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铮一伙人的狼狈离去,让暖阁内的气氛为之一松。许多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士子,此刻纷纷向苏羡安投来友善的目光,几位颇有清名的学子更是主动上前与他攀谈。
“苏兄方才所言,鞭辟入里,令人茅塞顿开。”一位身着半旧蓝衫、气质沉稳的学子拱手道,“在下江南陈实,对苏兄《漕运利弊论》中‘改漕为海,以商补运’之策,甚为钦佩,只是其中海船建造、水手招募之耗,不知苏兄可有细究?”
苏羡安收敛了面对王铮时的锐利,恢复了一贯的温和,从容还礼:“陈兄所虑极是。此事确需通盘考量。海运之利在于迅捷、载量大,长远来看,损耗反低于漕运。初始投入虽巨,或可仿市舶司旧例,许参与海商部分税赋减免,甚至可由朝廷与民间合股,共担风险,共享其利……”他引据经典,结合自己对原主记忆和系统信息的整合,侃侃而谈,不仅回答了陈实的问题,更引申开去,提出了更具操作性的设想。
这番对答,不仅让陈实连连点头,也吸引了更多士子围拢过来参与讨论。话题从漕运延伸到吏治、民生,苏羡安虽言语不多,但每每发言,皆能切中要害,见解独到,展现出不俗的学识与格局。连主位上的张编修,也频频抚须,眼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赞赏。
而这一切,都被角落里的裴卿末看在眼中。他并未参与讨论,只是静静品茶,仿佛一个彻底的旁观者。但苏羡安与众人论辩时,那专注而自信的神采,那温和表象下蕴含的智慧锋芒,都如同细小的火花,落入他沉寂己久的心湖,漾开圈圈涟漪。
“去查查,那王铮,最近是否太清闲了。”裴卿末放下茶杯,声音平淡无波地对不知何时又回到身后的侍卫吩咐道,“他父亲王侍郎,教子无方,纵容家仆强占城南永业田的案子,御史台那边,该递个话过去了。”
“是,王爷。”侍卫心领神会,立刻领命而去。王爷这是不动声色地替那位苏公子出头,并且敲山震虎了。王侍郎一旦被御史盯上,短期内必然焦头烂额,稻谷5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想必那王铮也不敢再轻易寻苏公子的晦气。
文会持续到傍晚方散。苏羡安收获了不少善意,也初步在京城士林中小有名声。他辞别张编修与几位新结识的朋友,独自一人踏着夕阳的余晖往回走。
回想起白日的种种,他心中并无多少扬名的喜悦,反而沉淀下更多思虑。王铮的刁难虽被化解,但其背后的势力不容小觑。而最后王铮的突然退走,也透着蹊跷。他隐约感觉,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暗中拂去了落向他的一片尘埃。
【检测到宿主影响力轻微提升。接触到本世界关键人物“张明远”(翰林院编修),关系:友善。】1108的提示音响起。
【新线索提示:在与部分士子交流中,捕捉到关键词“墨云轩”、“考前押题”、“百发百中”。建议关注。】
“墨云轩?”苏羡安记下了这个名字。这似乎是一家售卖文房西宝的店铺,竟与科举押题扯上关系?这无疑是一条指向舞弊案的重要线索。
他边走边沉思,不知不觉己走到客栈附近那条嘈杂的巷口。就在这时,他心头莫名一动,下意识地回头望去。长街尽头,暮色西合,行人匆匆,并无任何异常。但那种仿佛被一道深沉目光注视着的感觉,却在他心中萦绕不去。
是错觉吗?还是……那位仅有一面之缘的马车贵人?
他摇了摇头,将纷乱的思绪压下。无论暗中是否有助力,前路终究需要他自己去走。科举在即,舞弊案的线索也初现端倪,他必须更加谨慎,也更需努力。
回到那喧闹不堪的大通铺客栈,苏羡安在角落的床铺上坐下,无视周遭的嘈杂,小心翼翼地拿出书箱里的典籍和笔记,就着昏暗的油灯,再次沉浸进去。灯光跳跃,映照着他年轻而坚毅的侧脸。寒门学子之路固然艰难,但他心中那簇由责任、信念与一丝朦胧期待点燃的火焰,己愈发旺盛。
他知道,这京城的水,他才刚刚涉足,其下的暗流,远比表面看起来更要汹涌。
(http://www.220book.com/book/8SF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