孽障!反了天了!还敢关门?赶紧开门!族长和奶奶来了,有话说!”
钱氏在一旁帮腔:“就是!躲屋里干什么亏心事了?是不是偷了老宅的东西?”
村长宋明理皱着眉头,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但眼神里对三房的嫌弃也是毫不掩饰。他清了清嗓子:“青松,小雨,把门开开。我是村长,有事问你们娘。”
就在这时,卿月和王氏“恰好”回来了。
“奶奶,大伯娘,村长叔……你们这是?”卿月声音虚弱,脸上沾着泥污,一副受惊的样子。
赵氏一看到她们,尤其是看到王氏背后那满满一筐野菜,三角眼里瞬间闪过贪婪和怒火:“好哇!我说怎么敢关门!原来是偷偷上山挖了好东西,想独吞是吧?王氏!你个败家娘们!挖了这么多野菜,不知道先孝敬婆婆?眼里还有没有长辈了!”
钱氏也尖声道:“就是!娘,我看她们就是藏了私心!分家时肯定还藏了粮食,不然哪有力气上山?”
王氏气得浑身发抖,刚要辩解,却被卿月轻轻拉住。
卿月抬起泪汪汪的眼睛,看着村长宋明理,声音带着哭腔和委屈:“村长叔,您要给俺们做主啊!俺娘昨天晕倒才醒,今天早上饿得实在没办法,才带着我进山碰碰运气,挖点野菜充饥。这黑山又不是谁家的,村里谁饿急了不去挖点?咋就到了俺们这就成偷了?”
她说着,将背筐放下,露出里面大多是常见的荠菜野葱,只有底层有些不起眼的菌类和用布包着的黄芪(并未露出)。“俺和娘在山里转了一早上,就挖了这点东西,还差点摔下山沟……奶奶,大伯娘,你们要是看上了这点野菜,尽管拿去……只求给青松和小雨留一口吃的,别……别把他们饿死啊……”
她一边说,一边“虚弱”地靠在王氏身上,仿佛随时会晕倒。
这番唱作俱佳的表演,配上她们母女狼狈的模样,顿时让围观的几个邻居(虽然不敢靠近,但也远远看着)露出了同情之色。
村长宋明理的脸色也有些不好看。赵氏和钱氏的刻薄他是知道的,但没想到对刚刚分出去、几乎饿死的三房也如此逼迫。这要是传出去,说他这个族长纵容族人逼死孤儿寡母,他的脸面往哪搁?
“赵氏!”宋明理沉下脸,“老三家的不容易,挖点野菜活命,你当婆婆的,不说帮衬点,还在这里闹什么?”
赵氏被村长一吼,气势矮了半分,但依旧不甘心,指着那筐野菜:“村长,她们肯定挖到好东西了!不然哪来这么一大筐?”
卿月心中冷笑,面上却更加委屈,她颤抖着手,将筐里的东西一样样拿出来:“奶奶,您看,就是些野菜……哦,还有这个,我都不认识是啥,看着像树根,就挖回来了……”
她故意将用布包着的黄芪露出了一角,那黄芪沾着泥土,看起来其貌不扬。
赵氏和钱氏伸长脖子一看,以为是普通的树根,顿时没了兴趣。
村长瞥了一眼,也没在意。他此刻只想快点息事宁人:“行了!一点野菜而己!赵氏,带着你的人回去!老三家的,你们……好自为之!”
说完,村长不耐烦地挥挥手,转身走了。他今天被请来,本以为是什么大事,结果就是婆媳妯娌间的鸡毛蒜皮,还差点惹一身骚,心里对赵氏和钱氏也很不满。
赵氏和钱氏见村长走了,没了仗势,又看三房确实只有点破烂野菜,自己也觉得没趣,在邻居们指指点点的目光中,骂骂咧咧地走了。
危机再次暂时解除。
王氏长舒一口气,腿都软了。
卿月(宋清月)看着赵氏等人远去的背影,眼神冰冷。
一次两次的退让,只会让恶人得寸进尺。
是时候,该让她们尝尝真正的教训了。
不过,在此之前,得先把那几株黄芪,变成实实在在的铜板。
安大狸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8SC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