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1章 没有钱怎么办

小说: 寒门青云路   作者:佚名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寒门青云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8SJ1/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佚名”推荐阅读《寒门青云路》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罗氏是主厨。

她手脚麻利地把腊肉切成薄片,肥肉的部分在热锅里一煸,一股浓郁的肉香“滋啦”一下就窜了出来,瞬间飘荡在整个院子上空。

再把之前婶子们发现的野蒜苗扔进去一炒,那香味,馋得人直咽口水。

李冬至在一旁洗葱摘菜,李彦舟则负责烧火。

李大山则带著两个儿子把”吱哑“乱响的八仙桌给加固了。

不一会儿,饭菜就端上了八仙桌。

一盘腊肉炒野蒜苗,肉片晶莹剔透,蒜苗碧绿生青;一大盘野葱炒鸡蛋,金黄蓬鬆,葱香四溢;一碗凉拌黄瓜,还有一碗清水煮的芥菜,只放了点盐,却透著股清甜。

主食则是族长送来的白米蒸的米饭和罗氏煎的几个白麵饼。

“快,都坐下吃!”

罗氏把筷子塞到李彦舟手里,用麵饼夹了一大筷子腊肉,递给他。

“这腊肉炒蒜苗这么吃最好吃,你尝尝!”

李彦舟拿著麵饼,又看了看大伯一家人,心中十分感慨。

在那个“家”里,吴秀竹总是把最好的留给娘家,饭桌上別说肉,连个鸡蛋都得算计著吃。

他已经记不清,原身上一次这样毫无顾忌地吃一顿饭,是什么时候了。

他咬了口麵饼,小麦的香气和肉香混在一起,是他两辈子以来吃过最香的味道。

李大山给李彦舟夹了一筷子鸡蛋,沉声道:“安心读书,以后家里有事,只管找我。”

“就是!”罗氏也跟著说,“以后缺米少盐,说一声就是,別见外!谁要是敢欺负你,你也別怕,有你大伯和两个哥哥给你撑腰!”

李孟舟和弟弟在一旁埋头猛吃,闻言抬起油光光的嘴,含糊不清地道:“对!谁欺负你,我们揍他!”

“还有我,看我不骂死他!”李冬至竖起眉毛,接过话头。

“吃饭都堵不住你们的嘴!”罗氏戳了戳李冬至的额头,“瞧你这牙尖嘴利的样,以后谁敢要你!”

“我隨我娘!”李冬至马上回道。

“你这死孩子,反了天你!”

罗氏笑骂一句,大家都跟著笑起来。

这一顿简单却又丰盛的暖屋饭,李彦舟吃得格外香甜。

吃完饭,送走大伯一家,整个宅子变得安静,只余声声蝉鸣。

李彦舟站在院子里,望著头顶白晃晃的日头,心里前所未有的踏实。

他慢慢走著,用眼睛打量著这个属於自己的小天地。

院子里荒草已除,一条碎石子路从门口铺到屋檐下,雨天鞋也不会沾泥;

角落老井的青石沿露出来,后院新翻的泥土混著草木灰气,等著下种。

厨房土灶尚有余温,大伯的铁锅、族长的陶锅並排摆著,猪油盐巴旁是婶子们凑的调料。

大水缸被堂哥挑满了清亮井水,竹篓里的青菜土豆、布袋里的白米,都是族人的心意,让原本空荡的厨房有了烟火气。

堂屋里,八仙桌被大伯用木楔子加固过,稳当了不少。

西屋是臥房也是书房,窗明几净。

竹床铺著半旧铺盖,书案角落摆著个豁口陶罐。

不知哪个婶子采了野插上,明黄淡紫的,给简陋屋子添了生气。

他深深吸口气。

空气里有阳光的味道,有泥土和草木灰的味道,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饭菜香和野的清香。

