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屋子打扫乾净,院子里的荒草也全被割了下来,整整齐齐地堆在后院。
没了杂草遮挡,大家才发现,院子角落里竟然还有口老井,用一块大石板严严实实地盖著。
“嘿哟!”
李大山和另外两个族人合力,憋红了脸才把石板推开。
一股阴凉的水汽扑面而来。
他探头闻了闻,脸上露出喜色。
“还清著呢,能用!彦哥儿,你小子有福了!这井水甜著呢,咱们小时候就喝这井里的水!咱这老宅,除了偏了点,真是没啥毛病!”
除了发现老井,这次割草还有意外收穫。
几个眼尖的婶子在草丛里发现了不少野葱、野蒜,还有几丛老了的芥菜。
她们精打细算惯了,一点都没浪费,掐了嫩尖全都摘了下来,一股脑地送进了厨房。
“彦哥儿,別看这些菜老,这点嫩尖拿猪油炒个鸡蛋,或是凉拌一下,香著呢!”
忙完后,大家在后院点了把火,把割下来的杂草烧成灰,晾一晾,就能翻进地里当肥料。
看著清理出来的后院,李大山道:“这后院地大,以后种点菜,一年四季都不愁吃了。”
忙活完了,新的问题又来了。
李彦舟要开伙,可屋里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什么都没有。
“这有啥!”一个婶子拍著胸脯道,“一家匀一点,不就都有了!”
於是族人们立刻行动起来。
这个回家拿了几个土豆,那个送来一把青菜,还有人端来自家做的艾草盘香,点燃后屋里顿时瀰漫开艾草的清苦香气,蚊虫再也不敢靠近。
族长更是直接让孙子送来了一斗白米,一个小小的陶锅,一副粗陶碗筷,捎话让他只管安心读书,別为琐事分心。
秦氏笑道:“还是我爹细心,这些事都能想到。”
“可不是嘛,这是知道彦哥儿搬过来,没做饭的家什呢。”
李彦舟看著堂屋里瞬间堆成小山的礼物,心里特別感动。
他挨个地给大伙儿作揖:“谢谢叔,谢谢婶子!”
等屋子收拾得差不多了,也到了该回家做午饭的时候,大家便纷纷告辞。
李彦舟对李大山道:“大伯,大伯娘,今天真是辛苦你们了。”
罗氏拿衣角擦了擦额头的汗,看著焕然一新的院子,再看看眼前这个懂事了不少的侄儿,心里高兴。
她爽朗地笑道:“行了,別在这儿杵著了!跟我们回家去,大伯娘给你做顿好的!”
李彦舟连忙摆手。
“不了,大伯娘,你们快回去歇著吧。我隨便对付一口就行。”
大伯一家已经为他忙活了一上午,他怎么好意思再上门去叨扰。
“对付?”罗氏一听这话,眉毛就立了起来,“你拿啥对付?这屋里空荡荡的,连口水都得去井里现打,你別是想啃土灶吧?”
一旁的李大山附和道:“走吧,別犟了。”
李彦舟正不知该如何是好,正在厨房转悠的李冬至跑出来,脆生生地道:“娘,咱们就在这儿给彦舟哥做暖屋饭吃唄!”
罗氏眼睛就是一亮。
她看向李大山:“冬至说得对啊!搬新家,可不得吃顿暖屋饭嘛!就该在这儿吃,才叫暖屋!”
这主意,既能让侄儿吃上饭,又全了“暖屋”这个好兆头,比把他叫回家吃可妥当太多了!
李彦舟见她兴致勃勃的样子,心里也自然愿意。
chapter_();
只是 他环顾四周,有些为难地开口:“可是,大伯娘,我这里什么都没有啊。”
“嗨!那叫事儿吗!”
罗氏压根没把这当回事。
她是个风风火火的利索人,心里一旦有了计较,立刻就安排得明明白白。
她扭头就对自家几个孩子喊开了:“冬至,你回家去舀点麵粉过来!老大,你跟你弟弟把咱家掛在樑上那块最好的腊肉拿来,再拿几个鸡蛋!”
接著,她又推了一把身边的丈夫:“你也別愣著,把咱家那口小铁锅、菜刀、碗筷都拿一套过来!哦对了,还有油盐酱醋,都拿点!”
她这一番吩咐,眼睛都不眨一下,自然是有她的底气。
她家的日子可和李大田家不一样。
分家时,两房各分了六亩良田。
她和李大山都是肯下力气的实在人,夫妻俩起早贪黑,精心伺候著那六亩地。
农閒时,李大山著村里人去县城、镇上找活干,能挣回几个嚼用。
她自己也没閒著,一双巧手织出来的布,拿到镇上能卖个好价钱。
再加上这几年风调雨顺,日子安稳,一家人齐心协力,虽算不上什么大富之家,但在村里也算得上是殷实户了。
所以,別说拿一套锅碗瓢盆,就是再多添几样东西,也不在话下。
更何况,这是在帮彦哥儿。
彦哥儿可是族长夫子都夸的“神童”,她这个做大伯娘的,脸上也有光啊。
她都坚信,彦哥儿不是那等忘恩负义的白眼狼。
今日他们拉拔他一把,等將来他出息了,考取了功名,绝不会忘了他们这些亲人。
这是亲情,也是给自家未来的一个盼头。
李大山听了媳妇的安排,二话不说,憨厚地点点头,转身就往家走。
三个孩子得了令,也一窝蜂似的跑了出去,生怕慢了一步。
李彦舟想拦都来不及。
他张了张嘴,最后只化作一句:“大伯娘,这太麻烦你们了。”
“麻烦个啥!”罗氏把他往西屋推,“你个读书人,別管这些。快去收拾你的书!”
说完,她进了厨房,挽起袖子,围著土灶转了两圈,拍了拍,满意地点点头。
“这灶垒得结实,肯定好用!”
李彦舟没回屋,而是跟著进了厨房,抱起一捆族人送来的乾柴,塞进灶膛里。
这可是他新生活的第一把火。
罗氏看得直乐,把他推到一边:“去去去,读书人哪会干这个!”
李彦舟认真地道:”我会的,我经常烧火。“
在家里,吴秀竹就看不得他读书,只要一捧起书本,就支使他做活。
做得最多的,就是烧火。
有原身的身体记忆在,这个活计对於李彦舟来说,也不在话下。
他坐到灶前,几下就把火烧旺了。
罗氏看他坚持,也不再赶他走:”行,你就烧火吧,以后啊,你的日子,就跟这灶里的火一样,越来越火红。“
说话间,李孟舟兄弟俩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不仅拿来了腊肉和七八个鸡蛋,李孟舟手里还多拎了一小罐猪油和一撮盐。
李大山则背了个背筐,里面放了些锅碗瓢盆刀具。
厨具到位,厨房里立刻就忙活开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8SJ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