这,就是家的味道。

从今天起,他不再是那个被母亲轻视贬低的李彦舟。

在这个一草一木都由自己亲手拾掇起来的院子里,他,终於有了根。

李彦舟在屋里默立了半晌,开始清点自己的家当。

除了书,就是几件换洗的衣裳,还有一件冬天的袍和一双鞋。

衣裳都旧了,补丁摞著补丁,不过吴秀竹的手巧,针脚细密,不凑近了看倒也瞧不出来。

他拿起一件青布短衫在身上比了比,袖口在手腕上,下摆也短了一截。

这身子正在长个儿,这些衣裳怕是穿不了多久。

除了衣裳,便是床上那床薄被。

里面的絮都结成了块,又薄又硬。

现在是夏天,盖著还能凑合。

再过几个月天一冷,就这点铺盖,非得活活冻死不可。

衣裳得做新的,被子得添厚的。

chapter_();

他把身上翻了个遍,连一个铜板都摸不出来。 李彦舟的眉头皱了起来。

还好,明天就能和族里签契约,到时候能拿到三百文钱和三斗米。

三斗米,差不多三十六斤,他一个人省著点吃,能撑上一个月。

可那三百文钱

买油盐酱醋得钱,扯几尺结实耐穿的粗布做身新衣裳,再买二斤把被子加厚

他心里飞快地盘算了一遍,眉头皱得更紧了。

这点钱,根本不够用!

而且这些东西,仅仅是让他能活下去。

可他想要的,不是苟活!

他要科举,要读书出仕,要堂堂正正地將命运握在自己手里,活出个人样来!

而科举之路,说白了,就是一条用钱堆出来的通天大道。

首先,最基础的笔墨纸砚,就是一笔长期开销。

平日里练字,可以用最便宜的草纸,一大叠也要十来文钱,省著用,半个月也就见底了。

最普通的松烟墨,一块三四十文,天天磨也用不了太久。

毛笔更是易耗之物,一支最差的狼毫笔,也要二十文,用不上两月,笔锋就禿了,写出的字都带著毛边。

零零总总算下来,一个月什么都不干,光是读书写字,就要耗掉一百多文钱。

但这,仅仅是开始,连开胃小菜都算不上。

真正的大头,是应考本身。

童试分县试、府试、院试三场,一关比一关难,一关比一关烧钱。

报名时,县衙要收“报名费”,叫“报名银”,约五十文;

考试时发的卷子,要收“卷费”,约二十文。

一场县试下来,光是交给官府的明面费用,就得七八十文。

到了府试,费用翻倍,没有一百五十文下不来。

最后的院试,由学政大人主持,规格最高,各项费用加起来,至少要二百文。

三场试考下来,顺风顺水,光是报名费就得掉四百多文。

然而,最要命的,还不是这些。

而是“认保”。

按朝廷规矩,参加童试的考生,必须由本县的廩膳生员,也就是俗称的“廩生”出面作保,证明你身家清白、並非优伶娼皂之流。

廩生是秀才中的尖子,吃著朝廷发的“公粮”,在县里有头有脸,谁会平白无故为你一个穷小子担风险?

想让他们点头,就得拿出实打实的“保金”。

这笔钱,在本县的行情价,至少是一两银子打底,也就是足足一千文钱!

这还只是明面上的价钱。

你总不能空著手去求人吧?

第一次上门,茶叶、点心不能少,还不能太寒酸;

县试在本地还好,府试和院试,得去几十里外的府城考。

来回的路费、在城里找客栈住下的宿费、吃饭的伙食费

一场试至少要考上三五天,你总得提前去吧?

一趟下来,没有五百文钱根本打不住。

除此之外,他还得购置一些经典教材,辅助性的备考书籍,歷年真题。

这些资料不仅难得,还不便宜。

李彦舟在心里默默地算了一笔帐。

笔墨纸砚的日常消耗、资料费,三场考试的报名费、请廩生作保的费,再加上两次去府城的盘缠

就算他一路顺利,一次就过,没有十两银子,只怕连童试的门都摸不到!

而他明天能拿到的,只有三百文。

三百文,对比十两银子。

连个零头都不够。

钱!

他必须在不耽误学业的前提下,儘快挣到这十两银子。

靠什么挣呢?

李彦舟正在盘算,就听到院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接著就是李冬至著急忙慌的叫声。

“三哥,不好了,你外祖父来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8SJ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寒门青云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8SJ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